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窝里的庄园

2012-05-14 16:53刘子倩
中国新闻周刊 2012年47期
关键词:加德玉溪烟叶

刘子倩

和城里上班族一样,远在云南玉溪市大山深处的鲁加德起得并不晚,他要在早上七点就赶到村委会,等着村民们打卡上班——这个令城市白领每天最为头疼的举动却在山村中成为时尚。

51岁的鲁加德是庄园合作社的副理事长,在他的坚持下,村民们已经养成了下田干活前打卡的习惯。这个位于云南玉溪大山深处的彝族村子,虽然只有62户,221人,但在鲁加德眼中,他们却进行着一场不同寻常的实验:通过成立合作社,种植有机农作物,实现“庄园经济”。

凤窝原名小江村,清朝初期,鲁姓家族迁居于此,过上了世外桃园般的生活,从外地来此,道路百转环折,长居于此更像不闻世事的隐者,但现代有机农业的进驻让千百年来寂寞的凤窝由隐至现,在现隐之间,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令这座小山村充满生机。

凤窝的转机

凤窝位于玉溪市峨山县岔河乡,地处北纬24°、东经102°的亚热带地区。与其他亚热带地区不同,独特的山涧小盆地地理环境使凤窝常年平均气温保持在17摄氏度左右,无霜期达268天,年均日照时数2286小时,年降水980毫米。如此优越的气候注定了这是一块风调雨顺的丰沃之地。“老人开玩笑说,凤窝的紫土里插根木头都发芽。”鲁加德说。

凤窝夹在两山之间,千百年来凤窝人耕种的农田顺着坝子绵延开来,传统的彝族民居鳞次栉比地排开,一条潺潺的小河从凤窝村流淌而过,鸡犬之声不绝于耳,90%的森林覆盖率使人置身于天然氧吧,随处可能感受到大自然对这个彝家村寨是如此的青睐。

在云南,耕作有大小春之分,大春时节为每年5月到9月,种水稻和烟叶,而10月之后便是小春,种植油菜等作物。事实上,除了种植水稻填饱肚子外,凤窝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就是有机烟叶。

种烟是一个辛苦活儿,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冬天要把田深翻,进行暴晒,到了春季要移栽烟苗,夏天时最为忙碌,施肥除虫,最后是采摘烟叶,入窑烘烤,再卖给收烟人,这一年才算没有白忙活。

在村民龙天富的童年记忆中,每到冬季的农闲时节,父亲和兄长们都会忙着晒牲口粪,用来积烟肥,以备来年种烟之需;而母亲也不会闲着,与邻居相约去砍伐木材,待烘烤煙时派上用场。虽然忙碌一年,但到年底,家里却没有多少收入,尽管能解决温饱,但手头仍不算宽裕。

鲁加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水稻和烟叶,除了家中的正常开支外,还要供两个儿子读书,一年到头,手中只剩下千把块钱,还要买来年的化肥和种子。“虽然饿不着,但到年底时手头就紧了不少。”鲁加德说。

与中国的大部分村庄一样,凤窝的年轻人选择离开风景如画的家乡,到城市里打工挣钱,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对于农村而言是致命的。村庄失去了昔日的活力,不少农田被渐渐荒弃。

正当村中老人为此而苦恼之际,两个他们从未听说过的词正悄悄改变着他们的世界:有机农业和庄园经济。

为了增加当地农村经济的活力,地方政府与红塔集团合作,由企业出资,利用凤窝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入有机农业,按照庄园经济的模式进行生产,打破现有农业格局,农民也不再各自为战,而是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有计划的统一生产劳作,而农产品由企业负责统购统销。

尽管对这些文绉绉的词并不能完全理解,鲁加德却隐隐地感到,这对于凤窝而言是一个机会。

万事开头难

很快,在乡政府的推动下,凤窝众城庄园合作社成立了。可问题随之而来,如何让村民加入合作社?

年过半百的鲁加德边“啃”资料边做村民们的工作。按照合作社的规制,以自愿、平等、互利为原则,合作社成员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按股分配利益,按劳动获取报酬,风险共当,利益共享。

换句话说,村民不再自行耕种,而是合作社安排统一种植和管理,每天按要求下田耕作,挣工时费,年底还有分红。

其实,所谓“庄园经济”,是在上世纪中期的欧美与发达国家首先出现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大中型企业或公司通过购买土地所有权或租赁一定面积的土地,并把土地相应地划分为若干等份,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一种土地资源开发运作方式。

对于村民来说,这种规定在短时间内是难以适应的。自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村民们都是在自家农田里耕作。可是按照合作社的规定,入社之后,农田将不分彼此,只是按照合作社的农耕要求进行生产即可。“村民们几十年来都是在自家田里干活,对于这个规定都一时无法适应。”鲁加德说,村民入社后要按规定施肥、浇水,“上下班”还要来村委会按时打卡,这让习惯温吞而庸散生活的村民无法适应。

“我去镇上赶个街还要去村委会请假,否则扣我的工钱,那跟打工有什么区别。”村民龙文旺反问鲁加德。鲁加德不厌其烦地解释说,免费入社,入退自由,入社后不用投入一分钱,只需要按要求科学管理,产量必会翻倍,收入也会大幅增加。他还向村民保证,如果收入不如以前,合作社会给予补贴。

村干部们的游说似乎起了作用,大部分村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签字画押。通过选举,村干部普兰英担任合作社的理事长,而鲁加德被选为副理事长。万事开头难,为了保证合作社的执行力,合作社专门召集每户的户主开会,再由户主去做自家的思想工作。“我们搞户主负责制就是想把大伙的心聚在一起。”普兰英解释说。

岔河乡乡长张存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凤窝的合作社是借鉴国外葡萄酒庄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凤窝实际,更加注重突出生态优势和体现品牌需求,同时注重彰显烟叶原料特色。

为了支撑“玉溪庄园”高端产品的发展,打响凤窝的品牌,合作社还为庄园起了一个名字:“玉溪庄园”。“凤窝属于玉溪,也最能代表玉溪,更何况玉溪的名声大。”红塔集团副总裁张建华说。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回归自然

可在张建华看来,这“东风”却是最为难“借”。“没有培训,一切都是空谈。”张建华感叹道。

事实上,尽管签了协议,村民们对于有机农业仍一无所知。所谓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更为关键的是,从按照有机产品标准开始管理至生产单元和产品获得有机认证期间,必须在停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的同时,严格按照有机烟叶种植管理的要求经历不少于2年的转换期,对土壤中残留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缓冲和过渡,经过了这个转换期通过了严格认证的产品才算是真正的有机产品。“原来就是回到老一辈种田的办法,不施化肥。”村民普顺珍总结道。但普顺珍发现“有机”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亩地要施多少有机肥、浇多少水,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现在施肥前都要先称重量,按培训规定的标准施肥。”

除此之外,有机种植中防止病虫害的办法对于村民而言也是陌生的。为了保证农作物的品质,遵循生态学原理,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达到以虫治虫的目的,同时还利用太阳能杀虫杯等高科技产品,抑制病虫害的爆发。“要是换以前就是一个办法,多喷农药。”鲁加德说。

按照规划,凤窝将210亩农田分为有机烟叶种植区、有机蔬菜示范区、有机水稻轮作区、有机畜禽养殖区和生态林果体验区等几大板块,同时,今年种有机烟叶的土地,明年就会改种水稻,进行交叉轮作,有效改善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有机农业循环经济圈。

更为重要的是,红塔集团负责庄园整体运行管理和与市场有效对接,最终实现农超对接。

当然,最先尝到甜头的还是村民。合作社理事长普兰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接受完培训的村民被分配到各个小组之中,组长每天负责布置农作任务,村民相互监督,按工时获得酬劳,多干多得,如今的工时费已由去年的60元涨到了80元。

科学的种植管理办法加之村民积极性的提高,村民的收入也实现了翻倍增长。鲁加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起初一亩地产水稻六七百公斤,能卖到1300元左右,实施有机种植后,尽管亩产降至500公斤,但因是绿色产品,每亩能卖到3000元,如今一年的收入达到4万多元,比原来翻了一番。

据合作社的数据统计,2011年每户分红4602元,比2010年增长了1100多元;合作社的整体收入从2010年的53.6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124.7万元,实现翻倍增长。

如今,凤窝园已建成40亩的有机蔬菜种植区、300亩的有机玉米种植区和120亩的有机水稻种植区;建成年出栏规模为1000头的生猪养殖场,年生产仔鹅10000只、鸡鸭2000只的有机水禽畜养殖基地和年处理300吨畜禽有机肥料的发酵场。

在张建华看来,玉溪庄园的成功遵循了集约、自然原则,综合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了以科技塑造庄园,以庄园提升品牌价值的目标,通过“企业进村、资本进村、产业进村”的方式,建成了集有机农产品生产、有机农业技术展示、田园风光与民俗风情体验的综合型庄园。“以品牌+合作社+基地+市场的庄园管理模式,合作社激发了农业生产潜能,促进了有机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助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张建华总结道。

凤窝入画

不过,实现生态、经济双赢并不是玉溪庄园的终极目标。在张建华眼中,玉溪庄园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引领农业产业回归自然、健康有机的现代之路。

如今,玉溪庄园吸引的不再是乐耕于此的农民,不少知名画家也来此采风。在云南省油画艺委会主任、著名油画家毛旭辉眼中,玉溪庄园以其有机种植的方式,尊重自然规律,运用科学的理念,增强人类的安全感,回归自然,倡导绿色价值观是大家的共同的追求。

“我到过许多世界级庄园,那里不仅提供了优质、高雅、专属的生活,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田园生活就令人神往,移民的族群在这里找到世外桃源,而艺术家们也在这里获得灵感,进入新的‘意境”。毛旭辉说。

虽然鲁加德不懂绘画,但呆呆地在画架旁站了一个下午。这是他曾未接触过的,正如几年前未曾接触庄园一样,令他感動好奇和新鲜。当问他明年的打算时,他有些发愁,“庄园收入这么高,明年报名的人会更多,到时该怎么办呢?”

猜你喜欢
加德玉溪烟叶
是谁破坏了环境?
是谁破坏了环境?
让破碎的生命站立:那是硬核兵哥哥的伟力
郴州烟叶自动化收购模式探讨
抓住暗夜窃贼光之谜
破解湖畔“密”语
从好,到美好
从好,到美好
晒烟叶
烟叶饲喂山羊要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