纪生疆
福建省是我国胡萝卜主要出口省份之一,主要以鲜冷冻胡萝卜销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1]。2008年全省胡萝卜种植面积0.96万hm2[2],出口量7.636万t,出口金额3 670.2万美元[3]。形成了以厦门市翔安区、漳州市漳浦县、莆田市辖区及仙游县、泉州市晋江市和南安市、南平市浦城县等地区为主的胡萝卜生产基地,胡萝卜产业成为我省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但随着世界各国对胡萝卜出口贸易要求越来越高,品种、加工、质量安全等问题日益突显,并已受到各方关注。为促进胡萝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我省胡萝卜生产优势和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福建省胡萝卜生产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大部分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冬季光热资源丰富,土壤多属砂壤土,土层深厚,十分适宜种植胡萝卜。
福建省胡萝卜生产以出口型栽培品种为主,大部分品种均由国外引进。2003年开始推广日本品种坂田七寸(sk4-316)[4],迄今坂田七寸种植面积已占全省种植面积的约50%。而新黑田五寸人参、三红大根金笋636、太阳因卡、红姑娘、助农大根金笋、冠军大根金笋等品种[5~7]则作为各地搭配品种栽培。同时,各地农业部门十分重视引种工作,全省每年引进近百个新品种进行试验,以期进一步丰富我省胡萝卜生产用种,特别是近年引进多个水果胡萝卜新品种进行试验与示范,已初见成效。
我省胡萝卜收获上市期集中在1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与我国胡萝卜其他主产区的产期错开,上市时间好,因此成为我国鲜冷冻胡萝卜出口的主产区。胡萝卜产量通常平均75 t/hm2以上,最高可达100 t/hm2,常年收购价1 300元/t以上,平均产值通常可达97 500元/hm2以上。由于产量高、效益好,胡萝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其产业的发展亦颇迅速。
为克服秋冬旱对胡萝卜生产的影响,各地菜农大规模应用节水微喷灌设施技术。与传统人工浇灌相比,节省1 350个工作日/hm2,节水达645 m3/hm2,且肉质根生长均匀、外观好,从而提高了品质和成品率。这对于秋冬旱严重和水资源较缺乏的闽南沿海地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
近几年我国出口胡萝卜因农药残留超标问题而屡遭国外通报,严重影响了胡萝卜的出口和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9]。厦门市应用地方性标准《无公害胡萝卜栽培技术规范》(DB3502/T 002-2009)[10]生产胡萝卜,推行 “农业部门+检验检疫部门+企业+协会(或村级组织)+农户”产业化模式,翔安区2011年获得农业部授予的胡萝卜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称号,建成全国首个胡萝卜出口质量示范区[11]。漳州市建立了胡萝卜质量管理制度,实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和无公害栽培管理[5]。莆田市实施了无公害胡萝卜节水栽培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取得良好成效[6]。胡萝卜标准化已初具规模,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胡萝卜产品质量,出口渠道进一步拓宽。
据2003-2009年统计数据(表1),我省胡萝卜播种面积这几年稳定在近万公顷,而总产量不断提高,单产也呈增加趋势。我省胡萝卜出口量据2003-2009年统计亦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年出口量达7.636万t,出口金额达3 670.2万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省胡萝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出口量却逐年上升,贸易出口稳步发展(表2)。
目前我省生产上推广的优质品种多数是从日本引进的,其中坂田七寸是我省2004年非主要农作物认定品种,为主栽品种。由于种子受日方控制,加上行业经济利益驱动,种子成本越来越高;近年来,甚至有坑害农民的假冒种子出现。以厦门市翔安区为例,近年来一罐坂田七寸种子(10万粒)价格5 000~7 000 元,可播种 1 666.7 m2,每 667 m2种子成本2 000~2 800元,占种植成本的60%以上,已制约了我省胡萝卜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我省胡萝卜生产主要分布在闽东南沿海一带,虽然是我国近年来主要出口地区,但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厦门市翔安区,整体规模小,加工企业主要以保鲜冷冻出口为主,技术落后。此外,深加工程度低,缺乏胡萝卜汁、胡萝卜泥、脱水胡萝卜等深加工企业。
我国胡萝卜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地,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使得胡萝卜出口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12],我省也不例外。同时,我省出口订单主要依靠山东等胡萝卜出口商的国外订单,本地企业直接与国外的订单所占份额很少,这更进一步制约了我省胡萝卜生产与出口。
国际市场对胡萝卜持续、稳定的需求,为我国胡萝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我省是秋冬季胡萝卜生产主产区和出口优势区,拥有厦门经济特区口岸的区位优势,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优势。近年来,我省胡萝卜播种面积稳定在近万公顷,并有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发展的趋势。应根据各地土壤、气候特点及栽培技术水平,制定我省胡萝卜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的原则,以点带面适度发展规模化种植,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胡萝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依托科研单位和种子种苗龙头企业,加大新品种培育和引进力度,加强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各主产区根据各自的优势,在大量引种的基础上,选准1~2个既适合当地土壤特性、高产稳产,又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的新品种,筛选出可与坂田七寸媲美的品种,打破行业垄断,尽量降低种子成本。二是大力推广节水微喷灌、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技术以及土壤改良、精量播种等先进栽培技术,加强培训与沟通,不断提高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单产和成品率。三是发挥区域优势,促进胡萝卜区域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四是强化胡萝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产品品质。五是加强农药残留控制技术推广,提高出口质量安全水平,规避贸易壁垒。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实施标准化和无公害化生产,降低病虫源基数[13]。
表1 福建省2002-2008年胡萝卜播种面积和产量
表2 福建省胡萝卜和萝卜(以胡萝卜为主)2002-2008年出口量和出口金额
由于缺乏协调机制,出口企业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不高,菜农的组织化程度低,单个企业信息资源有限,应对贸易壁垒时软弱无力[14]。因此,各地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或行业合作组织,形成自己的品牌,各产区应注意有效协调,重视信息收集,增强企业和菜农的信息收集能力,及时获得国内外产销信息,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指导菜农用药,对从播种到收购整个生产过程形成可追溯记录,全面提升胡萝卜整体质量安全水平。
我省胡萝卜产业虽已初具规模,但至今尚缺乏拳头产品。要使我省胡萝卜生产走出低水平、低层次发展的困境,就必须依托当地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让有限的资源优势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我省胡萝卜生产向优质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要创立和注册品牌,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地理标志、原产地商标(证明)以及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特别是要在胡萝卜的加工、分级、包装上做文章,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绿色、健康、营养的胡萝卜品牌。
目前,我省胡萝卜以冷冻和保鲜处理为主、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产业链较短、精深加工相对落后,已影响到胡萝卜产业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合和加强现有胡萝卜加工业。在政策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不断挖掘潜力,扩大投资规模,可参考采用“农业部门+检验检疫部门+企业+协会(或村级组织)+农户”产业化模式,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第二,进一步开拓出口市场。除重视与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的贸易外,还应积极拓展欧美、俄国市场,以降低市场风险。在保证胡萝卜出口总量稳定的前提下,鼓励企业直接与国外签订订单,以扩大出口。第三,加强胡萝卜生产和加工环节的标准化建设。对胡萝卜的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控制,有效规避各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绿色壁垒,以增加出口。第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快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合资合作,发展胡萝卜汁、胡萝卜泥、脱水胡萝卜等深加工业,从而延长产业链,实现产品增值。
[1]庄飞云,欧承刚,赵志伟.胡萝卜育种回顾及展望[J].中国蔬菜,2008(3):41-44.
[2]福建省统计局农村处.福建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11.
[3]中国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009.
[4]沈海燕,梁诗,陈清智,等.胡萝卜新品种SK4-316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3(10):17.
[5]林锦辉.漳州市出口型胡萝卜高效栽培与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77-178.
[6]卓如松,张如松.无公害胡萝卜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2009(8):36.
[7]薛珠政.加工出口型胡萝卜无公害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07(4):15-19.
[8]纪生疆,朱天赐.缺水地区集雨池建设工程的实施与效果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07,8(23):472-473.
[9]方志鹏.出口胡萝卜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0(1):40-41.
[10]厦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3502/T 002-2009无公害胡萝卜栽培技术规范[S].
[11]刘日安,刘君.厦门翔安区建成全国首个胡萝卜出口质量示范区[J].蔬菜,2009(4):40-41.
[12]刘李峰.我国胡萝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上海蔬菜,2006(2):4-6.
[13]李宗宝.厦门出口胡萝卜病虫害发生及防治对策[J].长江蔬菜,2008(6):29-30.
[14]陈萌山,马淑萍,周普国,等.实施出口带动战略,发展现代蔬菜产业[J].中国蔬菜,20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