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远
在十年股市重归零后,养老金救市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源于2011年12月15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讲话。几乎所有的“专家观点”都很谨慎,倒是券商的研究机构都觉得:应积极推动,认为“这是个好消息,但郭主席的建议不能只说,而应该尽快行动起来”。
一旦养老金入市,的确对股市是利好消息。但如果抛开证券投资的专业常识将这个问题抽象化,我现在卖一个产品A,而我要劝你动用你的养老钱来买A的理由是“你快买吧,用你养老的钱买,快行动,一旦你买了以后,A将大卖……”拜托,你在游说别人用钱买你东西的时候,怎么可以说自己可以如何获利呢?连街上卖菜卖药的都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研究员们当然不会不知道,只不过券商的研究机构如是说,这个你懂的。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稍有证券常识的股民都知道,有多少“大小非”是需要减持的,养老金入市倒是给这些减持提供了条件。
时机也很诡谲。为何在2007年股市一路攀升的时候,没有人提过要让养老金入市?偏偏在股市跌回十年前水平的时候,我们说,让养老金来吧。你可以说,低点进入是“抄底”的好时机,是长期投资的起点。可现在以“增值”为名,让老百姓的“保命钱”投入这么一个十年没涨的市场,美其名曰“长期投资”,居心何在?要知道,投资可以长期持有,而養老金却年年要用。保命钱要不贬值,理论上增值至少得超过CPI。
养老金是否应该入市的讨论焦点,恐怕不是养老金该不该入,而是当前的中国股市让养老金值不值得(或敢不敢)入。如果这是一个资源配置合理,回报可观,交易健康稳定的市场,那养老金入市还值得争论么?如果你市场不行,才要把我们的保命钱投进去,这是什么道理?
作者邮箱:bigyuanl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