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收入增幅持续高于GDP的增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如何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仍然是热点问题之一。
“减税、免费!”全国人大代表、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的观点也是如此。去年他就曾提交了一份“关于取消征收堤围防护费”的议案,并得到了31位人大代表的联名支持,但进展没如他所愿。
堤围防护费简称堤围费,是为加强河道堤防整治维护,提高城市防洪(潮)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而由地方政府向社会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这项收费在广东已征收了几十年。近年来,经济形势不好,加上征收额度不低,企业对此怨言颇大,争议颇多。这种争议,不只出现在企业与政府间,政府官员内部同样存在着分化。
新的竞合格局下,堤围费的问题,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甚至已成为城市间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
日益分化的堤围费
3月5日,东莞市政协有关负责人向《南风窗》记者透露,目前,省政协还没来调研。这事,得从今年2月16日,广东省政协召开的一次企业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说起。
座谈会当天,广东省政协特聘委员、粤臺促进会副会长叶宏灯说:“20年前说快决堤了,谁都不敢不交堤围费,可交了20年难道堤围还没修好?”这话引起很多企业家的共鸣。广东省地税局副局长揭晔回应说,这项费是省水利厅委托省地税局征收的,仅去年一年全省就征收堤围建设费90亿元。
由于叶宏灯是东莞的臺商,广东省政协主席黄龙云当即表示,省政协将赴东莞专题调研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的问题。
早在1954年,广东省政府就颁发了《广东省地方自筹水利经费暂行办法》,其中包含收取堤围费的内容,尽管堤围费后来一度中断,但1985年后又“重出江湖”。东莞大堤管理处工程师卢李波记得,从1985年起,东莞试行到各受益于堤围工程的工商企业征收堤围费,但当年(1985年)才收得14.7万元。
目前,广东堤围费的征收是按行业来划分,各行业对应的征收率不一样。以工业为例,按营业(销售) 额的1‰至1.3‰计征,各地在不超出这个征收范围的前提下,可制定本市、县的具体征收标准。
由于堤围费是水利部门委托地税部门征收的,往往也出现一些尴尬局面。和水利厅平级或高于水利厅级别的地方政府,往往不那么在意,他们通常不按水利厅划定的比例来计征,时常以低于1‰或高于1.3‰的比例来计征。即使在这个范围内计征,也会施行封顶收费等做法,有的是按照三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2.3%征收,也有的干脆就不收。
各玩各的现象,在2009年5月前表现最突出。个别官员因此呼吁全省执行统一的标准,以此体现这个收费的严肃性。
2009年4月26日,广东省政府办公厅给各地政府下发了一份名为《广东省堤围防护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该《办法》要求各地纠正超出省定征收标准范围的收费标准、设置收费封顶、擅自减免堤围费等行为。如此,此前各玩各的局面,才逐步结束。
目前,广州是按营业 (销售) 额的1‰计征;外资企业按营业(销售)额的0.9‰计征;惠州按营业(销售)额的1‰计征堤围费;佛山按营业(销售)额的1.2‰计征。但广州、佛山、惠州等很多城市,均不设封顶收费。
中山、珠海,此前和东莞一起,是广东省内3个设置封顶收费的城市。但2010年10月1日后,中山取消了封顶收费。2011年7月1日起,珠海也取消封顶收费。此前,中山、珠海的堤围费封顶额度分别是2万元和18万元。
政治博弈进行时
东莞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向《南风窗》记者坦承,要求取消封顶收费的这份文件是省政府办公厅发的,东莞不得不重视,但当时遇上金融危机,东莞受到影响较大,所以就一直拖到现在。
后来,东莞有关部门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给东莞市政府提交了关于取消堤围费封顶收费的做法,但至今东莞市政府的批文还没下来,所以今年东莞还是按以前的政策征收:按营业(销售)额的1‰来计征,但实行封顶收费,超过50万元的,按50万元征收。
东莞市财政局介绍,2011年东莞征收的堤围费是10.53亿元,2010年的数额是9.93亿元。每年在堤围建设、维护等方面的费用,是7亿~8亿元。实际上,继续按目前的额度征收,东莞不仅够用且有节余,因此东莞方面也认为,没必要再多征收。东莞市地税局局长刘茂坤表示,目前,东莞企业很困难,费收得太重了,企业不能钱生钱,东莞以后就没钱可收了。
即使自身不想多征收,但邻城的感受东莞也不得不顾及,因为这场涉及企业经济利益背后的堤围费,更多的是城市间的政治博弈。
东莞市水务局局长张国平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说,东莞堤围费设置封顶收费后,广州就向省里提意见说费不统一,让企业觉得不公平,影响广州招商引资。
东莞市财政局也证实,广州市水务局和财政局曾多次找到他们说,“我们收这么高,你们只收这么点,这样不公平,特别是对和东莞接壤的广州地区,会给招商引资带来困难,甚至是企业的流失。”
比如广州的增城,就分别和东莞的石龙和中堂接壤。毕竟,对仅隔一条马路,同样销售额的大企业,堤围费相差上百倍,这对企业稳定很有影响。
但东莞也担心,如果不执行封顶收费,不让利给企业,企业为何选择东莞而不是广州?以东莞现有优势,如何与广州抗衡,如此东莞会否因此被边缘化?东莞市财政局坦承,如果取消封顶收费,东莞很多企业难以吃得消。比如诺基亚,现在征收的是50万元封顶的堤围费,不实行封顶的话,那得交3000万元,“这会‘造反的,人家可能就会搬走了。”东莞市地税局局长刘茂坤也不无忧虑地说,像诺基亚这样的(企业),不只在东莞有工厂,在天津等地也有,收费太高了,说不定人家就真搬走了。
此外,东莞认为,广州一直没实行封顶收费,当地企业也早已认可和接纳了,但东莞一下子放开征收的话,企业反弹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
对此,广州水利、财政部门向东莞市财政局建议,东莞要招商引资,也不能在堤围费上打主意,应该财政另外拿钱来补贴企业。
不过,让东莞为难的,还有深圳。深圳作为特区,在立法等方面,有大的自由度,因此深圳不仅是广东最晚征收堤围费的(2008年征收),同时也是目前全省征收标准最低的—按销售(营业)额的0.5‰计征。
甚至才收5个月的堤围费,深圳市政府又决定减征堤围费,最高征收标准由原来销售(营业)额的0.5‰减为0.1‰,降低征收标准以后,深圳的最高征收标准还不足全省征收标准平均水平的1/10。
一头是省会城市,一头是特区,夹在广州和深圳之间,广、深在政策上的一举一动,势必影响到东莞的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的稳定。如果处理得不好,东莞可能还没享受到广、深这两所城市带来的溢出效应,其产业就已遭受致命的创伤。
事实上,即使在广州内部,堤围费的收取,也存在着诸多分化。
广州市经贸委副主任易鸣举例说:“仅堤围费,广汽集团一年就缴了1亿多元,广石化缴了7000多万元,其他有点名气的大企业,差不多都缴上千万元,这对企业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2008年,广州市物价局也曾建议实行数额封顶,缴费以1000万元为上限。但计划上报未获通过。易鸣呼吁,留住大企业能收回的税,将远远大于收回来的堤围费,因此相关部门要算大账,不要为收点小费而挤走订单。
堤围费是按营业(销售)额乘以征收率来征收的,而营业(销售)额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成本。因此,利润较薄的企业在接订单时,将不得不考虑:如果要交的堤围费比利润还多,就不得不放弃订单或将订单转移到堤围费收取较少的城市。
无论是省内哪个城市的企业,对广东高层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因此他们并不愿意因政策上的差异,而造成企业在省内做无效的迁移。因为这样的迁移,只是存量的流动,而不是增量的涌动。但如果能从全省为企业减负的战略考虑上一举取消堤围费,也不失为顺应形势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