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与方舟子的论战注定会引发一场网络狂欢。在此之前,他们两人在各自的领域与人辩论均无往不胜。
韩寒嬉笑怒骂,戏谑、调侃地打败一切陈腐的观念和人物,方舟子以专业背景和实证精神被人称为科学打假斗士。这一次短兵相接,二人背后的“粉丝”迅速站队,为自己的偶像呐喊助威。实际上,在此之前,两人的拥趸都将韩、方视若代言人与符号。他们似乎是某种不可被质疑的正确性的象征。而此次论战似乎让各自的符号有所剥落。
在某种意义上,将某人符号化的方式本身,就是对独立思考力的损伤。不管此次事件谁是谁非,却在进一步提醒我们,永远要警惕将人物符号化——相信韩寒和方舟子也这样认为,如此,这个社会才会保有更加独立与清醒的思考力和判断力。
随着事态发展,争议双方似乎愈辩愈明。公众不再单纯讨论韩寒的作品是否有人代笔,而更多地开始探讨由此引发出的深意——言论自由的边界与名誉私权的保护。
多年以来,中国民众与知识界对于言论自由一直追求与呵护,对于自身名誉私权的敏感也日益增加,而这两者也均在宪法所承诺保护之列。但囿于诸多原因,中国公众对于这两项权利的边界往往暧昧混淆,而在此之前有关于此的法庭判例也存在冲突……
此次“韩方之战”或是一个契机,但愿它不会沦为一场过期即忘的口水战,而应成为一次对言论自由与私权边界的深入探讨与切实推动。
保护言论自由且划清名誉私权边界,才会有一个人人享有质疑权但不会被随意构陷的健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