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少文
成天谈钱的人比较令人讨厌,成天谈理想的人也同样令人讨厌。“追求理想,顺便赚钱。”这种说法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有那么一群人,做着企业,却整天谈社会理想,把自己的企业叫“社会企业”,宣称自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充满浪漫的理想主义,对此做各种解释,把人搞得云里雾里。
什么叫社会企业?一个通行一点的说法是,社会企业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诞生的,用商业化的手法来运营,所得盈利不用于股东分红,而主要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持企业再运转。
为了把自己区别于其他企业,他们把其他企业归类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而社会企业是把社会利益看重于商业利益的。
这种制造对立的概念似是而非。难道非“社会企业”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诞生的?难道利润最大化和社会理想是相违背的?
利润最大化是一种行为假设,以此为目标进行生产组织和市场竞争,是高效率的,而在现代社会伦理的约束之下,一个企业如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润,要具有商业信誉和社会责任,才能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否则只有消亡。
同时,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的诞生本身是为了满足或创造一种社会需求,是为解决一个社会问题而存在的。只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在解决一种社会问题的同时,可能也在制造新的社会问题,比如环保、劳工、社区冲突等问题。
商业逐利的同时,如果只满足于股东分红,满足于企业占有资源的成本最低而不计较社会成本,终将被时代淘汰。也因此,企业慈善与企业社会责任(CSR)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某些方面说,企业的慈善和CSR是对资本“恶”中的彌合与修补。
但反对利润最大化,声称股东不分红的社会企业却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不以利润追求为目标,生产效率就会极其低下,无法维持持续经营,股东不分红,没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和专业性人才,很难进行扩大再生产。一些针对特定残障人群就业的社会企业又可能陷入伦理批判之中。
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在竞争中,不以利润追求为目标的企业的解决效率与成效,与其他企业也是无法比拟的。事实也是这样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一个能够令人信服的“社会企业”获得成功。
倒是有很多的人打着“社会企业”的名义在挣钱,当商业模式失败的时候,他们说不计较利润,是为了社会建设;当被批评利润太高的时候,他们说自己又不是NGO。很多人被“社会企业”身上的道德光环所欺骗,大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其中,最后却是巨大的浪费。
很有讽刺意味的是,喊“社会企业”喊得最响的,反而可能是一些带有“罪恶感”的企业,比如,一些名为小额贷款实则放高利贷的企业,社会理想只不过是为自己争取社会资源和声名而披上的一件道德外衣。
因此,我常告诫自己,最好远离那些整天跟你谈理想的“社会改造家”,他们要么是偏执狂,要么不靠谱,要么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