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海里对岸的机遇与挑战

2012-05-30 22:23江迅
新民周刊 2012年15期
关键词:台湾人平潭实验区

江迅

机遇、挑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机,就是天赐良机;遇,就是去闯荡,去感受,去把握。成功有赖機遇,胜者出自挑战。这些话,耳熟能详,人所共知。不过,真能以此践行的,或许并不太多。就说平潭的机遇和挑战,就是当下两岸的热门话题之一。

68海里,福建平潭岛到台湾新竹的直线距离,是大陆到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从2012年3月1日起,台湾地区交通部门核准直航海峡两岸的第一艘高速客滚船“海峡号”,成为定期航班而常态化运行,每周二、四、六往返福建平潭澳前客滚码头至台中,每月往返航班达24班,两个半小时的航程,铺设了一条两岸共同家园的往返之路。

台湾人对平潭岛留有印象,1996年台海关系紧张时,大陆解放军三军联合军事演习就在此举行,相较于台湾人,大陆人对平潭却知之不多。当下,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平潭成了创新两岸合作模式的“先行先试”地区。“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五个共同”模式,是平潭综合实验区与大陆现行的台商投资区、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的最大区别,“共同管理”的突破点在于“放”。3月,在北京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上,听福建省长苏树林讲平潭,用他的话说,“推进平潭岛开发建设,下一步重点是在宜居、宜业方面下功夫,让台湾人到平潭工作,像在台湾一样熟悉、方便、随心”。他说,“五个共同”的亮点是“放地、放权、放利”。

放地,在平潭划定一些区域,由台湾地区的市县或机构按总体规划开发,或与大陆方面共同开发;放权,在放地的区域,由台湾人自行管理,在其他一些区域请台湾人参与管理;放利,让来平潭岛的台湾人和台湾企业,与平潭合作的台湾市县和机构,获得实利。

台湾居民免签入岛;商品免检免税;企业税收和个人所得税给予优惠;实行双币制,同时使用人民币和新台币;实行双牌照,即台湾机动车到岛上换临时牌照即可上路;台湾电视在此落地,台湾报纸在此发行……两个月前,国务院新闻办的平潭总体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许多新鲜概念首次步入公众视野。

据悉,平潭实验区2010年完成投资近100亿元人民币,2011年完成投资304亿元人民币,初步形成支撑开放开发的基础条件。2012年全年计划安排投资600亿元,其中重点项目投资450亿元。“十二五”期间,对平潭投资将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

平潭的开放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军演海岛”到“对台特区”,到“共同家园”,对于平潭而言,需要跨越的远不止68海里的距离。

那是一种心理距离,思维距离。3月15日,台湾“陆委会”声称,“不接受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国两制原则”,由此拒之千里。

27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在台北宴请到访的苏树林,苏说,在平潭项目上,因沟通问题,视角不同,有了一些误解。有台湾朋友认为,“误解总会消除,认识会逐步统一”,两岸基本认识就是要和平发展,获得实在利益。苏说,平潭提“五个共同”概念没有恶意,平潭项目是厚重礼包,但因误解和顾虑,“礼包已经打包好,却无法带来”。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台商王永庆在厦门海沧投资大项目时,就已经提出“自主管理”模式,由于当时政治环境而未能圆梦。当年的“蓝图”可谓今日平潭的雏形。在东莞,在昆山,诸多台商也提出过“社会自治”,从企业厂区到银行、交通,从医院、学校到文化、治安。台湾地区最近提出“一国两区”特殊模式,引发岛内争议,既然都提出“一国”和“两区”这样的概念了,为何平潭又不能“共同管理”呢?

平潭,是福建发展的机遇,也是台湾西部发展的机遇。常言道:人生得失,关键在于机遇的得失。快跑的未必能赢,力战的未必得胜,机遇往往可遇不可求。机遇和挑战同起同落。看准机,再去遇,成功女神的微笑就在眼前。

猜你喜欢
台湾人平潭实验区
教育部辟谣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取消中考”
平江县入选教育部学前教育实验区
人大代表薛玉凤 平潭的美,台胞出了力
平潭映象
受邀登上央视舞台的平潭女孩
平潭石头厝里的“台式创业梦”
2016年国家文创实验区规上文化产业收入近2000亿元
足球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以学生社会实践为突破口
台湾人在上海的公益活动
台大教授一席话“骂醒”所有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