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外交穿越危机

2012-05-30 16:41:32李航
南风窗 2012年26期
关键词:钓鱼岛外交

李航

2012年,中国的外交空气充满各种不安定的颗粒。世界舞台中央,快速行进的中国经济战车,本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维持其前进速度。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各种危机一并袭来,考验中国的外交智慧。

中美斗而不破

这一年,竞争与合作仍然是中美两国弹奏的主调。自习近平2月访美以来,中国开始在外交场合追求和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虽然,双方对此概念理解不同,但也有共识,即大国之间需要合作,共同建立、维护各方都需要的国际秩序。

因美国力推亚洲再平衡战略,中美关系亦充斥着低烈度的、紧张的不和谐音符。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中国认为该战略干涉了中国内政,系借助南海争端鼓动中国周边国家与美国合作,共同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扩大。而美国坚持辩解,战略东移不是针对中国,而是加强地区合作,解决地区争端,维护地区和平,如敦促缅甸政府通过议会补选与昂山素季和解,有利于缅甸回到国际社会。

美国还有一连串的理由来打消中国的疑虑,比如,认为小布什时期,美国忽视了亚洲;在印尼生活过的奥巴马,宣扬要成为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美国计划在2014年底结束在阿富汗驻军,军事重点和战略重心自然会发生转移;相当数额的全球贸易经过南海地区,亚洲又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地区,美国希望从参与中受益等。

但作为两个有巨大差异的大国,中美之间的猜疑、竞争仍不可避免。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美国政治室主任周琪对《南风窗》表示:“美国一再强调中国军事缺乏透明度,担心中国军力强大起来对美国构成威胁。中美之间的矛盾会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军力增强,而越发突出。”

音符复杂难弹,然中美斗而不破。4月底5月初中美人权对话、第四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加上9月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先后访华,缓和了双边关系。可以确定的是,在全球化时代,中美不会再回到冷战的遏制模式,中美更多呈现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公共外交等全方位的竞争。

南海缠斗

随着美国回归亚洲的推进,中国南海海域卷起千层浪,中国邻国菲律宾、越南、文莱等闻鸡起舞,觊觎中国领土,肆无忌惮制造事端,挑战中国的忍耐极限。中国长期以来防守型的外交姿态,与部分公众的期待之间,逐渐呈现一定的落差。

外交部欧洲司司长指出,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的外交政策更加慎重,虽然很多外交细节不对外公开,但是每一句外交表态的背后都会有一系列的措施。周琪对《南风窗》表示,中国在南海领土争端上,没有表现软弱,是针锋相对的。

中国后续采取的行动,一定程度遏制了阿基诺三世的嚣张气焰。作为菲律宾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采取经济制裁手段,抵制菲律宾的香蕉出口。中国新版电子护照加印地图,标示出中国在南海等区域的主权范围。此外,中国允许我公安边防机关在南中国海有争议地区登上外国船只,其主要目的是应对在西沙群岛中的永兴岛附近海域活动的越南渔船。该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适用于中国称之为“基线”的岛屿附近海域。

以上的行动,也被外界一些人解读为中国外交政策在新老领导层交接之际发生转型,对外更趋强硬。然而,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不会轻易改变。只是,面对区域形势的变化,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存在感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中国此前采用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现在又作了怎样的选择这类问题的理解,对今日中国的外交而言,已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

中日关系尚未见底

与南海风浪比肩的,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引发的领土争端。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关系本该有所改善,却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一个叫石原慎太郎的日本右翼老头,再次闯入公众视线,4月,提出日本购买钓鱼岛,推动日本政治进一步右转。日本政府于今年9月,宣布从本国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实现所谓国有化,中日关系急剧恶化,政冷经热,迅速转为政冷经冷。对此事态的恶化,中国抱着一贯的立场,希望日本就客观存在的领土问题回到外交谈判的轨道上来,并在中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就钓鱼岛历史法理,为什么是属于中国的,进行了空前详细的说明。

日方不承认曾经就此达成的搁置争执的共识,对此,中方采取了有力的应对措施,即在钓鱼岛海域坚持执法巡航。“中国的海监船在钓鱼岛海域的执法巡航的常态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方在钓鱼岛单方面采取行动、不断在此地企图实际控制的局面。”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认为。

刘江永对本刊说,中日关系虽然滑入冰点,但远不是谷底。如果日本新政府不能从大局出发,对中国采取消极甚至带有恶意的政策,中日关系还可能向下滑。日本政府应该承认钓鱼岛客观存在争议、双方认真进行对话,進行中央政府之间的外交谈判,把这个问题作为外交问题来妥善处理,而不是拒不承认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企图通过军事威慑、日美同盟向中国施压。

2013年对中日关系至关重要,安倍晋三在前不久的竞选演说中,多次在钓鱼岛问题上发表强硬观点,其若获胜成为日本领导人,中国还须听其言观其行。

援助朝鲜与安理会反对票

朝鲜、中东等地区危机,亦锻炼中国外交手腕。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是中国一贯的主张。对此,中国通过经济援助,帮助朝鲜发展经济,以使其自动放弃核武器。回顾2012年,中国加大了对朝鲜的援助以及经济合作,尤其是在4月朝鲜发射火箭失败却遭美国冻结经济援助的背景下,更为难得。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对本刊表示:“经济援助帮助朝鲜解决了很大的困难,然而朝鲜放弃核武器的可能性却越来越小。”特别是今年2月下旬,中国派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去朝鲜,提供6亿人民币的援助;8月份,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访华,推动中国开发黄金坪岛、罗先地区。“中国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鼓励中国企业去那里开发。然而此地无论是地理、政治环境,均不太适合企业设厂 、生产产品,中国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究竟会有多少收益,这个很难说。”张琏瑰认为。

阿拉伯地区危机集中反映在叙利亚。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联合国决议草案,中国在安理会接连投了反对票,而这种情况对中国来说是不多见的,官方说法是有效维护了主权国家的基本底线,即国家主权不容干涉,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同时,在策略意义上,也防止中东出现多米诺骨牌,阻碍了西方和少数阿拉伯国家在利比亚战争后发动一场叙利亚战争的企图。而作为伊朗的屏障,叙利亚保住,伊朗就可以继续牵制美国,美国在亚太就不会全力投入。

开拓欧洲

这一年,欧债危机没有丝毫好转的迹象,危机的恶化仍在欧盟内传导。深陷金融危机、囊中羞涩的欧洲,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中国。“请来我国投资吧,我们有欧洲最好的投资环境”,曾经老牌的欧洲各国,争先恐后向中国发出邀请。欧洲各国领导人也不辞辛劳、频频飞到中国,游说中国企业去投资,鼓励中国政府去购买该国债券。面对欧洲市场的风险,中国政府变得更加理性,从政府购买债券,转为鼓励中国企业去投资。一时间,名目繁多的中欧商业峰会此起彼伏,为两国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

与此同时,以4月温家宝、李克强接踵访欧为标志,中国对相关欧洲国家伸以援手。在中国与近邻日本剑拔弩张、美国围堵中国之际,中国积极与欧盟建立远亲关系,开拓外交成果,使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不过,在中欧两大问题—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方面,依旧没有明显进展。

这里固然有欧盟自身利益权衡,也有中国自身因素。作为发展中大国和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体,现在中国是临高居中,而这个地位要求中国外交发生转进,要进行国际进程设计。这一点,不仅适用中欧关系,也适用上文谈到的各类危机。

猜你喜欢
钓鱼岛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重庆与世界(2022年2期)2022-02-26 04:25:31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时代邮刊(2019年18期)2019-07-29 08:48:58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3
痛惜被贼惦记的钓鱼岛
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5
用镜头还原真实——评纪录片《钓鱼岛真相》
声屏世界(2014年6期)2014-02-28 15:18:03
先秦名论视域中的钓鱼岛“正名”考
外语学刊(2012年6期)2012-01-19 13:46:38
钓鱼岛问题溯源
海洋世界(2012年9期)2012-01-18 10: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