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变化和中韩贸易发展研究

2012-05-24 06:46北京大学李钟灿
中国商论 2012年33期
关键词:自由化美元汇率韩元

北京大学 李钟灿

中韩两国贸易额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两国的关税及贸易开放政策力度、包括汇率在内的两国贸易环境、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基于国家特殊经济的经济结构等等。

以上各因素对中韩贸易的影响虽无轻重差别,但从1992年两国建交之后的贸易发展来看,两国交易结算手段,即两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化,对中韩贸易量的变化产生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1992年以后中韩两国汇率政策的变化情况,这些政策给两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变化带来的影响,人民币对韩元汇率变化情况,以及研究汇率变化对两国贸易产生的影响等相关问题。

两国汇率政策有共同点,都从初期以限制为主的外汇政策逐步转变成强调市场原理的政策形式。虽然政策转变时间不同,但都是在两国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放进程中显示出的相似特征。这与两国经济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度日益加大和资本市场逐步加强开放程度有关。于是在中韩两国在贸易发展方面都将外汇政策视为首要的课题。

两国贸易额从1991年的324,488万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20,720,000万美元,约增长60倍,在这段过程中两国汇率政策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人民币受到升值压力,步入实质性升值阶段后对两国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汇率变化对两国贸易发展方向产生的影响,及自1997年韩国外汇危机后中韩两国外汇政策对两国贸易额产生的影响。

1 中韩两国汇率政策变化

中韩两国汇率政策自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中国过去采取的汇率政策更多注重政府主导,而非尊重市场原理。但随着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和国际收支顺差,以及来自世界的很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的汇率制度和外汇相关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本节将分析自1992年以来,中韩两国外汇政策的阶段性变化。

1.1 韩国外汇政策变化

韩国的外汇管理政策针对增大经济规模、和扩大开放、发展金融市场,从限制为主的政策发展成注重市场原理的政策。1990年后,外汇市场的自由化和开放程度取得了快速进展,经历1997年外汇危机以后,韩国一方面得到IMF金融救助,另一方面进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变更。而且,相比国际收支顺差,韩国外汇政策更注重汇率浮动的缓和以及市场稳定。随着国家之间资本流动更加自由,韩国的外汇政策也相比政府限制更加符合市场要求,从而使得外资可以自由进出韩国外汇市场,对韩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外汇政策优化管理外汇保有额和总体宏观经济上更加注重稳定。因此,韩国分两次制定《资本进出浮动缓和方案》,不断摸索,力求完备宏观经济。

分析韩国和中国建交后韩国外汇政策阶段性变化如下:1992年1月,允许非韩国籍人士直接取得韩国国内上市股票;同年9月,修订《外汇管理法》,修改经常交易相关规定,将原来的“原则上限制,允许特殊情况”的方针改为“原则上自由,限制特殊情况”。1994年4月,通过《第一阶段外汇自由化措施》,实现了大部分企业和外汇银行的国外营业活动及外汇交易的自由化。1994年12月,发布《外汇制度改革计划》,大力推进外汇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

1997年外汇危机以后,韩国金融市场接受IMF救助,外汇管理政策急速向自由化发展。1997年12月废除汇率每日浮动幅度限制的规定,其实质是将其转变成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而且,1998年7月,实现了外籍人士国内证券投资自由化。1998年6月,全面推进外汇交易自由化。

1999年4月将现有《外汇管理法》修订为《外汇交易法》,使外汇交易与之前的限制规定相比,更具有事后管理特性,进一步克服和完善了外汇交易自由化方面的弊端。

2001年1月,韩国政府在1994年发布《第一阶段外汇自由化措施》的基础上,继续发布了《第二阶段外汇自由化措施》。《第一阶段外汇自由化措施》实现了企业外汇交易自由化,而《第二阶段外汇自由化措施》则实现了私人外汇交易自由化。

2002年4月,韩国政府发布《外汇市场中长期发展指南》,制定相应目标,力求截至2011年分三个阶段全面实现外汇限制规定的全面自由化,大力推进外汇市场的开放。2006年5月,缩短2004年发布的《外汇市场中长期发展指南》计划日程,计划将截至2009年完成外汇市场的全面自由化。现在,韩国外汇市场正大力推进以市场原理为主的外汇交易自由化。

经过以上多次调整和改革,韩国外汇政策显示出四大特征:第一,外汇交易自由化。这是1997年外汇危机以后韩国政府不断推进外汇交易自由化政策取得的成果。第二,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汇交易自由化带来的副作用。不断加强外汇交易事后管理制度,持续追求外汇交易自由化,逐步加大开放力度,坚持稳定国内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第三,加强和国际社会的联系。1997年外汇危机以后,加强和IMF、WTO、OECD等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顺应国际社会外汇交易自由化趋势,坚持推行市场原理为主的外汇政策。最后,扩大外汇业务涉及机关。从以前政府主导的外汇管理政策转变成以市场原理为主的外汇管理政策,大力扩军外汇业务管理机关规模,有效搞活相关业务,最终使得任何金融机关只要具备一定资格就能开展外汇业务。

1997年外汇危机以后,韩国这种外汇政策在以市场原理为主自由化、开放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主要特点。1997年外汇危机发生之前,当时政府推行的政府限制为主外汇政策与增加外汇保有量的愿望相吻合,奖励外汇的流入,抑制外汇的流出。外汇危机发生以后,外汇政策转变成“流入和流出自由化”形式,并推行了以市场原理为主的外汇管理政策。而且,为了有效克服外汇交易自由所特有的缺点,即外汇市场不稳定和宏观经济指标不稳定,更加注重外汇自由交易事后的管理工作。

1.2 中国汇率政策变化

从2000年以后,国际社会对中国点名批评,指责中国的出口激增和贸易顺差与人民币的低评估极其不相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2005年起持续升值,但国际社会指责,以2010年平均汇率为基准,人民币仍被低评估20~30%。2005年以前,中国一直保持1美元兑换8.7人民币的固定汇率,从2005年起年均约提升5~7%的人民币价值,但这与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仍不相符。国际社会认为,2011年9月,1美元兑换6.38人民币的汇率,应达到5.5人民币左右的水平(注1:《中国的崛起和美中通商纠纷》(2012)参考三星经济研究所研究报告)。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知道,中国在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的提升方面不断承受来自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社会要求中国的汇率制度转换成由市场决定汇率的制度。对此,中国政府在发言中表明,中国是通过多种货币篮子制度来决定人民币汇率,但具体的决定方式仍未向外界公布。而国际社会则认为,中国汇率政策尚未由市场决定,仍由政府需要来决定。可是,现在中国所采取的汇率制度是管理浮动政策,基本上可以认为由市场决定汇率。

表1 中国的汇率制度变化

中国从逐步实施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于1994年1月引入管理浮动汇率制度,1999年IMF将中国划分成固定汇率国家。可是随着加入世贸,中国政府推行了鼓励企业国外投资政策。可以认为这是同时重视外汇流入和流出的政策。

2005年7月,中国首次采用管理浮动汇率制,对人民币实施1.5%的升值。并于2006和2007年分别升值5.5%、10.9%,三年间共使人民币升值了约21%。从2008年起把汇率固定在6.82~6.83的水平。

2008年8月5日,中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并实行经济交易相关外汇交易自由化。这是继1996年1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93号,经过1997年1月14日《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修订决定》后进行的又一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是于2008年8月经国务院第20届常务会议发布的修订案,第5条“国家不会采取经常国际收支和转移方面的限制措施”实际上说明开始允许企业进行外汇交易自由化。

2010年6月,中国发布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回归决定。此时,中国汇率浮动限制幅度为±0.5%,但2012年1月,人民银行决定,日后逐步扩大浮动幅度。

中国的外汇政策和国际社会对中国外汇管理政策持有的立场所呈现出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带来外汇市场开放压力。这说明,中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使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对外汇流出仍加以限制,中国外汇市场不断承受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第二,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的贸易收支顺差,给中国带来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第三,外汇限制的缓和。国际社会认为中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限制仍然较严,由中国政府来决定汇率,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按照市场原理来决定汇率。第四,快速发展和开放带来的外汇管理稳定政策。中国政府将外汇管理聚焦到国内需求稳定、国际收支稳定、贸易持续发展和稳定以及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等方面。可是中国于200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实现了经常交易的外汇自由化。并于2012年1月,由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扩大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外汇浮动幅度。这说明中国正在加快外汇市场的开放速度。

2 中韩两国汇率变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中韩两国的外汇管理政策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高速发展并推出较多开放政策,这说明两国采取了相似的方式。因此,在本节中,我们将研究两国用将近20多年来的时间为外汇管理开放政策转变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两国对美元汇率变化历程和两国之间的汇率变化历程。

2.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中国政府在美元汇率方面不断受到升值压力,并稳步推行了升值政策。

图1 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单位:人民币/100美元)

图1展示的是从1991年到2010年,近20年间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率变化图。如图所示,1994年中国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后,汇率急剧上升。此时,汇率剧增表示人民币升值。之后,人民币持续受到升值的压力浮动幅度虽不大,但截至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保持升值态势。尤其,随着从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升值,截至2008年,汇率下降了近21%。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汇率浮动较稳定。2010年中国发布向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回归的宣言后,汇率出现±0.5%的浮动,给人以汇率浮动幅度变小的印象。但2012年发布浮动幅度扩大的决定后,如果期待人民币升值幅度继续加大,则需要密切关注对美元的汇率变化。

2.2 韩元对美元汇率

如前所述,韩国的外汇管理制度以1997年为起点发生了较大变化。经历1997年外汇危机以后,转变成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从1991年到2010年间,韩元对美元汇率变化比较明显。

图2 韩元对美元平均汇率(韩元/1美元)

图2为从1991年到2010年间韩元对美元汇率变化图。1992年,韩国允许非本国籍人士取得韩国上市股票,扩大经常交易许可幅度,进一步开放了资本市场。可是受1990年起实行的市场平均汇率制度的影响,汇率变动不明显,呈缓慢趋势。到了1997年,韩国引进自由浮动汇率制度,金融危机的暴发,加之受1998年制定的外汇交易法的影响,韩元对美元汇率急剧上升,引发韩元大幅升值之后缓慢稳定下来。随着2001年韩国《第二阶段外汇自由措施》和2002年《外汇市场中长期发展指南》的出台,资本市场的开放进一步加快。随之而来的是韩国外汇保有量的增多,进而提升了汇率,但不久后逐渐保持稳定态势。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之前,汇率持续下滑,韩国外汇市场维持原状无明显变化。后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促使韩国的对美元汇率开始上升,到2012年维持1美元兑换1,200韩元的水平。

2.3 人民币对韩元汇率

关于人民币和韩元的关系,由于中国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必须考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韩元对美元汇率的联动性。中国尚未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制,事实上一直维持着与储备通货美元挂勾的联动关系来决定汇率的盯住汇率制。对韩国来说,从1980年开始维持多通货篮子制度到1990年初期转换成市场平均汇率制,但市场平均汇率制也和完全遵循市场原理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存在明显差距。韩国自1997年暴发金融危机以后才引入自由浮动汇率制并且持续到现在,所以考虑两国汇率,必须同时考虑各国通货和对美元的汇率关系。

图3 人民币、韩元、美元平均汇率(单位:人民币/100美元,韩元/1美元,韩元/人民币1元)

图3为从1991年到2010年,人民币对美元、韩元对美元以及韩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图。图中需要注意的是,1997年韩国转换成自由浮动汇率制以后,韩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化和韩元对美元汇率变化几无差别。当然,从中国针对美元采取管理浮动汇率制考虑,除美元之外,由通货和美元的联动关系来决定汇率,所以可以想像,对除美国之外采取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国家来说,本国通货对美元汇率和本国通货对人民币汇率会显示出类同的现象。可是中国和韩国之间贸易额增长率较大,交易额也较多。因此,两国贸易额受汇率影响较大。尤其,会对人民币和韩元汇率产生较大影响。换句话说,两国交易用美元来结算,但实际上受贸易额影响较大的是人民币对韩元汇率。因此,重要的是和中韩两国贸易相比,两国各自对美元汇率政策和汇率变动,会更多受到来自于彼此外汇管理政策和汇率变动的影响。

3 中韩两国汇率变化对贸易量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中韩两国汇率和两国贸易结算手段即两国货币分别对美元汇率的关系,也确认到人民币对韩元汇率和韩元对美元汇率变化几近相同的现象。

图4 人民币对韩元汇率和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率(单位:韩元/人民币1元、%)

图4显示中韩两国汇率和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率变化。我们在这里比较了1991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对韩国出口增长率和人民币对韩元汇率。汇率是两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汇率与中国出口增长率成反比被视为完全合理的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如图4所示,中国向韩国的出口对两国通货汇率做出几乎百分百正确的反应。这恰好说明,我们在前面所看到的两国汇率变动对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的预测是非常正确的。中国对韩国出口方面,在贸易结构上,与成品相比,原材料和中间材料所占的比率较高,价格竞争力对出口的影响确实很大。对这种贸易结构方面的分析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研究。如图4所示,考虑到贸易结构,中国向韩国的出口对汇率变动做出非常敏感的反应。另外中国向韩国的出口增长率受两国汇率较大影响。可是假如中国从韩国进口的状况也显示和汇率相似的变化情况,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汇率是对两国贸易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中国从韩国进口的成品比率较大,和出口的情形不同,不能得出按照贸易结构,只有价格竞争力对进口产生影响的结论。当然,对成品来说,某一种进口产品的多少,将决定当时本国内需就业率、经济状况等变量。可是和出口的情形有所不同,对以成品为主的进口来说,价格变动对进口产生决定性作用。因此,如果中国对韩国的进口增长率显示出和两国汇率一致的变动,对两国贸易来说,可以确定汇率是决定两国贸易额的最重要因素。

图5 人民币对韩元汇率和中国对韩国进口增长率(单位:韩元/人民币1元、%)

通过图5显示中韩汇率和中国对韩国的进口增长率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和出口增长率相同,中国的进口增长率和两国汇率变动几乎一致。这恰好印证了前面所述的两国汇率对中国增长率产生重大影响的结论。

可以确认中国对韩国的出口增长率也同进口增长率一样,对两国汇率变化做出敏感的反应。这说明,两国贸易不仅必然会受到贸易结构或当时经济状况的影响,更会受到两国汇率变化对其的影响。尽管两国贸易用美元来结算,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韩元对美元汇率给两国贸易增长率没有产生较大影响。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中韩两国贸易对两国的汇率变动直接做出敏锐反应,在汇率和两国贸易间的变化上存在两大特点:

第一,中国实施浮动管理汇率制,韩国则实施自由浮动汇率制,所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或韩元对美元汇率的变化对两国汇率变化会产生重要作用,可是对两国汇率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却较小。

第二,两国之间贸易用美元结算,所以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将是影响两国贸易最重要的变化因素。可是在两国贸易中,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中韩两国于2012年5月正式开启FTA协商。在这种状况下,上述两种特点显得很重要。美国同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一起针对中国贸易顺差不断要求中国对人民币采取升值措施,但对中国和韩国两国贸易来讲,中韩两国货币间的汇率相比于对美元的汇率是决定两国贸易量的更重要的因素,因为韩国对中国所持有的汇率要求和美国有所不同。换句话说,美国是基于本国对中国贸易赤字才向中国提出人民币升值要求,可是韩国的角度却有所不同。按照上述第二个特点来说,人民币和韩元汇率相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韩元对美元汇率,对中韩两国贸易额的变化产生更大影响。因此,韩国要和韩国第一大交易对象国中国一道,以互补关系为基础,并行外汇管理的同时大力发展两国贸易,有序推进FTA协商进程,为两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梁平燮.中国对韩国工业品需求决定因素相关研究[D].韩国外国语大学校国际大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7.

[3]韩国银行首页 www.bok.or.kr.

[4]http://db.cei.gov.cn.

[5]韩国银行经济统计系统 http://ecos.bok.or.kr.

[6]韩国经济研究院 www.keri.org.

猜你喜欢
自由化美元汇率韩元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略谈金融自由化
主要有色金属市场参考价 (2011.4.11)
主要有色金属市场参考价 (2011.10.12)
欧美对华纺织品设限一览
不可随意套用“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