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乐韵
在美国看病,“裸险”(没有医疗保险)是件危险的事。
持绿卡身份在亚特兰大生活的陆彦(化名)今年54岁。8年前她购买了医疗保险,最早每个月支付300美元左右,后来随着保金逐年上涨,这笔开支增加了一倍,变成600多美元。基本不去医院的她觉得这么白白缴金挺亏,就选择了停保。
偏偏在“裸险”的第二年,陆彦得了胃溃疡。当时她在旧金山看望母亲,紧急之下只能选择当地就医,接受手术治疗。等到身体痊愈出院回家收到账单,陆彦傻了眼——林林总总加起来,得付13万多美元。
裸险的代价
根据美国法律,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参保人)有资格享受医保给付待遇,比如陆彦的母亲(已入美国籍)患有一种罕见病,每年治疗花销几十万美元,国家买单。但陆彦自己的医药费又是另外一回事,“凭我个人的能力怎么可能付得起啊!”她这才想起有医疗保险的好处。好在对于像她这样无力承担巨额医药费的无保病人,医院也有相应安排。“他们帮我联系了一家民间慈善机构,我提供银行存款证明、收入证明等相关材料,得到了医药费减免的待遇,最后自己只支付了1.2万美元。”
经历过这次住院手术,陆彦不敢再裸险,“不然看不起病,就算是小病,一次也要花掉起码几千美元”。
这一点,正在读研的留美学生张淼(化名)也深有体会:“美国医院的计费高得惊人,这还只是医费,不算药费。”去年她到加州旅游,途中突患急性肠胃炎,由于随身备的药吃完了,临时预约门诊又不现实(预约门诊一般要提前1—2个月,各地各医院情况不一),只好跑一趟急诊。等回到学校,张淼收到了一张让她嘴巴呈“O”型的账单:“总计1000美元,这可是什么检查也没做、就跟医生聊了10分钟的报价啊!”虽然她在读的学校规定国际学生必须买医疗保险(上一学年是315美元/学期,现在涨到390美元/学期),但去掉医保担负的部分,最终张淼自己还是需要付600美元。
当时,张淼在急诊室做登记的时候听朋友说,其实想逃掉这种高价账单也简单:登记使用假名字和假地址,不要告诉医院社会保险号(SSN)即可——因为账单都是事后寄的,急诊不可能当场拒绝救治病人,所以只要账单寄不到,这笔账就赖掉了。
“所以有很多人,包括没有身份黑在美国的,去看病会用各种方法赖,那些成本就默默转嫁到其他老老实实缴费的人头上了。”张淼听说,医院也会根据摄像记录列出一张老赖客的黑名单,与同系统内的医院机构共享信息,防止被钻空子。
在经典美剧《老友记》中,有一集讲到了看病假冒信息——瑞秋不慎扭伤了脚踝,但她没有医疗保险,好友莫妮卡决定在入院表格中填上自己的名字和社会保险号。结果两人每天都惴惴不安,担心骗保的事穿帮,最终忍受不住良心折磨,还是放弃骗保,自己付钱。
然而,就算病人登记的信息是真的,高额账单的回收率也不理想,不是不想付,实在有心无力。往往就像陆彦所经历的,只要能表明自己财政困难,医院就会依据情况提供折扣、分期付款、申请补助等方案。
“这样搞来搞去医药费不虚高才怪。”张淼抱怨了一句。在留美学生论坛里,有过类似遭遇的人也表示,“有保险总比裸险好,但有了也不敢大意,天价账单随便会来”,“美国的医疗保险是个怪圈,医疗保险权利太大,也导致医疗系统的混乱和资源浪费。有很多人处在没保险不好、有保险也不给力的尴尬境地。”
而陆彦后来的“复保”过程也有点小曲折。据她介绍,保险公司接受个人投保之前,会先对参保人的收入水平、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若觉得这笔生意划不来,会拒保,或者开出天价一样的保金。由于陆彦接受过手术治疗,又患有关节炎,保险公司并不情愿将她纳入保险范围。
后来陆彦总算保上了医疗险,参加的是公司的集体投保,“因为公司是缴地方税的,保险公司无法拒保”,现在每月缴纳400多美元,比个人投保还便宜了约200美元。
可以说,在美国看病贵不贵,取决于所拥有的保险。陆彦说,一般有工作的人,公司会帮员工投保。实力雄厚的公司如微软,承担员工及其全家人的医疗保险和牙科眼科保险;大多数中小公司,则需要员工也支付一部分保险费。
谁是医改赢家?
根据奥巴马医改,“个人强制参保”要求美国人(只有少数例外)均为自己及所扶养的家属购买最低限度的基本医疗保险,途径为通过雇主或在将要成立的州健康福利交易所购买。政府将对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家庭提供补贴。不遵守此规定的个人将受到税务惩罚。
如此,保险公司不可以再对“不划算的、有病史的客户”拒保。在一个政府网站的视频中,一名叫海伦的妇人说,“医改就是为了像我这样的人”。身患癌症的海伦目前在使用7种不同的药物治病,因为医疗改革,她能够以较便宜的价钱买药和做癌症检测。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保守估计,将有3000万美国人受惠于这项改革。
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皮尤研究中心6月份的民调结果显示,43%的受访者支持医改;凯泽家庭基金会4月份的民调表明,仅有30%的受访者支持改革的核心条款“强制医保”。原本参不参保是个自由选择,但“强制”一词让很多人本能地不爽,对“税务惩罚”更是发出违宪质疑。
就在上月底,美国最高法院对《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即奥巴马医改)做出了最终裁决,由于保守派人物、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的“临阵倒戈”,最终最高法院以5:4的票决结果裁定该法案并不违宪。
这一裁决帮助奥巴马政府涉险过关,奥巴马本人也可以据此为自己的竞选资本再加一码。当然,问题都有两面性,有很多共和党人希望利用选民对“税收”的反感心理,趁此发起反击,把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送进白宫。
就在上周,由共和党主导的美国众议院屡败屡战,第33次表决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罗姆尼明确表态,如获胜选将首先废除该法案。不过观察人士表示,共和党对决议案的黯淡前景心知肚明,废除议案要在民主党占多数的参议院通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更别提还有奥巴马总统这一关,因此11日投票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则在《纽约时报》上力挺医改法案,虽然它远非完美。“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改革反对者的‘无耻。如果他们能在任何时间,哪怕只是暗示出任何一个替代方案来,我也不会这么说。只要这个替代方案可以帮助那些有着既往病史的美国人、那些买不起昂贵个人保险的美国人、那些因失业而再无保险的美国人。但一直以来,反对者明摆着就是要把医改置于死地,毫不顾及对人们造成的恶果。”
所以,克鲁格曼认为,奥巴马医改的真正赢家“还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美国人民”。“简而言之,除非你属于那个和大多数人的生活现实相隔绝的少数富人阶层,最高法院的决定所带来的赢家会是你的朋友、你的亲戚、你的同事,而且,极有可能是你自己。对几乎所有人来说,我们将从一个更加和善和高尚的美国社会中获益。”
这场投票的关键人物、大法官约翰?罗伯茨态度可谓相当慎重。他在此案的司法意见书中写道:“我们不会去决定某个法案是否一项好的政策,这样的判断是民选政府领导者的任务。”《时代》周刊评价,罗伯茨的判决既帮助自由派完成了政府主导改革的梦想,又满足了保守派的诉求,批准新的规则制约国会权利。
而最终,选民会在11月份用投票的方式给出他们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