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
日前,三十位专家学者联名向国务院递交异地高考建议方案,建议随迁子女在父母常住地接受完整高中教育,至高中毕业有三年以上连续就学记录的,即可在当地参加高考和录取。方案建议教育部门尽快废除招生指标制,建立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部指导各地年底前须出台异地高考办法,有关异地高考的话题必将趋热。去年10月就有北大清华专家等十五人上书温家宝总理,认为高考户籍限制违宪,也有悖于《教育法》有关“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的规定。
近日,有两位“90后”大学生在复旦大学门前抗议,打出“知识不是力量,沪籍才有重量”的牌子。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在不约而同声讨不平等的高考制度,其背后是社会公平问题,是中下层群体上升通道受阻问题,是阶层板结问题。相对社会公平公正,所谓异地高考加剧大城市的人口密度,所谓将导致“高考移民”失控等,均是小问题。
曾记否,孝感一中曝出“吊瓶班”,为高考死命拼搏,那是怎样的残酷青春。尽管有人将高考和科举相提并论,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一个高考制度的恢复激活了怎样的民族上进心!在没有更好的方式之前,公平公正的高考还是最适当的。
曾记否,去年浙江一中学的LED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句话:“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该校老师说,高考作为草根改变命运的一条途径,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中国当前社会板结有多厉害?二三线城市的“萝卜招聘”屡有发生。权力的代际传递,财富的代际传递,贫穷的代际传递——官二代,富二代,贫二代,代代相传。中下层子弟“用十八年的努力才能坐下来和你一起喝咖啡”的希望正在破灭。
中国梦正在消失。何谓中国梦?用俗语解释就是“鲤鱼跳龙门”;用社会学名词解释,就是阶层的向上流动。其狭义的意思是,只要通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最近有位网友来私信说:“我在读博士,而很多同学都南下打工了,以前只觉得他们不易,后来才找到一个词:人口红利。在德国,职业技术工人很吃香,那是因为一定的薪水能够弥补工作的不易。一个同学,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每小时八块钱。所以人口红利对我们农家子弟是辛酸的。”
有关异地高考的议论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更宏大的社会背景——社会不公、机会不平等、上升通道狭窄,这些问题不解决,所谓异地高考这类问题就会永远纠结下去。
由此视角来审视,异地高考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和解决异地高考同样急迫的还有,要尽快平均大城市的教育资源,发展落后地区教育。而长远之计则有赖于解决好社会不公、机会不平等、上升通道狭窄等社会板结问题。
【原载2012年10月10日《燕赵都市报·燕赵观点》本刊有删节,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