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迈向“深水区”

2012-05-14 16:52赵杰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28期
关键词:深水新闻周刊两岸关系

赵杰

7月28日,以“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为主题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哈尔滨开幕,成为今年两岸交流合作的又一次高峰盛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论坛并讲话。7月29日下午,论坛在哈尔滨闭幕。这次论坛提出了17项共同建议。

共同建议前两条均关涉政治,在强调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既有立场基础的同时,指出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路径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推进两岸协商谈判和交流制度化等。并指出要加强两岸对话,鼓励学术界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关议题及互信机制进行探讨,进一步扩大共识,巩固互信,为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的深层问题创造条件。

“共同建议是在两岸来自政府、企业、学术等各界人士充分讨论基础上形成的。”次日从论坛现场回京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李义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针对两岸关系的下一步发展指出,双方要将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但要走稳,更要走好”,双方面对的很多事情“不但要做实,还要做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两岸关系正渐入“深水区”,重要的是进一步把基础做稳做实。

首辟政治议题

“此次论坛在经贸、文化议题外,首次开辟了政治议题。”李义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中第一个主会场就是讨论政治议题。两岸各界与会人士主要围绕如何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如何推动政治互信等问题展开,“讨论非常热烈,还有一些意见分歧”。不过,双方在大的方向均有共识,最终也在共同建议中得以体现。

据悉,双方在政治互信议题上,对于巩固既有发展成果有共识,分歧主要在于路径:大陆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进共识;台湾则比较强调首先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严峻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同样认为在以往的经贸、文化议题之外,设置政治性议题,使得“本届论坛分量显得更重”。

台湾“中央社”援引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赵春山的观点称,从陆方主导此次论坛增加“和平发展”子论坛,可看出陆方希望国共交流平台,能从经贸扩大到政治层面。

首次将政治性议题纳入议程同样引发媒体关注。台湾《旺报》于7月30日发表题为《两岸共同面对深水区挑战》的社论,称此举可视为自2008年5月两岸关系好转以来的重大突破。此一发展象征着两岸将来的对话与协商将超越经济,而朝深水区的政治议题航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论坛闭幕式发表重要讲话,对过去四年的两岸关系发展予以总结,称之为“台海局势最为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改善发展取得成果最为丰硕的四年,是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年”。

在郭震远看来,经历了陈水扁主政时代严重的政治对抗后,两岸关系在过去四年取得了转折性突破并进入新时期。目前能够开始推动进深发展,也有赖其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两岸一国”

贾庆林对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提出“四点意见”,巩固政治基础居首。他强调彼此增进政治互信就是要维护和巩固一个中国的框架。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求同存异,增强彼此的包容性。

他并强调,两岸双方应当充分发挥政治智慧,采取更多实际行动,巩固和深化双方的“同”,搁置并包容彼此的“异”,积极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为逐步解决两岸关系中的深层次问题开辟道路。在此过程中,应摒弃各种不合时宜的对立思维,积极促进两岸民众增强“两岸一家人”的观念。

此论既出,遂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旺报》上述评论认为“两岸一国”提法有助于化解“一中”困境,对北京而言,未尝不是显示出一番好意。

今年对两岸关系而言,是极重要的一年,8月1日是台湾通过“一个中国”涵义20周年,也是“九二共识”的20周年。在严峻看来,这一新提法对两岸关系定位更清晰,也代表着双方在政治互信基础上更进一步。另外,相对于此前台湾地区领导人、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所提“一国两区”表述不同,但内涵一致,并且该表述保留了相当大的两岸互动空间,体现了善意,对此,台湾不宜视而不见。

台湾大学副校长包宗和7月29日在接受台湾“中央社”采访时指出,从“两岸同属一中”到“两岸同属一国”的说法,是否代表大陆对台政策有所调整,背后意涵还需观察。而台湾今日新闻网有文章也引述贾庆林的话称,巩固共同政治基础,不断增进互信,是保持两岸关系正确方向和良好势头的首要关键。当前,增进政治互信就是要维护和巩固一个中国的框架。

步入“深水区”

是次论坛所取得17项共同建议,是多年来首次全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成果,这也显示两岸关系开始步入“深水区”。

据共同建议,双方拟推动两岸互设综合性办事机构。而在国际问题上也达成共识,强调“基于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双方应努力在国际事务中避免内耗,通过平等务实协商,促进双方合作,妥善处理两岸民间团体和谐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对于在以往两岸关系中颇具开拓意义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推进工作,双方明确时间表:争取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服务贸易协议商谈,推动货物贸易协议商谈尽速取得实质进展。并强调要尽速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进一步扩大双方货币双向兑换等。

至于民间互动及人文交流,双方鼓励两岸建立制度化合作机制,进一步简化两岸人员往来手续,研究加快实施出入境便利措施。并将持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化建设等。

“这些成果多属功能性领域。”李义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种“先经后政”的路径仍将在两岸关系中持续一段时期,“但是,迟早要面对难题的破解。”

针对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郭震远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同样表示要走稳做实,具体而言,首先应将前四年的成就进一步巩固。包括ECFA的内容要拓宽并落实;其次,要巩固深化政治对话基础。“总之,后面的路更漫长、更艰巨,稳妥地落实和深化双方取得共识的政策尤为重要。”

郭震远认为,从两岸关系长远的前景看,目前的政治互信尚不充分,需进一步巩固。而“经济问题一定比政治问题更易解决”,但是,同时应清楚两岸关系首先是政治关系而非仅限于经济领域,在政治上逐步取得基本共识前提下,可以尝试解决相对复杂、困难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两岸可以进行必要的充分探讨,“不一定是正式的官方对话,非官方的渠道同样要鼓励。”

他对于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持乐观态度,“只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终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而即便大陆对于岛内的未来政局变化无法驾驭,但是既有成果是任何势力都无法破坏的,所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已经到了不会出现大的反复、逆转阶段。”

(实习记者叶楠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深水新闻周刊两岸关系
深水坡面岩基础施工方法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深水艇
浅水区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