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波
【摘要】任何一种软基加固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各种加固方法都有它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因此,针对具体的软基加固工程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设计施工条件、场地环境条件、上部结构和荷载作用条件、软土性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工期条件等。
【关键词】:软土路基、加固、处置方案、水泥搅拌桩
一、概述
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强、抗剪强度和承载力低的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细粒土。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若不进行处治,就会导致路基不均匀沉陷、路面开裂等病害发生,对道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影响较大,同时会增加营运期的养护成本。因此选择适当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提高处理水平对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任何一种软基加固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各种加固方法都有它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因此,针对具体的软基加固工程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设计施工条件、场地环境条件、上部结构和荷载作用条件、软土性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以及工期条件等。因此,在决定软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
二、软土地基处治方案的分类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多种多样,按时间分为临时处理和永久处理;按处理深度分为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按地基处理原理大体上分为动力固结法、置换法、排水固结法和复合地基法等,这些分类方法也不是严格区分开来,往往一种处理方法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作用。
1)、动力固结法:是利用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反复夯击地基,使软土在外力作用下得到振实、挤密,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
2)、置换法:是将地基底面以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置换强度较大的砂砾、碎石土、素土、石灰土等透水性好以及其他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分层压实。
3)、排水固结法:其原理是地基在荷载作用下.通过布置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层,将土中的孔隙水排出。一般是由排水和加压两个系统组成,排水系统主要在于改变地基原有的排水边界条件,增加孔隙水排出的通路,缩短排水距离,该系统是由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层构成。加压系统是用路基填土堆载预压施加起固结作用的荷载,使土中的孔隙水产生压差而流向排水系统最终固结。
4)、复合地基法:是在天然地基的土体内增加人工增强体(桩)构成人工地基,在地基中应力按材料模量重新进行分布,大部分荷载由桩体承担,桩间土的应力相应减小,但土体仍与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在桩体的复合地基中桩的作用是主要的,桩又可以根据材料和强度分为散体土类桩——柔性桩(如碎石桩、砂桩),水泥土类桩——半刚性桩(如水泥搅拌桩、旋喷桩),混凝土类桩——刚性桩(如树根桩、CFG桩、各种砼桩)。
表1常用地基处理方法分类表
分类 动力固结法 置换法 排水固结法 复合地基法 其他方法
处 理 方 法 强夯法 换填法 堆载预压法 砂桩 反压护道法
重锤夯实法 抛石挤淤法 砂垫层预压法 碎石桩 土工材料加固法
爆破法 轻型材料置换法 砂井预压法 钢渣桩 冻结法
轮胎土 袋装砂井预压法 深层搅拌桩 烧结法
塑料排水板预压法 高压旋喷桩
真空预压法 树根桩
电渗预压法 CFG桩
降水预压法 砼薄壁管桩
预应力砼管桩
这些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具体应用时应综合考虑一下以下因素:
1)、地基条件
地基条件包括,地形及软土成因、地基成层状况;软弱土层厚度、不均匀性和分布范围;持力层位置及状况;地下水情况及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如果软弱土层厚度较薄时沉降量少,滑动破坏危险性小,可采用简单的浅层换填法;软土层较厚时,则可按加固土的特性与地下水位的高低采用排水固结法、挤密桩法等。如果遇到砂性土地基则主要考虑解决砂土的液化问题。若软基中局部地方有含水量超过300%以下的碳泥,透水性小,一旦扰动则强度迅速降低,采用碾压基本不可能使强度增加,一般采用置换法进行处理。如遇杂填土地基,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深层挤密法。如遇软土层中夹有砂层,则一般不需设置竖向排水井。
2)、场地条件
在地基处理施工中应考虑场地的环境影响。当采用堆载预压时,将会有大量土方运进输出,既要有大量堆放场地,又不能影响交通;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或石灰桩时,有时会污染周围环境;当采用水泥深层搅拌桩时,对施工人员的健康有一定影响。总之,施工对场地的环境影响也不是绝对的,应慎重对待和妥善处理。
3)、施工条件
当要求施工工期较短时,则不宜采用堆载预压法;当工程场地附近就有石料供应时,则应考虑采用碎石桩和碎石垫层等方案。
4)、道路条件
所谓道路条件是指道路性质(不同等级的道路,其设计荷载不同)、道路几何形状及道路位置等。
在考虑处治方案时应本着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可行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处理范围、填土高度、工期要求、材料、机具设备的来源和工程费用等因素进行经济及技术比选,使选择出的处治方案能达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安全实用的最佳效果。
三、软土地基处治方案在工程应用中的实例分析
1)、南海三山(国际)物流港区港口南路(即原岗东路) 一期工程
本项目无大型构造物,工期受软基处理控制因素较大(总工期13个月),填土高度较低,大部分为低填路段,堆载预压效果不好,且项目周边堆载预压土源缺乏,因此本项目设计考虑采用复合地基和路床换填处治方法。具体软基处治方法如下:
①、对于一般低填软基路段,经测算工后沉降满足要求时,采用“路床换填+抛压片石”的处治方法。低填浅挖路段路基容易产生不均匀变形的病害,为保证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厚度+80cm)的低填浅挖路基的路床稳定性,对路床范围进行换填碎石和石屑处理,同时在路床以下抛压80cm片石挤淤。碎石和石屑的填筑要求均应满足路床压实度。
②、对于桥头、涵洞地基软土处理和其他填土较高的一般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的处治方法。“水泥搅拌桩”桩径50cm,采用梅花形布置,桩间距在1.1m~1.5m,碎石垫层厚30cm,铺设1层土工格栅。对于桥头路段,处理长度桥头段10~15m,过渡段约20m,桥头桩间距采用1.1~1.2m,过渡段采用1.2~1.4m;箱涵路段,箱涵范围采用1.2m间距,过渡段处理长度为20m,过渡段处理间距为1.3~1.4m;圆管涵路段,圆管涵范围采用1.3m间距,过渡段长度为10m;一般路段,填土高度高于1.5m时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处理间距采用1.5m。
该项目通车后,经测算,工后沉降均满足规范要求,处理效果较好。
2)、广州黄埔区护林路工程
根据钻探资料分析,场地的特殊土主要为具流变性及触变性的淤泥、淤泥质亚粘土,场地分布较广,该层具高灵敏度、高压缩性和易触变失稳的特点,对地基基础稳定性影响较大,当地面堆载量较大时淤泥、淤泥质亚粘土会压缩变形或流动变形,因此,必须予以处理。
根据钻探结果可知,本项目软土埋深一般在10m以内,最深在13m以内,填土高度在1m~4.5m,施工工期预计在12个月左右,道路下需埋雨水、污水等众多管线,本设计结合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和广州软土处理的习惯方法,对位于地表深度小于2.5m的软土采用换填处理;对软土埋深大于2.5m的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
该项目部分路段已通车,经运营后显示,处理效果较好。
3)、赣州和谐大道工程
根据地质详勘结果可知,该工程沿线的不良地质为软耕土层、现代水塘淤积层,沿线存在松散的杂填土和素填土层,设计对全线的耕土、浅层杂填土、素填土作换填处理,换填厚度为耕土、杂填土、素填土厚度,换填材料为砂性土。对于夹有多层粉砂路段,则采用在夯坑中回填碎砾石后进行强夯处理。过鱼塘路段填筑地基前均需清淤换填粘性土,清淤厚度按0.8m计算。
该项目建成通车后,工后沉降较小,行车平稳,整体处理效果较好。
四、结语
任何一种软基加固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各种加固方法都有它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因此,在决定软基处理方案前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选定合适的处理方案,使选择出的处治方案能达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安全实用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 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黄生文,《公路工程地基处理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