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举科胡文臻
中图分类号:E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0年来也是我国引进、吸收和消化管理学先进理论和技术,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管理学的30年。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反思中国的管理之道是什么?管理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研究和建设中国特色管理学,对于建设学习型组织、责任型企业和服务型干部培养,评价组织、企业和领导干部绩效,引导管理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的管理之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之道。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石而建立的。内涵有两个层次、五种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具体又包含了“天道”与“人道”。天道更多地与自然、宇宙相联系。而人道在宽泛意义上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人的社会组织等相关联。“道”体现了“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阴阳辩证及其内容作了论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阐述了宇宙变化规律:“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两仪既生,“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动静而生阴阳,于是形成天地两仪。再从阳变阴合的交互变化中,产生出水、火、木、金、土五行。五行之气的流布,便形成春夏秋冬四时。五行等于阴阳,阴阳等于太极,而太极则本源于无极。“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无极之中最微妙精粹的就是阴阳二气和五行,由于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产生出天地间的万物。而在变化无穷的万物中,只有人是禀受到阴阳、五行的灵秀而为万物之灵。故此道法自然、二五之精,法于人体、以人为本,“德”“法”兼治、公平正义,均衡发展、无为而治即是中国的管理之道。
管理境界是指管理者所要实现的管理程度或表现出的状况。境界是中国哲学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极至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世界或宇宙。老子崇尚“无为而治”,孔子倡导“以德治国”,而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则推崇“依法而治”,柏拉图的《理想国》,莫尔的《乌托邦》中的世外桃源都是管理者心目中理想的管理境界。
管理境界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境界。孔子曾把达到不同道德境界的人划分为小人、君子、贤人和圣人几个层次。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概括的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说:在四种人生境界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人的道德境界区分为单纯的个人规则阶段,他律的绝对规则阶段,自律的相对规则阶段。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又道出了人类社会需求的升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心理学家归纳出人的需要层次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尊重需要、贡献需要。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党提出了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学习型政党,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责任型企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政府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境界的执政党。
管理境界的划分应该从政治觉悟、社会责任、经济效益、文化建设、环境文明等综合因素考虑,以“二五之精”为依据划分为生存型、效益型、事业型、为他型、无为型五种境界。(见图)现分述如下:
生存型
管理目标:通过劳动维持生存。
管理标准:以维持最低生存为标准。
管理过程:这种企业或组织只是为了生存而开展劳动。这种企业或组织对于社会没有多少贡献,也没有多少觉解或觉悟。所以他们的劳作对于社会而言就显得毫无意义可言。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养活了自己,不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帮助照顾,从这个角度讲也是有意义的。这类企业或组织通过发展提升就会产生效益。
效益型
管理目标:追求效益价值。
管理标准:主要以功利效益为标准。对社会贡献率在 1%——20%。
管理过程:这类企业或组织已经解决了生存问题开始以追求效益为目标。他们的劳动管理已经产生剩余价值,这就体现了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但其动机则主要还是利己的。所以效益型企业或组织具有功利的意义。对社会的贡献率在 1%——20%之间。这类企业或组织在效益积累到一定量而倡导企业文化,精神觉悟提升后即可向事业性组织发展。
事业型
管理目标: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对社会做贡献。
管理标准: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强调社会责任和对社会的贡献率。对社会贡献率在20%——50%。
管理过程:事业型企业或组织认识到社会和个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意识。在组织生产劳动的过程中,既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又注重精神财富的生产建设。倡导满足自身需求后的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率。有自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奉献的觉解。季羡林说:“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科学家王选则认为还可以把季老的标准再降低一些,能够考虑别人和考虑自己一样多的人就是一个好人。能把他人和自我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的人就是一个道德的人。一个企业或组织也是这样。有了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觉悟,企业或组织就有了服务他人与社会的意义。这类企业或组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提升到一定水平之后即可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他型组织发展。
四、为他型
管理目标:以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为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管理标准:以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为他人和社会谋利益做贡献。对社会贡献率在 50% 以上。
管理过程:为他型企业或组织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关系和重要性,是在完全解决好本企业或组织成员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为他人、为人民服务中去,把50%以上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奉献于人民,奉献于社会,推动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他型企业或组织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具有奉献精神,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是一种爱他人、爱人民的大爱大孝。为他型企业或组织在进一步把握管理规律,法于人体、道法自然,即可升华为无为型组织。
无为型
管理目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无为而治。
管理标准:社会公民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而有序的相融,企业和组织与社会融为一体,社会更加和谐有序。
管理过程:无为型企业或组织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需所需。组织与社会融为一体,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都有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觉解和自觉性,这就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社会境界。国家与社会处于最佳状态。这也是柏拉图心目中“头等好的理想国家”。这也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实现的社会目标。
以无为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无为政治,社会才能进入理想的境界。“无”是对“天道”运行规律的一种最高抽象;同时也是人类伦理道德应当遵循的最高法则。道即是无,有生于无。“无为”是“道法自然”的最高境界。
无为政治的目的是无不为,无不治。
无为是达到无不为境界的手段与途径。
中国的管理之道是法于自然规律的最高准则。而管理的主体是人。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世间变化无穷的万物中,只有人是禀受到阴阳、五行的灵秀而为万物之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因此“法于人体”的思想便应成为重要的管理思想。法于人体结构,法于人体功能,法于人体精神实施管理。“天人合一”,“修己以安人”(《论语·宪问》)便是提高管理境界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也即是中国的管理之术。“天”即是广义的自然,“人”则指人的文化创造及其成果。强调天人和谐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修己以安人”则主要强调群己关系。“修己”即自我的涵养。“安人”则是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个体自我不仅以个体的方式存在,而且总是群体中的一员,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以不断提高个人和群体组织的道德境界,提升管理境界以安百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使为政者终身学习,私欲“损之又损”,越来越少,树立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他人、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最终就达到了道法自然的“无为”境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目标。伦理学中的境界,就是指人们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程度。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目的,都在于提高他人或自己的道德境界。道德修养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学习的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积善成德的方法,慎独的方法等。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与修养,不断提高自身和社会成员的道德境界,不断提升企业或组织的管理境界,提升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的贡献精神。由有为升华为无为,实现人类“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少作,故外户而不闭”(《礼记.礼运》)的“大同”世界。
五种境界中前四种均属“有为”层次,后一种属于“无为”境界。
问问你所在的企业或组织是哪一类型境界?有提升计划吗?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