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抗渗混凝土在双拥大桥中的应用

2012-05-22 02:57梁海区李青川黄崇奕刘鑫李绍新陈向荣
商品混凝土 2012年9期
关键词:双拥抗渗测温

梁海区,李青川,黄崇奕,刘鑫,李绍新,陈向荣

(1. 广西鱼峰混凝土有限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8;2. 广西建材科研设计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1 工程概况

柳州双拥大桥位于柳州市城中区河东新村下茅洲屯附近,大桥呈西北—东南走向,北岸位于鹧鸪江旧码头,连接北外环路;南岸位于下茅洲屯以北,连接双拥大道,是国内首座单主缆斜吊杆地锚式悬索桥。全桥总长 1937m,其中主桥长 510m,为钢箱结构,主跨 430m,一跨过江;主塔为 A型三维变截面钢箱结构,高达 105m,垂跨比为 1/9,主桥面重量 9000 多吨,南北岸的两个重力式锚碇承载着桥面的重量。锚碇是该工程的核心部分和技术难度系数最大的部分,每个锚碇需浇筑 3 万方的混凝土,每次连续浇筑 2~3 千方,设计使用 C30P10 的大体积抗渗混凝土,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要求极高。

2 原材料

(1)水泥:实验和施工过程中采用广西鱼峰水泥集团生产的鱼峰牌 P·Ⅱ42.5 水泥,其技术性能指标见表 1 所示。

表1 水泥的技术性能指标

(2)粗骨料:粒径为 5~3.15mm 级配的碎石,紧密堆积密度 1480kg/m3,表观密度 2650kg/m3,含泥量 0.8%,泥块含量为 0。

(3)细骨料:融安中砂,细度模数 M=2.8,紧密堆积密度 1520kg/m3,表观密度 2700kg/m3,含泥量 1.5%,泥块含量为 0,有机物含量合格。

(4)矿物掺合料:柳州台泥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出品的S95 级粒化高炉矿渣粉,粉煤灰来自来宾 B 电厂,达到 Ⅱ 级指标。矿渣和粉煤灰的技术指标分别见表 2 和表 3。

表2 矿渣粉的技术指标 %

表3 粉煤灰的技术指标 %

(5)外加剂:减水剂采用山西黄腾(HTHPC)聚羧酸系缓凝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率为 27.8%;混凝土增效剂采用广州市三骏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 CTF 增效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 0.6%;膨胀剂使用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 SY-G 系列高性能抗裂膨胀剂,掺量为 6%~8%。

(6)纤维:采用掺聚乙烯纤维,掺量为水泥用量的0.3%~0.5%。

3 实验分析

3.1 配合比设计

3.1.1 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根据双拥大桥地下锚碇结构混凝土的使用环境,设计的混凝土应具有抗渗性及抗侵蚀性。大桥下部构造承接着整个大桥的重量,混凝土体积巨大,施工时需采用泵送混凝土,并且整个工期历时较长(跨 4个季度),综合以上几方面考虑,本文根据工程项目部提出的 C30P10 大体积抗渗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针对性实验,只要实验结果能够同时满足技术要求,即满足工程需要,可确定配合比进行量化生产。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基础上,设计配合比时考虑采用 CTF 混凝土增效剂,可减少一定的水泥用量,而达到满足“低水泥用量”的设计理念。按照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关于粉煤灰混凝土验收的规定,混凝土强度的验收期定为 60d。其技术指标要求如表 4 所示。

表4 大体积抗渗混凝土的技术指标

3.1.2 试验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 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以 W/C=0.47 为中间值增减 0.05,采用水灰比为 0.42、0.47、0.52 进行试验。在温度(20±2)℃、相对湿度大于 95% 的条件下经过养护 28d,经调整,其试配的配合比用量见表 5。经试验测得新拌混凝土粘聚性、保水性均良好,坍落度见表 5。

表5 C30P10混凝土试配各材料用量 kg/m3

3.2 试验结果及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3.2.1 凝结时间的测定

根据 JIS A 1147-2007《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3],本实验用 SGO—2000 型混凝土贯入阻力仪进行凝结时间的测定。实验结果如表 6 和图 1 所示。0.2MPa。因此,设计值为 P10,试验结果应该≥P12,从表 8和图 3 可以得出,A、B 配合比都达到设计要求,考虑大体积混凝土,B 更加合理。

表6 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记录表

图1 三种配合比凝结时间曲线图

表7 混凝土抗压试验对比表

图2 三种配合比的抗压强度折线图

表8 混凝土抗渗试验记录表 MPa

图3 三种配合比的抗渗试验结果直方图

3.2.4 生产配合比的确定

根据以上凝结时间、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配合比 A 和配合比 B 都能满足设计的要求,由于本工程配合比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采取低水泥用量的方式,尽量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在掺加CTF 混凝土增效剂的基础上,B 水泥用量少于 A,因此确定B 为最佳配合比,确定其为生产配合比。

4 大体积抗渗混凝土的施工

4.1 冷却管

在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不易散热,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一般可达 50~55℃,且有较长的延续时间。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引起温度应力[4]。施工时,采用循环冷却水的方式进行降温,冷却管采用具有一定强度、导热性能好的 40×2mm 电焊钢管。安装时应保证管道畅通、丝口连接可靠,并经通水实验,防止管道漏水、阻水。

4.2 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被运送到现场,采用两台汽车泵同时泵送浇筑。浇筑前应将前一层混凝土面用水清理干净,并保持湿润,然后涂刷界面处理剂,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得更好。

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应不大于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 倍。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5]。确保每层混凝土之间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为了防止出现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措施。其施工现场图如图 4 所示。

图4 双拥大桥锚碇施工现场图

4.3 混凝土的测温

混凝土浇筑前应预埋好测温管,布置图见图 5。由于建筑体积大,混凝土内部装有三层冷却循环水管,施工时,当混凝土把冷却水管完全埋好之后,即可开通水阀,进行冷却。如果温差异常,接近或者超过 25℃,则将加快循环水流速,做好表面保温措施,使整个过程在可控范围内。

以图 5 中点 E 轴为例,将 E 测轴监测所得数据绘成混凝土最高温度及内外温差曲线(以时间为 X 轴,最高温度及里外温差为 Y 轴),见图 6。

从图 6 可以看出,E 轴线内部最高温度为 52.0℃,出现在浇筑后 48h;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浇筑后 64h,为 29℃;温差最高峰值出现在浇筑之后 48h,为 24.4℃,符合小于 25℃的要求,整个过程属于可控范围。

混凝土测温时配备专职测温人员,按时按孔测温,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要填写清楚、整洁。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升温时每 2h 测一次,降温时每隔 6h 测一次,做好记录后对比分析是否正常并及时向负责人汇报。直至混凝土表面与环境温差小于 20℃ 并达到稳定方可停止测温。测温时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差达到 25℃ 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技术部门和项目技术负责人采取措施控制。

图5 锚碇内部测温管布置及本次施工测温区

图6 E 轴线测温点内部温度—内外温差曲线图

4.4 混凝土的养护

工程施工采用循环冷却水的方式降低混凝土的芯部温度,一般情况下,循环冷却水的流量应控制在 2.2~2.8m3/h 之间[6],从冷却管出来的水蓄养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出管水温一般在 50℃ 左右,可以很好降低芯表温差和表环温差。当混凝土温度稳定后,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最短养护时间不小于 14d。

5 结语

双拥大桥锚碇施工历时一年,图 7 所示为竣工后实际效果图。大桥南北岸锚碇共用约 6万方 C30P10 混凝土,对 600余组混凝土抗压试块、150 余组混凝土抗渗试块进行试验,合格率达 100%;经对现场各个控温点的监控,混凝土的芯表温差小于 25℃,表环温差都未超过 20℃,完全达到设计要求。通过实体检测,一次性通过验收。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对配合比进行大胆的调整,采用“低水泥用量”的指导思想,通过使用 CTF 混凝土增效剂成功实现 C30P10 大体积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降低 15% 左右,并在重要工程的核心部位中运用而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7 双拥大桥竣工后实际效果图

(2)采用了矿物掺合料大掺量的方式,本试验实现了40%(粉煤灰+矿粉)的替代率,很好的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坍落度损失和成本等一系列问题,大大提高了后期强度,改变了现有的设计理念。

(3)通过添加纤维和膨胀剂,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的抗渗和抗裂性能,同时可以消除因水化热而引起的应力裂缝。

(4)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测温点内外温差均在 25℃ 的设计范围内,说明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

[1]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S].

[3]JIS A 1147-2007. 混凝土凝结时间试验方法[S].

[4]吴立业,高玉良.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11(1): 71-72.

[5]王广州,叶柏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 193-195.

[6]周凯华,赵菁.论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1(4): 229.

猜你喜欢
双拥抗渗测温
大型熔铝炉用特种抗渗高铝砖的研制与应用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变压器光纤测温探头的安装固定
基于DS18B20的单片机测温系统
浅述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
做好“双拥”工作 增进鱼水深情
碾压式土石坝抗渗与深层滑动破坏浅析
加强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三个建设
基于ARM的高精度测温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议抗渗混凝土技术性能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