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保健品真人秀

2012-05-30 10:03约翰·克劳德
37°女人 2012年12期
关键词:药丸保健品服用

约翰·克劳德

2010年,美国人花在保健品上的钱约为280亿美元,比购买健身房会员卡的钱还要多。保健品真的这么有用吗?本文作者的亲身体验或许会告诉你答案。

5个月的实验

迈入不惑之年后,我决定亲身试一试保健品的效果。2011年1月,在开始服用保健品之前,我做过一次血液检查,测量血液中钙、蛋白质、钠、胆固醇和其他物质的水平。

就在第一次去验血之前,我收到了自己订购的优莎娜健康科学公司(以下简称优莎娜公司)的保健品。订购保健品时,我填写了优莎娜公司的健康表,这家位于盐湖城的保健品制造商,素来以高品质产品享誉世界。该公司在过去12个月共收入5.65亿美元,但也只能算是保健品行业的小玩家——据统计,世界上最大的制药厂商之一辉瑞公司每年的保健品销售收入高达680亿美元。

在为优莎娜公司所填的健康表中,我列举了自己的各种情况:饮食习惯,会在路边摊儿买饭,偶有暴食恶习;热衷于日常锻炼;酒精摄入过量等等。递交表格后,优莎娜公司的软件对此进行了数据运算,列出一长串我需要服用的补品:早晨8粒,晚上8粒,中午6粒,早晨的健康套装包括两粒健骼宁、两粒超级抗氧化剂、两粒螯合性矿物质,一粒超级心脏宝和一粒加强型葡萄籽精华。

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呢?我发现,政府所列的机构目录中根本没有保健品这一分类,更不要说检测了。按照1994年的一项法律,美国政府对保健品的定义是:促进饮食的可吞食维生素、矿物质和草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没有权力为保健品提供安全性或有效性认证,甚至不能限制被认为有风险的产品上架。然而,安全并非保健品的真正问题,反正它们大多无害。相反,疗效才是关键:一些补品可能根本不值那个价钱——5个月的保健品,优莎娜公司给我开出的账单高达1200美元。

在接下来的5个月里,我每日服用22粒药丸,还有一些蛋白棒、粉状冲剂,以及大量膳食纤维。

5个月后,我再次做了血液检查。结果发现,尽管半年来我服用了3000多粒药丸,但在两份报告中,我的肾脏健康状况,即血尿素氮和肌酐的数值完全相同,钙、蛋白质和钠的数量也没有太大变化。

产业的诞生

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的界限在科学上一直模糊不清,使得是否应该服用保健品的问题变得非常复杂。维生素C药丸究竟是食品还是药品?目前,我们只能说它是极受欢迎却监管不力的保健品世界的一部分。

保健品能否改善健康,以及如何改善,是一个重大科学课题。新研究此起彼伏。2011年6月,《临床肿瘤学杂志》上一篇研究报告显示,钙和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患皮肤癌的概率。同一天,公共科学图书馆报告,在草莓中发现了一种名为非瑟酮的化合物,能够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几乎在同一时间,来自法国和美国的8位研究人员宣布,每日摄入一定量的白藜芦醇(葡萄中含有的一种物质,大受酿酒师的吹捧),可能有助于防止骨密度流失。然而,上述3项研究都存在保健品研究中常见的不足。斯坦福大学的论证仅仅是依据176名女患者做出的,因为她们都有特定类型的皮肤癌病史。公共科学图书馆和法美科学家的研究对象均为啮齿类动物。

总而言之,关于保健品研究的临床数据很少。此外,由于一些保健品含有10种或更多成分,难以确定究竟每种成分能起何种作用。

授权效应

事实上,在2011年3月,我刚加入保健大军两个月后,就发现自己的牛仔裤变紧了。一周后,我把皮带放松了一个扣眼儿。根据优莎娜的要求,我记了健康日志。2月初我的体重是170磅(约合77.1公斤),2月底是175磅(约合79.4公斤),3月底,我的体重升至180磅(约合81.6公斤)。

关于我的这项身体变化,心理学家们有一个专有名词:授权效应(营养学家们称之为赔偿)。吃了这些药丸和粉剂,身体可能需要的所有营养我一样都不缺,所以当其他人不得不吃炒芥蓝时,我却有权大嚼炸薯条。

一些医生担心,保健品爱好者会过量服用保健品。一位专家发现,尽管超量服用维生素的情况极为罕见,但抗氧化剂服用过量可导致干细胞基因突变。他说:“在我所知的所有病例中,平常饮食就足够了,一位每天服用20粒维生素药丸的老太太反倒令人担心。”

不管以上说法是对还是错,我最终还是将剩下的药丸和纤维粉扫地出门。在保健品方面,我已经开始认识到,健康不是几片药,而是一些必须兑现的责任:用白开水代替苏打水,用苹果代替炸薯片,用鱼代替鱼肝油胶囊。

如果你依然相信维生素片能让自己活得更好,那就吃点儿。但请记住一条:只有当你正患有维生素缺乏症时,它们才会真正起作用。在获取维生素的另一种方式背后,仍蕴涵着科学,那就是要吃得正确。

(水无忧摘自《北方人》)

猜你喜欢
药丸保健品服用
Deconstructive Analysis of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from Translanguaging Perspective
药丸
保健品知识ABC
药丸病毒大作战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