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学鹏
对2012年1月6日至7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说,这是货币政策将逐步放松的信号,从紧将不复存在;有的人说,依然是“稳”字当先,利率市场化、资产证券化、金融国资委等重要议题没有涉及。当然,还有人说,高层强调了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对股市将是非常大的利好。
其实,如果仔细理解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的核心思想是“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包括“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也就是说,稳定,乃是最紧要所系。尽管讲话也提及到“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但这是次要的——且不说后面还有一句,“同时要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
这个精神,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是内在一致的。金融工作会议,亦是“稳”字当先。所以,我们不应当期待比较大的金融改革动作。利率市场化以及存款保险机制等改革,都不会在近期出现。因为利率市场化将会引发银行超强程度的存款竞争,在短期内造成金融资源的大幅度波动。存款保险制度也不会在经济下行调整期推出,因为此一阶段坏账会上升,此时推出存款保险,会造成资金拥有者对银行系统的担忧,监管层担心会催生转移性波动。
同时,在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无论是银行理财市场、资本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交易所市场都不会有太大的创新。实际上,我们看到政府正在重拳出击,清理各类交易所。比如有黄金品种的交易所、艺术品交易的各类文交所等。黄金和艺术品是2011年最火爆的两大品种,吸引了无数炒家的进入。尽管这两大品种在总量上还未蔚为大观,但政府整顿的力度可谓惨烈,除了指定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两大黄金交易平台外,所有交易所的黄金品种都将停止。这相当于扑灭了民间炒金潮。被誉为中国式创新的“艺术品拆细后的份额交易”被严厉规范,也设置了份额限制和交易限制。政府的强力整顿完全不是“发展中规范”的味道,而是“规范是唯一原则”的味道。
那么,货币政策是否会放松?虽然决策层可能会有主观上的意愿,但客观上不一定能够实现。目前存在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大量资金不进入实业而是炒房、炒钱,造成资产泡沫和金融虚拟化,这个困局跟过去宽松的货币政策显然有关。恰恰是因为过去的货币泛滥,使得大量资金愿意去“赚快钱”“炒资产”,造成了资金流入的惯性路径,随后政府开始收紧货币,但惯性路径形成的价格体系并没有立即纠正,还在那里。炒房不成就接着炒钱,总之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那怎样才能进入实体领域?就需要实体经济能发出信号,它的价格和利润能够有吸引力,但这不是一个立即就能实现的过程。随着经济下行,实体经济和利润暂时是无法发出信号的。除非政府用极其严厉的方法直接收缩货币,让资产泡沫急剧破灭,即让一方跌得更多,从而造成实体经济的吸引力上升(当然,这也会打击一部分实体经济)。用“萧条疗法”来应对,从而回到正常的实体和虚拟的价格关系。
但这种策略被采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然是稳定为主,平滑移动,那么实体经济的货币流入依然是困难的,金融资源虚拟化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又迫使货币政策不能过度放松。随着经济下行,实体经济的融资意愿也会下降,这反而客观上造成了信贷量的下降,使得货币政策“客观”从紧。
或许,2012年的金融动作会有两个:一个是地方金融债务的控制问题,中央政府目前掌握的资源还比较强大,地方债务虽然可怕,但并非超出了应对能力的范围。其中一个办法,是债务重组和地方债券市场的扩张。
另外一个是人民币汇率上的改革。最主要的是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扩大,也许会达到1%甚至更多。尽管人民币还在升值,但动力已经不够强劲,人民币可能在兑美元6.28元左右找到了其均衡汇率,这意味着区间扩大不一定会是单向强劲上升,也有可能是双向的。
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为了应对次贷危机,中国政府用4万亿财政撬动几十万亿的信贷,拉动经济V型反转,但冲高之后,却高处不胜寒。此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长久的耐力,也需要坚持改革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