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初探

2012-05-21 02:12:50郝晓兰
财经理论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生态旅游

赵 雯 郝晓兰

(内蒙古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旅游学界出现两个研究热点:一是城市旅游,二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这一术语在1983年提出,在随后时间里迅速发展,已成为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被称为“绿色旅游”。城市旅游自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盛行开来,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式,城市生态旅游的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2010年10月23日,“2010国际城市生态旅游论坛”在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馆”开幕。来自全球的城市生态和旅游专业的专家学者为国际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提出精辟的见解。怎样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让城市化的进程真正做到“让生活更美好”,成为专家关注的议题。

一、城市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

(一)城市生态旅游的提出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必须使当代人享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旅游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生态旅游的概念最初主要体现在“自然领域”,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大、人们生态环保观念的进步,生态旅游区域渐渐涵盖了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并存的区域-城市。随着社会生态学的提出,又产生了一些亲近独特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旅游。

随着近几年城市旅游的不断升温,有些不合理的旅游开发经营和游客不文明的行为导致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促使城市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逐渐淡化变质甚至消亡,这些都对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借鉴生态旅游的优越性,有必要吸纳其理念来发展城市旅游,即形成城市生态旅游,以实现城市旅游的生态化发展。现代都市居民为逃避压力,对亲近自然产生强烈需求,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相当一部分居民不愿进行费时费力的长途旅游,而愿意就近亲近大自然,在城郊甚至城区内进行这种旅游活动,发展城市生态旅游恰好顺应了这种趋势。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还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和谐统一,有利于整个城市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发展。

(二)城市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不仅自然环境、乡村中有生态旅游资源,城市的郊区甚至市中心也分布有生态旅游资源;加之城市中基础设施的承载力远远超出其他地区,因此,城市完全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甚至可以成为最理想的生态旅游目的地。1995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城市生态旅游”会议,国际学术界开始对城市生态旅游展开研究。加拿大的绿色旅游协会是世界上第一个关注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组织。2001年12月2日,为配合2002年国际生态旅游年而发起的第一次世界城市生态旅游会议在以色列召开。关于城市生态旅游的定义,学者李艳娜、胡波归纳为:以城市地域内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风情为基础,满足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旅游的需要,同时维护城市环境生态平衡和促进环保观念的一种大众化旅游活动体系。城市生态旅游兼具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的部分特征,但不仅仅是二者单纯的交集或并集。城市生态旅游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随着发展与普及,概念体系亦会不断地充实与完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资源和人文生态资源两类,而城市地域内的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风情构成了城市生态旅游的基本资源。自然生态旅游以当地自然资源为依托,以保护为前提适度开发,在持续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强化居民环境保护意识,缔造舒适生态宜居环境。人文生态旅游是在保护历史文化古迹的基础上,结合开放空间和旅游路线的绿化、美化,在传播弘扬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通过全面开展城市生态旅游,使区域特色产业、文化与自然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从而展现城市优质自然人文风貌,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城市生态旅游以全新的旅游消费观念和高品质的旅游环境为特色,满足了都市人渴望释放压力和回归自然的需要,日益赢得人们的青睐。

二、呼和浩特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条件分析

呼和浩特市以“天堂草原,魅力青城”和“京津夏都”的形象闻名,旅游业是当之无愧的重要产业。呼和浩特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万年前就已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无论是远古时期的“大窑文化”遗址,还是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遗址,或是明清时期的召庙艺术,都真实地记录了呼和浩特的悠久历史,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古老神韵。当前,生态保护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呼和浩特市旅游设施的接待能力又日显不足,在此背景下,坚持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大力推进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积极营造优越的城市生态旅游环境,将充实呼和浩特城市旅游的内涵,完善其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其旅游品位,增强行业竞争力,实现呼和浩特旅游业多元化、持续性发展。

(一)呼和浩特市生态旅游资源分类

呼和浩特市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比较全面,可以进行如下的归类与分析。(见表1)

表1 呼和浩特市生态旅游资源统计表

(二)优势分析

1.首府优势、区位优势

作为全区政治、经济、科教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首府优势,是自治区最大的旅游区域中心和集散中心。呼和浩特是呼包鄂金三角旅游环线的重要旅游景区,是国内及国际旅游者的旅游第一站,是该旅游区的门面。呼和浩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目前开通航线54条,通航城市43个。

2.资源优势

呼和浩特旅游资源独特,产品丰富多样,形成了一个中心、三条旅游带、五大系列的旅游业发展格局。一个中心就是“旅游区域中心”;三条旅游带是大青山休闲度假旅游带、城市历史文化宗教旅游带、沿黄河民俗风情旅游带;五大系列是休闲度假系列、农家乐旅游系列、工业旅游系列、冰雪旅游系列、红色旅游系列。呼和浩特市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归纳为:“山(大青山)、湖(哈素海、岱海)、河(黄河地区)、草原(敕勒川)、民族风情(以蒙古族为主的多民族风情)、红(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形成了神秘、博大、独特、多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相继建成了大青山野生动物园、南湖湿地公园和林县南山公园等主题公园,建成了大青山太伟休闲度假村、哈达门高原牧场等特色旅游景区。呼和浩特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拥有鉴证历史的文物古迹,呼和浩特以4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于2005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文化古迹纷纷得以修缮、复原和扩建,城市文脉得以传承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丰厚的资源得到保护和发掘,使呼和浩特市的草原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更加突出。

3.良好的生态旅游发展政策环境

呼和浩特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政策条件以激励各方力量,并倡导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努力建设美好宜居的城市环境,并取得一定成绩。2008年被亚太旅游联合会评为”中国绿色旅游名城“、“中国十大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称号;2009年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等优势,荣获中国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地称号;2010年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呼和浩特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2009年政府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呼和浩特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推动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型、从经济规模型旅游向生态效益型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环保产业,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努力把呼和浩特市建设成为自治区经济繁荣高效、社会文明进步、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市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发展城市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问题分析

1.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知名度低

总体而言,呼和浩特在国内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城市吸引力不强。城市生态旅游开发方向不明晰,对生态旅游涵义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科学的论证规划,旅游开发低水平同质化,资金投入和宣传促销力度均不够。产品形式比较单调,仍以原生的自然景观和半人工生态景观的单纯性观光游览为主,缺乏专题性旅游产品,整体接待水平低下,配套设施不完善,忽视游客的需求和满意度,难以有效地扩大客源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

2.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生态环境是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依托,由于城市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处理不当,环境问题已经凸显,如草原沙化、水土保持问题已迫在眉睫。在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保护与经营分离,缺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手段和对环境的调控能力,已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面临遭到破坏的危险,主要表现在旅游环境超载和污染物处理滞后等问题上。如白石沟生态旅游区近几年随着游客接待量的增加,景区的保护力度没有相应跟进,垃圾污染了水库,生态环境质量有下降的趋势。

3.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呼和浩特市的文化旅游资源依托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古迹和蒙古族特有的民族风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产品开发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底蕴发掘不够,还停留在低层次的静态展示阶段,文化性、趣味性与参与性不足,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市场竞争力,没有像“印象·刘三姐”这样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旅游产品。

三、呼和浩特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呼和浩特生态旅游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草原都市为特色,开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相融合的城市生态旅游。在原有景区的基础上,开展各类生态旅游活动,也可以新建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如城市生态公园、生态博物馆、工农业生态园区、农家乐等,在景区标牌和宣传讲解中加入相应的生态保护知识,寓教于乐;呼和浩特城市生态旅游产品从规划开发到经营管理都应全面提高水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政府应加大城市旅游生态化的宣传和扶持力度,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资,并以生态旅游为契机,全面带动餐饮、宾馆、娱乐等第三产业的生态提升,倡导市民绿色生活与消费,形成全新的城市生态面貌,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市旅游形象竞争力。通过对呼和浩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开发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引导消费

依托呼和浩特的城市旅游资源,在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与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态旅游产品,是城市生态旅游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在产品开发前要经过科学的统筹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浪费或者破坏环境。深入分析呼和浩特旅游市场的格局和变化,精心设计生态旅游产品,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精品建设要求来进行,进一步升级产品档次与质量,注重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和软硬件配套发展,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旅游消费需求。抓住游客需求心理变化,推出以休闲观光游为主体,兼容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的多层次旅游活动,使游客在景区“有事可做”、“有事可乐”。可以设计开发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如:生态度假产品,包括疗养度假、休闲度假、家庭度假、蜜月度假、周末度假等;生态保健产品,包括森林浴、日光浴、体育运动等;生态娱乐产品,包括林中野营、野餐、垂钓、田园采摘等;生态美食产品,包括景区内的农产品、山珍野味、土特产等天然绿色食品。比如在城郊的一些农家乐和采摘园就是很好的例子。旅游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要充分实现生态化,并与当地的自然、文化景观的特征相协调,比如建绿色饭店、特色旅馆,景区内提供环保交通工具,既降低成本,又环保时尚,为游客创造全新的生活感受。

总之,要挖掘、凝炼和整合优美的自然生态资源和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精品生态旅游景点的资源组合,树立城市生态旅游的核心品牌。比如,建成集合丰富人文景点和自然风情的大召旅游片区,形成呼和浩特的标志性旅游产品集群。将核心品牌以外的生态旅游景区做出自己的特色,作为核心品牌的补充。适应市民的出游需求,各旗县区要根据各自不同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加强景区建设,大力发展环城游憩带。只要决策者具有发展旅游的意识,任何城市建设项目都可能同时获得旅游的功能。因此,要从城市旅游功能发展的高度,运用旅游项目无限化的新理念指导城市生态建设,为旅游者和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与休闲环境,使他们随处感受到城市生态建设的魅力。

(二)充分发掘城市文化生态旅游资源

呼和浩特拥有灿烂多姿的宗教文化与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挖掘呼和浩特文化的精华,展示独特的文化生态系统,是深度开发呼和浩特生态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宗教建筑中,大多数庙宇略显人气不足;而民间风俗节庆的开发力度亦不足,未能形成广为人知的品牌以吸引旅游者。因此,宗教建筑及本地的民风民俗,尚有较大的旅游开发空间,可以开发的项目有宗教观光游、宗教节庆游、宗教生活体验游等。大多数进入宗教旅游景区的游客除了欣赏魅力无穷的宗教艺术,还希望欣赏到动态的礼祀活动或直接参与其中,因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庙会、节庆活动不失为上乘之举。应进一步改善呼和浩特市召庙的旅游环境,不断更新节庆活动,使其越来越具备观赏性、参与性、娱乐性和教育性。在宗教重要节日里,各处召庙应与政府机构、旅游景点联手举办活动,组织各种地方色彩浓厚的民间传统技艺、戏剧表演,体现宗教传统节庆和民俗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扩大在市民和游客中的影响力。

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蒙古民族风情和藏传佛教历史文化为依托,与人才资源和先进的配套设施相结合,学习云南“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等节目成功经验,推出一批反映历史、展示民族风情的歌舞剧演出品牌,使呼和浩特真正成为人们对民族风情的向往之地。推进历史文化旅游带纵深发展,把旅游带的核心景区大召区块打造成集观光、休闲、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国家5A级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并发展“重走茶叶之路”国际自驾游、“山西-杀虎口-呼和浩特”等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以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和乌兰夫纪念馆为重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城市生态旅游欲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环境质量的保护工作,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审计的全面展开与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是进行环境预防管理的一种方法,它是包括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组织以及公众参与决策的过程;而环境审计则是对环境质量现状作出评价、检验和证实,确定其质量指标是否保持在允许的阈值之内。游人过多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并使旅游质量下降,与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必须严格实行旅游容量管理,科学测定城市生态系统、设施及社会承载力,并运用于具体规划与管理中,通过旅游价格调控及景区空间分流等策略,将旅游活动控制在环境的承载限度以内,以确保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另外,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过程中,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路,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一,严格控制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风格等,对旅游资源和环境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第二,处理好“三废”。宾馆、酒店的废水、废气、废物必须经集中处理,达到标准才能排放;区内汽车应减少到最低限度,改用电瓶车、马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市民、游客生态意识薄弱,旅游从业人员环保知识的匮乏也是呼和浩特开发城市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我们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生态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全民观念,建设一个生态软环境。在教育方面要把生态环保教育提到一定高度,使学生从小就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良好的认知基础。例如,在游客旅游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和手段,向旅游者传达环境生态知识,潜移默化绿色的旅游和生活方式,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与包容性。如在景区内建立宣教中心、自然与历史类博物馆、标本室等,安放各类指示性、解释性、富有人情味的标牌、橱窗,精心设计解说内容,重点加入生态旅游知识,增加多媒体演示系统,分发宣传手册等,引领游客体验认识自然景观与文化特色,减少游客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真正起到城市生态旅游“寓教于乐”的启迪、教化功能。

(四)以政府为主导,促进城市生态旅游协调发展

城市生态旅游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与合作,其中政府要在政策、管理和教育上起主导作用,才能使城市生态旅游充满活力与前景。政府要组织制定全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战略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内部的经济、资源和环境条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完善绿色市政规划、引导产业低碳发展、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产品,建立绿色交通系统、发展绿色建筑,健康和可持续地推进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进程。生态旅游建设还涉及文化、工商、城建、交通、公安、林业、水利、环保等政府部门,按照发展“大旅游”的要求,必须要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的方式转变,要引入多行业、多部门、多区域联动规划机制,在政府领导下成立有关协调机构,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大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扶持力度,包括用地、用工、贷款、税收、补贴等相关政策。要设立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扶植基金,不断加大对生态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财政投入稳步增长。

地方政府和旅游有关部门应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要严格执行已有的保护环境、资源的各项法律和法规。出台呼和浩特市发展城市生态旅游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要用法规政策对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立项、规划设计、方案评审、施工验收、运营监督的相关标准加以明确,尽快制定专门的生态旅游法规,规范生态旅游市场和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约束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五)加强市场促销宣传,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的崭新品牌

针对城市生态旅游产品的特点,大力拓展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客源市场,针对这个市场进行相应服务体系的构建,如推出旅游专线,方便市民出游,旅游景区企业可以与旅行社合作,加强“一日游”或“两日游”生态旅游产品的组织和促销。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应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提供绿色生态旅游的信息,引导居民和外来游客更多关注生态旅游消费。充实呼和浩特自助旅游手册等系列宣传品;提升《魅力青城》等旅游杂志的档次;完善“12301”呼和浩特市旅游服务热线信息平台的功能;更新升级“呼和浩特市旅游网”,加强与相关门户网页的沟通合作,拓展网络旅游促销。尽快筹建位于城市中心的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一体化的旅游服务。针对会展旅游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和效益,大力完善当地的会展业软硬件环境,与国内外知名的会展公司合作,更新活动理念与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成熟的会展品牌,吸引更多会展活动召开。如以召开昭君文化节、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药品交易会等节会为契机,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与时俱进,搭建旅游与商务、节庆、会展的良性互动平台,提升呼和浩特生态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四、结语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逐步加强和生态城市的建设,城市旅游的生态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城市生态旅游关键是用生态学的理念来指导城市旅游,在旅游开发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旅游景区进行科学的生态管理,通过广告宣传、生态教育等手段使旅游者和当地居民进一步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历史文化遗迹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城市旅游的生态化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只要依托呼和浩特独特的资源条件,注重“人-社会-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坚持城市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生态准则,真正体现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一体化,发展呼和浩特城市生态旅游完全是可行的。

[1]李丰生,沈鸿,朱晓媚.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一体化研究——以桂林市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2]吕君,张璐.呼和浩特市城郊旅游开发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11).

[3]常捷,杨洪全.城市生态旅游及其形象策划和产品设计——以濮阳市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2001,(3).

[4]李艳娜,胡波.城市生态旅游初探[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2).

[5]杨俐.城市生态旅游初探-以上海为例的个案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4,(3).

[3]程道品,刘宏盈.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及开发[J].城市问题,2006,(1).

[7]范智军.广州市生态旅游发展思路与布局研究[J].环境保护,2009,(3).

[8]骆静珊,马少春,陈伟.安宁市建成生态旅游城市的优势分析[J].生态经济,2000,(6).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呼和浩特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8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6
生态旅游
英语世界(2023年11期)2023-11-17 09:23:40
呼和浩特之旅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工商企业管理的知识与操作实例
诗书画印
老年世界(2017年10期)2017-10-31 14:46:07
呼和浩特
草原歌声(2017年4期)2017-04-28 08:20:43
美丽的呼和浩特
小主人报(2016年1期)2016-12-01 06:22:57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