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散文思想艺术小论

2012-05-26 12:14孙贵蓉
群文天地 2012年7期
关键词:仁政孟子君子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战国时代,诸侯割据,战争频发,除秦以外的各主要诸侯国,封建社会已经开始了一百多年,地主阶级正在各诸侯国夺取并不断巩固政权。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期,由于古老的井田制遭到破坏,而出现了大量的小土地私有者。到战国中期,土地兼并越来越激烈,许多农民丧失了自己的土地,加上频繁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少痛苦。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激化。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孟子肩负起了对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主张和思想,他更是背负着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于各个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君并不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孟子退而著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孟子》一书中详尽地阐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德育思想,在这些思想下,更是表现了孟子文章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和魅力,也表现了孟子的人格魅力。

一、孟子仁政的政治思想

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政在上是对施行者即君主而言的,要求君主要爱民保民,让人民无忧,无惧。要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当然,还要“民为贵”,孟子极力劝说君主施行仁政,仁政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根本,是国家团结、百姓安居的关键因素。君主施行仁政,大臣、百姓、商贾如水之就下,都围绕在施行仁政的君主周围,国家因此而富庶安定。施行仁政不仅能使国家安定,对外也能使和邻国的关系和睦。

仁政是一个国家安定存亡之本,如果不施行仁政,便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得失,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例如《孟子·离娄上》说道:“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孟子以上古三代仁君得到天下开始,一一阐述不施行仁政,不讲究仁德的后果,娓娓道来,任何人不讲究仁德都会遭致最可怕的后果,甚至连普通的庶人都要讲究仁德,更何况人君呢?更是强调了国君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施行仁政,有仁德不仅是一种给予,也是一种收获。《孟子·离娄下》中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人恒敬之。”君子仁爱别人便会得到别人的仁爱,只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即使有一朝一夕祸患到来,君子也不会感到忧患了。

二、人性本善的哲学思想

在《孟子·告子上》中受教于墨子之门善于辩论的告子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他认为,人性无所谓善和不善,就像水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一样,告子不认为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人性有其自然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发展机会,人性就会朝着哪方面发展。然而孟子却说:“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和告子一样,孟子的学生公都子对人性向善也有一定的怀疑。他说:“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不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欤?”他引用多人的观点,也有现实的依据,有理有据,似乎没有漏洞。而孟子却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他认为,从天生的性情来看,都可以使人善良,而有的人不善良,并不是他天生的本质,而是后天的因素造成的。对于每个人而言,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都是天生赋予的,而同情心是仁,羞耻心是义,恭敬心是礼,是非心是智,这些是人本身固有的,不是外在的因素加于我们的,只不过是我们平时没有意识到而已,人之所以有差距,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发挥到这些天生的资质。

孟子认为人性向善是毋庸置疑的,就像水向下流一样的自然。而人性之所以是善的,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善端”,这种“善端”不仅是先验的,也是超功利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孟子·公孙丑上》)这就是孟子著名的“四端”说,也更加证明了孟子的人性本善的结论。

人性是向善的,因此对他人也应该是善意的态度。国君可以向善,因此国君可以施行仁政,君子是向善的,因此君子对人是有礼的。正因为人皆有善心,因此要养心,要清心寡欲,以此保存自己的本性。性善论是古代哲人讨论较多的观点,其实对于人而言,无论是性善还是性恶,我们都应该发挥自己人性善良的一面,凡事要有善意的态度,对人要有善意的心,就可以使国家社会安定,也能使自己全身而远祸。孟子的性善论的积极性就在于劝导人们积极向善,发挥人性内部善意的一面,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人民才会团结。

三、道德的培养和道德意志锻炼的德育思想

孟子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也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教育家,孟子伟大的人格大丈夫的气概,以及他极力要求的对道德的重视和培养更是展现了他崇高的人格,他就如一位以身作则的老师,不仅自己做到道德高尚,还要求学生也应该具备崇高的道德意志,在《孟子》一书中,便为我们标榜了这样一位道德高尚的人。

在孟子看来,既然人都是向善的,人性是本善的,以此通过自己的努力,人皆可以为尧舜,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王道”和实行“仁政”,并把道德教育作为争取民心的重要措施,把“尊贤使能”作为施行仁政的重要保证。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明人伦”的君子和大丈夫,通过教育,使人“察于人伦,由仁义行”,成为一个道德君子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他认为,德育是实现理想的道德社会的根本途径,只有重视道德教育,才能“务其本而不求其末,尚其实而不务其华”。道德教育对个人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使人能够保存天赋的善性。他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即有德行的人或君子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于保持了先天所具有的天真淳朴之心和仁义礼智等善性。也能使失掉的善性得到回归。“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还能够扩充或发展先天具有的善端,帮助人们知性知天。从对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出发,孟子提出了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从个人层面来说,就是要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求放心”、“存其心,养其性,修身立命”,培养“浩然之气”。在这方面,施政者要首先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以此影响天下。从社会层面来说,要让人的善良本性健康成长,就应广开教育,净化社会风气,让老百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培养道德意志,要做到仁义,居仁由义才会成为大丈夫。而要成为道德意志高尚的人,就要学会修养自己,要做到修养身心,还要做到自我反省,要改过迁善,人应该知耻,知道羞恥,才能重新恢复善良的本性,即所谓“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在孟子看来,“知耻”,既是一个人具有道德责任的体现,也是具有道德评价能力的表现。只有“知耻”,才会有自我道德意识的觉醒,才会意识到自身的道德责任,才能进行自我教育。做到这些,更是要加强意志的锻炼,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大器,必须经过严格的锻炼,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一个人的道德、聪明和才智,都是从艰苦和困苦中锻炼得来的,只有修炼自己,多加强意志的培养,才能成为能够承担天降大任的人。孟子的这个教育思想,对现代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担当社会的大任,而不是通过投机钻营得到的。

孟子的散文不仅思想深刻,说理明晰,还有丰富的艺术魅力。这个艺术魅力不仅体现在文章本身的魅力上,还体现在孟子的人格上。孟子的大丈夫、威武不屈的人格激励着现代人的反省,也为我们标榜了一个深明大义、光明磊落的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

论辩性是孟子散文的一大特色。在论说事实或者讲明道理时,孟子往往不是平铺直叙地分条列之,而是先述说一个事实,再推翻这个事实,逻辑严密,层层深入,句句剖析,最后问得人们哑口无言,只好点头称是。如果《论语》是孔子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的话,那么《孟子》定是一个语言大师的故事会,孟子的散文不仅说理透彻,逻辑严密,他还善于运用譬喻和寓言故事,读起来使人受益匪浅。

在孟子的散文中,浩然之气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格,这种至大至刚的人格魅力激励了无数失意学子奋发向上。除了浩然之气,孟子的散文还教会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散文里言必尧舜,文必《诗》、《书》,《孟子·尽心下》中说道从尧舜到汤,经历了五百多年,从商汤到文王,经历了五百多年,从文王到孔子,又经历了五百多年,从孔子到现在,还没有听说有继承的人,以后恐怕也没有听说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吧。从孟子的感叹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丈夫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忧虑,他感叹于孔子以来没有众望所归的继承者,对圣人的事业,圣贤的道统流露出了深深的忧虑。

孟子的散文不仅是一个思想家的谆谆教导,不仅让我们领会他散文的艺术魅力,更是让后生领悟人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不仅是一个品格高尚的老师的教诲,更是一个对社会的发展深深的忧虑的男子汉的期盼。学习孟子的散文,学习孟子不朽的人格,是当代人的责任。

(作者简介:孙贵蓉,女,汉族,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0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文学。)

猜你喜欢
仁政孟子君子
磨刀不误砍柴工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
孟子说仁德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