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丽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身体任何部位周围静脉的穿刺及病情加重时的抢救,同时也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但是怎样才能保持留置较长时间,不同疾病该怎样维护,是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21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通过对其留置针留置时间与其心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从而提高留置成功率。
1.1一般资料 210例均为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收住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男121例,女89例,年龄50~59岁者20例,60~69岁者71例,70~79岁者101例,80岁以上者18例。心功能I级者76例,第1天即堵塞者6例,第3天堵塞者10例。心功能III级~IV级者80例,第1天堵塞者40例,第3天堵塞者36例。所有病例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均在15年以上,排除过敏性哮喘、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Y型24号静脉留置套管针,肝素液浓度为50∪/ml。常规消毒肝素帽,用5 ml注射器抽取4 ml肝素液封管,1次/d。从护理记录单上查阅发生堵管时间及心功能状况,进行统计。
在相同的封管方法下,心功能I级者,第1天即堵塞者6例,第3天堵塞者10例。心功能III级~IV级者,第1天堵塞者40例,第3天堵塞者36例。由此可见,心功能愈差,第1天和第3天堵管的患者愈多。心功能Ⅰ级和心功能III级~IV级的患者第1天和第3天堵管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 <0.05)见表1。
表1 心功能I级和III-IV级肺心病患者堵管率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它不仅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但是一旦发生堵塞,则必须重新置管。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堵塞不通占多数。我们通过对住院的210例肺心病患者做回顾性研究发现,留置针的堵塞与心功能的好坏有密切关系(见表)。在相同的封管方法下,为什么心功能越差,越易发生堵管,导致置管失败,我们分析原因如下:1静脉压增高,血液回流针头内凝固而堵塞。肺源性心脏病是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1]。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心室尚能代偿,舒张末期压仍正常。随着病情的进展,特别是急性加重期,肺动脉压持续升高,超过右心室的代偿能力,右心室失代偿,右心排出量下降,右心室收缩末期残留血量增加,舒张末压增高,促使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室功能衰竭[2]。右心衰竭可致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压增高。在体静脉压高的情况下,封管时血流极易回流入针头而凝固堵塞。2封管方法不当。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有明显差异。蒋燕等发现用生理盐水5 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缓慢推入3 ml后,在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5 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缓慢全部推完后拔出输液针管(有效率为64.93%)。这是因为在拔出封管针时由于容积的减少有轻度的回吸作用,致使血液回流凝固而堵塞针头。在肺心病、肺动脉压增高、体静脉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基础上这种作用更明显。3延长管夹闭部位:静脉留置针延长管夹闭时,被夹闭管腔内失去液体静压作用,当夹闭延长管这段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力,从而使回血几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在心功能差、静脉压增高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易发生。因本研究为回顾性总结,护理记录上没有记录夹闭具体部位,故无法统计,仅从理论上分析探讨。
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对待肺心病患者尤其是心功能III-IV级患者,封管时应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对抗其因静脉压增高所致的血液回流,从而预防堵管,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服务质量。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6.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