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我有位朋友,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后来又到镇上的纺织厂打工。
纺织厂里需要一种铁片,铁片中间需钻一个洞。原先供应铁片的是一位五金店老板,他觉得利润太少不愿做了。车间主任非常着急,差我那朋友到仓库里清点剩余的铁片,看还能维持多久。朋友去了,发现要赶制这种铁片挺简单。清点完后,他向车间主任作了汇报。
汇报完,主任对他说:“你想不想赚点儿外快?如果你能制作这样的铁片,每个两分钱,一晚上可以赚二三十元。”
朋友觉得这活太累,赚钱也少,再说也没有钻机。车间主任说,车间里有一台旧钻机,让人修一修,算是借给他了。
此后,他让老婆在家钻铁片,他傍晚下班回家接着干,这样一个月下来,能赚上1000多元。
过了一年多,纺织厂设备更新,不需要这种铁片了。他准备归还那台旧钻机,但车间主任说,旧钻机送给他了。
这台钻机就闲置在朋友家里。一次,他到一家空调厂找一位朋友。在空调厂的办公室里,他听到两个人在讨论一个铁质拉伸件的钻孔加工。他干过一年多的钻孔业务,这样的讨论把他吸引住了。他拿起桌上的一个拉伸件,看了看上面的几个孔,准确地报出了口径。
那两个人一愣,问:“看来你也是行家,师傅你是做五金的吗?”
朋友就撒了个谎:“我家里有个小五金工厂,这种钻孔不是很复杂,我肯定可以钻出来。”
两人一听,笑了,说:“那好,我们给你材料,你明天就制作一些样品过来。如果通得过,我们可以委托你加工。”
朋友十分偶然地得到了这批空调厂拉伸件钻孔业务,每月又可以赚1000多元了。
但后来发生的故事就精彩了。他经常往空调厂送货,一来二去,就认识了不少空调厂里的人。后来空调厂与大厂合资,厂里的人帮他争取到了1/3的钻孔业务,继而又争取到了其他3个小五金简单加工业务。他先是购置了3台钻机、两台机床,后来接的单子更大,他买下了村里的一块闲置地,再一次扩大了规模,真的办起了五金工厂。他就这样成了当地的一个大老板,年收入四五百万元。
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觉得它非常有意思。很多人认为一个成功者肯定与别人有不一样的经历,要不就有过硬的后台。事实上,他们的成功路上根本没有遇上人们想象中的“机会”,只有当成功后再回头去看时,才发现微不足道的一个工作、一份外快,原来都可以成为机会,可以叫它们“微机会”吧。
遗憾的是,我们通常都对这样的“微机会”太不在乎了,轻易让它们从身边溜走了。我们一直相信,肯定会有一个很大很大的机会在前面,结果等啊等,有的人等了一辈子也没有等到。
其实,每个人都要相信,成功还有一种更为务实的模式——它可以由一个又一个的“微机会”串联而成,当一个人抓住了一个又一个的“微机会”,他同样可以牵上成功的手。
(初五摘自《读者·原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