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 黄海峰
移动设备的普及让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安全危胁。
近年来,三大运营商积极推动固定和移动宽带建设,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移动互联产业快速发展,在促进了产业发展转型的同时,也带来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服务的引入,更是对现有的信息基础架构及其安全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
因此,政府、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动安全防护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以应对高宽带时期的安全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保障局副局长熊四皓近日表示,2012年网络安全要着力做好五个重点工作:针对网络攻击、黑客入侵、网络病毒等网络安全威胁,组织开展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检查;加快推进增值电信领域的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抓好移动互联网的恶意程序治理;继续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强用户信息安全保护。
在新的网络安全威胁中,云安全和移动互联网安全最受关注。一方面,随着云计算的逐渐成熟,电信运营商也不甘落后,在应用云计算技术进行自身IT支撑的同时,国内三大运营商纷纷进行云计算实践,基于传统数据中心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推出云主机、云存储、云手机等电信云服务。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将业务系统搬迁至电信云环境中。
然而,看上去很美的云计算面临挑战—用户一直担忧云环境下数据的安全。最近几年,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业界主流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接连发生安全事件,暴露了云计算应用安全运营在服务可用性、内容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隐患。为了减少安全问题对运营商云业务规模开展的影响,电信运营商需要未雨绸缪。一位运营商人士指出,虽然云计算技术的安全环节受到运营商的重视,但云安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业界人士共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完善。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网建设的高速发展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普及,在用户量急剧暴增的同时,智能终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厂商非法收集用户位置信息、智能终端木马、病毒、吸费软件泛滥,严重威胁终端用户的利益,智能终端安全问题已影响了社会的安全。
针对近期移动互联网安全威胁发展趋势,中国联通一位人士分析指出,移动互联网安全风险重点已从可用性转移至信息资产损失, 移动互联网应用面临复杂、多样、与时俱进的安全威胁,现网缺乏完整、开放、安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身份互信机制。
事实上,电信运营商对网络安全要求很高,从网络到终端到业务,安全防护应该布局在每个环节。对于运营商来说,传统网络打造端到端的方案已拥有成熟的方案,但是面临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挑战,全网安全需要重新规划和管理。
在当前网络高速发展的同时,运营商建设运营的网络及业务涵括了骨干网、城域网、IDC、移动互联网、企业支撑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管道、CDN、IPTV等, 其中不同的业务应用场景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安全建设、规划的原则应精细化考虑。
一位安全厂商人士指出,新时期运营商进行安全防护需要注重四方面的原则:一是安全建设是在保障网络及业务的稳定可靠运营的原则上进行;二是安全建设能对网络、业务进行可管及可控,比如说制定安全的制度、政策,云计算的安全标准等对服务提供商进行监控监管;三是满足国家对运营商安全监管政策的需求;四是在以上对网络管道、服务提供商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可对IT技术力量薄弱的ICT客户为其提供信息安全化建设,做的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保障了客户的安全。
为满足不同网络、不同业务安全威胁的监测和分析,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均在完善其安全管理系统。业界人士认为,新一代SoC朝向海量事件的深度及关联分析、SoC基础管理平台配备相关的安全子系统建设、“云”化部署等方向发展,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收集、采集、罗列、呈现一堆毫无头绪的安全事件集,而是能真正为运营者提供直接、准确的参考信息,为运营商全IP网络运维快速反应和全程全网协作能力提供一个基础技术架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