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不仅在当时的环境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得到了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文章从“双百”方针的形成过程入手,详细讨论了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深刻解读,并提出了在新时期继续贯彻“双百”方针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毛泽东;双百方针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了文化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其中,提出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双百”方针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双百”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是我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方针,毛泽东将其阐述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一、“双百” 方针的形成过程
作为党的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双百” 方针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早在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应该容许各种各色艺术品的自由竞争”。这应该是最早的反映了“双百”方针精神实质的表达。事实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非同时提出的。二十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对于京剧有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一派主张全部抛弃。为此,1951年,毛泽东在给戏曲界题词时写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2年到1953年,当有人就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向毛泽东请示工作方针时,他提出要“百家争鸣”。 1955年,中宣部领导人向毛泽东请示中共党史的编写问题时,他又作了“百家争鸣”的指示。1956年,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同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总结讲话,正式提出了这一方针。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又对这一方针作了深刻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至此,“双百” 方针作为一个完整的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被党的最高领导人提了出来。
二、毛泽东对“双百” 方针的深刻解读
毛泽东不仅是“双百”方针的提出者,他对于这一方针的深刻系统解读,对于我们今天开展具体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百” 方针提出的背景
毛泽东指出,这一方针 “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也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來的。”如前所述,“双百”方针的完整提出,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我们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也面临着巨大的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所以我们既要对之前的建设实践进行总结,还要在新的情势和背景下对党和国家的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此外,我国在之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苏共二十大之后我们对苏联模式的反思,同样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以利于我国的建设。
(二)“双百” 方针的哲学依据
毛泽东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方针,是从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提出来的。他引用列宁的话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统一的学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和思想以及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和思想都“放”出来,接受人民和时间的检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和思想在同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得到健康发展。他还说:“统一物的两个互相对立互相斗争的侧面,总有个主,有个次。”所以他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一定要让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在这场斗争中处于统治地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处在被统治的地位。毛泽东提出这一方针,就是想要通过对立统一的斗争,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最终满足了人民的需求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双百” 方针是处理政治同文化关系的重要方针
毛泽东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但是文化有其独立性以及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所以不应过多地用行政手段干预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毛泽东曾说:“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行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这实质上体现了毛泽东对待文化问题上的民主态度。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必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也就必然有良莠之差,有正确和错误的分别。那么,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毛泽东认为,应该以一种谨慎的态度来对待,提倡通过自由讨论和实践来解决文化上的是非问题。毛泽东反对简单粗暴,强调不能使用行政强制的方式。要创造一种自由的环境和民主的氛围,给予每一种观点、思想和风格以展示的机会,让人民作出选择,这样才能博采众家之长,促进新生事物的成长,最终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对于文化的发展要求。
(四)提出对待文化领域内是非问题的方法和标准
“双百” 方针的推行,必然会促进文化领域内各家各派畅所欲言,各种观点思想都会纷纷出现,这就必然会出现一种局面:文化领域内的多样化表达和由此带来的文化观点和思想上是与非的同台竞技。文化领域内的多样化是提出“双百” 方针要达到的一个目标之一。而文化上的是与非实质上又反映了政治上的是与非,这是我们提出“双百” 方针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因为这决定着文化是否沿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前进。毛泽东曾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所以,他首先承认了在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着文化上的是与非问题。如何解决呢?毛泽东认为“只有采取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才能真正发展正确的意见,克服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毛泽东还提出了“香花”和“毒草”的理论,提出要反对一切毒草,但要学会谨慎地辨别香花和毒草,并且一起来用正确的方法同毒草作斗争。但是如何判别“香花”和“毒草”呢?怎样来判断言论和行动上的是非呢?毛泽东根据我国宪法的原则,根据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我国各党派历次宣布的共同的政治主张,提出了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政治标准,以便将政治错误与学术分歧严格地区分开来,只要按照这些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文化领域出现的矛盾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三、新时期继续贯彻“双百方针”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今天的中国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全球化趋势也在各个领域深入发展。古今中外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都会一齐涌入人们的视线。一方面,文化的多样性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有害的思想亦会慢慢侵入人们的思想,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实际行为。作为党和国家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中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在提倡发展多样化文化的同时,我们必须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把握文化建设的主动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到各种形式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之中,用马克思主义牢固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文化建设始终能够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
(二)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定社会的文化虽然被这一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所决定。但文化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真正地贯彻好“双百” 方针,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给予各种流派和思想观点一个表达的舞台,还要善于把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与学者的独立性、创造性的研究活动结合起来,善于以合理的方式引导文化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学术研究和文艺创作的自由,明确政治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的界限。在实践中,不应当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实现对文化的领导,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和是非问题,鼓励通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通过自由表达自由讨论等各种具体的民主的方式来开展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钱丽莎(1987.5-)女,汉族,河北人,研究生,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