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牧厅
加强良种体系建设,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2011年甘肃省马铃薯面积1055.21万亩,鲜薯产量102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8.99%和11.12%。主产区定西市种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左右,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院校、农业科技园区为主的马铃薯品种培育科研基地,先后培育出陇薯、甘农薯、武薯、天薯和临薯五大系列40多个新品种(系),陇薯3号淀粉含量20%-24%,是目前国内淀粉含量最高的马铃薯新品种。全省形成了以中部、河西、陇东和陇南为主的四大区域种薯供应体系。同时,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全省种薯企业超过27家,组培苗生产能力达到2.5亿株、原种生产能力提高到3.5亿粒以上,建立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2.1万亩,一级种扩繁基地23万亩,二级种扩繁基地101万亩,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100%,比去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加强贮藏体系建设,实现均衡上市
为调节市场需求的时空分布,延长鲜薯上市时间,确保马铃薯价格稳定和企业加工原料供给充足,甘肃按照“多挖窖、广积薯、均上市、稳价格、保加工、增收入”的思路,大力实施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工程。动员龙头企业、经销协会、贩运大户、千家万户将贮藏体系建设作为平衡市场需求,延长销售时段,化解产销矛盾的突破口和主要措施。加大以气调库为主要形式的大型贮存库、以市场为依托的万吨左右的自然通风式贮藏窖群、以收购摊点为依托建立千吨以下的贮藏窑(窖)群、以千家万户为主建立10吨左右的窑窖等四个层次的贮藏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各类贮藏窖(库)93万眼(座),贮藏能力达306万吨,占鲜薯总产量的近1/3。贮藏体系建设促进了产、贮、销各环节、各主体的有效连接,调节了市场供需矛盾和供求价格,减轻了集中上市时运输和市场压力,实现了旺吞淡吐、均衡上市,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加强品牌体系建设,扩大市场影响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标准、无品牌到重标准、多品牌,并向做大做强品牌的发展过程。目前,甘肃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37个,“定西马铃薯”等5个产品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记注册,临洮“腾胜”牌等5个马铃薯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大江”牌马铃薯获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清吉”牌马铃薯精淀粉获国际金奖;“爱兰”、“腾胜”、“祥裕”3个商标获得甘肃著名商标。定西市安定县、渭源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连续十年,成功举办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大会,特别是2008年以来,将大会层次由市、厅联办提高到省、部联办,进一步提高了全省马铃薯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1年,定西马铃薯大会集展览展示、专列发送、洽谈签约、参观观摩、高端论坛及良种推介、企业恳谈、产销衔接于一体,签约项目32项,签约资金达16.5805亿元。
加强加工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初步统计,甘肃已建成各类马铃薯加工企业2000多家,有一定规模的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年加工鲜薯能力在2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有57家,鲜薯年加工能力达300多万吨。其中精淀粉年生产能力60万吨,全粉生产能力5万多吨,变性淀粉生产能力3万多吨,速冻薯条生产能力3000吨,产品发展到变性淀粉、全粉、薯条、膨化食品等10多个品种系列。定西圣大方舟公司已研发出变性淀粉新产品50多个,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加强营销促销,促进市场流通
目前,甘肃已建成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10多个,马铃薯购销网点2100多个、运销大户3500多户、营销从业人员10万多人。其中临洮康家崖市场、安定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陇西文峰市场、渭源会川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农业部定点市场的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销售旺季日交易量达2000吨以上。该市场进入农业部全国农产品价格行情采集系统,并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交易市场合作建成了马铃薯电子交易中心。从2004年开始,他们在全国首创了“政府+铁路+协会”的农产品路地联运模式,完善了银地联贷模式,实施“品牌+专列+团队精神”的营销战略,先后在广东、上海、四川等省市建立52个直销窗口,华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各大终端鲜薯市场份额在50%-80%。每年销往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河南等20多个省(市)的鲜薯达350万吨,占鲜薯总产量的35%以上。另外,每年销往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的马铃薯在30万吨左右。
在推动马铃薯市场平稳运行方面,甘肃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政府强势介入,研究终端市场,是解决“卖难”的基础。近年来,甘肃省各级农业部门加强产销对接,积极调研终端市场,每年都组织专人深入内蒙古、广东等省参观考察,掌握马铃薯主要产区供给总量、品质品种、销售去向,摸清终端市场需求总量、供求价格走势。进入马铃薯收购季节,及时召开马铃薯鲜薯收购资金、营销促销、铁路运输配载、市场监管等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和服务协调。制定“集中采挖、设法贮藏、延缓上市、保价增收”的方针,确立与主要竞争对手“错开时间上市、错开价位销售”的营销目标。在市场低迷阶段,采取“集中采挖、设法贮藏、择机上市、规避风险”的办法运作市场;在市场复苏阶段,采取“敞开收购、旺吞淡吐、均衡上市、保级保价”的办法运作市场。通过广播电视、信息公示以及告广大薯农的一封信等方式,把市场供需形势、价格走势宣传到千家万户,把集中采挖、设法贮藏、延缓上市落实到田间地头。种植农户、销售客商、加工企业三大市场主体实现“三旺共赢”,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二)调控车皮配载,加大市场监管,是解决“卖难”的重要支撑。每年9月到10月,是甘肃省马铃薯销售的高峰时段,“国庆”节前后是大量采挖、集中上市的高峰期,也是价格下滑最快、风险最为严峻的时段。2004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兰州铁路局的大力支持下,甘肃成立了农产品联合运输办公室,经过多方协调,取得了马铃薯专运车皮配载权,运用“品牌+专列”的营销策略,分别向广州、上海、四川、天津等地发送马铃薯专列,占领市场。主产区定西市,充分发挥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一级市场的龙头作用,初步建立了以大型马铃薯市场为二级市场,以定点收购网点为三级市场的购销网络体系,合理确定价格差,规范管理、持证经营、明码标价,确保了调控价格目标的实现。对三级市场体系之外的“马路”交易市场、收购网点,坚决予以取缔,对不能按照政府指导价位收购的市场和收购摊点,坚决予以关停,确保实现调控目标和指导价格。
(三)建立直销窗口,运用营销战略,是解决“卖难”的重要途径。甘肃省确立“以销定产”、“以需定产”的发展思路,制定了“全面占领中原市场,巩固扩大华南、西南市场,努力开拓华东市场,积极参与华北市场”的营销战略,积极鼓励本地经销商走出去、创市场。先后在广东大朗、深圳、上海曹安、江苏南京、四川成都等终端市场建立了直销窗口,让甘肃本地营销大户直销终端市场。在马铃薯销售旺季,主产区定西市占华南市场份额85%以上;占中原市场份额90%以上;占华东市场份额60%以上;占华中市场份额50%以上;占西南市场份额约80%以上。通过直销,打响地域品牌,减少中间环节,抢占终端市场,进一步提高了本地营销大户开拓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拓宽了利润空间,形成了从产地到终端的销售网络体系,促进了马铃薯的流通销售和农民增收。
(四)运用贮藏手段,实现均衡上市,是解决“卖难”的有效手段。马铃薯销售周期一般是8月下旬至次年元月,全国马铃薯销售价格从高到低再逐渐升高。甘肃一方面收集产地、终端市场供求信息,做好市场预测,制订运销预案;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储藏调节供求,减轻集中上市时的运输和市场压力,做到旺吞淡吐、均衡上市。每年10月中旬,是甘肃省马铃薯上市的高峰期,也是铁路运输压力较大、加工企业原料存放困难、终端市场价格阶段性低迷的时期,马铃薯价格可能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现滞销。甘肃积极引导协会、大户、加工企业及时启动贮藏设施,加大收购贮藏,调节市场供需矛盾,稳定市场价格,充分发挥“蓄水池”的功能,为稳定产地和终端市场价格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