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开的时候

2012-05-14 11:40刘少华
读者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丁香花樱桃儿女

刘少华

今春沙尘暴刮得猛,可宿舍楼前的一株丁香树还是如期开花了。那簇簇馥郁芳香的紫丁香花,再次将我的思绪牵到久远的过去,让我想起了妈妈年轻时如花的笑脸,想起了当年妈妈和我们共同度过的欢乐日子。岁月无痕,母子有情。现在,让我用心来写这篇迟到的丁香花的思念吧!

我的妈妈叫周桂兰,内蒙古乌兰浩特人,属猪,她走时年仅46岁,是我从不敢轻易回忆的年龄。人们都说,孩子眼里的妈妈是美丽的。这其间有血缘关系和情感因素。但我要说,我的妈妈是真美丽、真漂亮。她高挑的身材、白皙的皮肤、大大的眼睛、微黄的秀发,总有几许“洋洋”的韵味。她养育我们6个儿女,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可身材苗条不改,容颜白里透红。听她爽朗的笑声和甜甜的歌唱,我们真为有个“漂亮妈妈”而自豪!

妈妈小学文化,没有正式工作,在街道居委会当主任。她平凡却不失高雅,爱心悠悠,温情脉脉。有一年,爸爸出车拿回两株花树苗,一株是榆叶梅,一株是丁香。妈妈领我们几个孩子在平房前挥锹栽种,很快两株树发芽开花、缤纷烂漫起来了。妈妈捋着头发动情地说:“咱家种树开花好兆头,我和你爸盼着你们几个孩子如花似树、前程似锦啊!”

美丽的妈妈给我们吉祥的祝福,给我们一则丁香花般的童话,她成了我们一生挥之不去的丁香情结。至今,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妈妈骑车是从前梁上偏腿上的,她最好的一件衣服是毛蓝色的涤卡上衣,她爱唱一首歌《杭州的姑娘辫子长》。她每月的居委会主任津贴是6元钱,一到发薪之日,她总要用手帕包回黄杏或枣糕,看着我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动一口。冬天,她怕煤烟熏着我们,晚间从来不压火。早上6点起来生火,炉下烤土豆,炉上用玉米油煎一锅土豆片。我们上学的路上,是用手捧着吃这简单而火烫的早餐的。在我的记忆里,妈妈生活中最难为情的经历是去邻居家借10元钱,最开心的事情是在呼和浩特关帝庙小学看我和妹妹在主席台上同受表彰。

清贫中的妈妈是艰难的,也是乐观的,她是精神的富有者。她一辈子没有存过钱,想回一次乌兰浩特老家都未能成行。但在我结婚时,她硬是借钱给我买了一块法国产的“野马”牌手表,并在结婚当天,把保存了26年的我的出生证和一张纸页发黄的日历牌交给了我。妈妈情怀温暖,心细如丝。面对这一份“厚礼”,我惊讶而激动。然而,妈妈确确实实很穷,连一件值钱的物品都没有。她唯一的宝贝就是后窗台上的记事本——那是我给她的一个橘红色塑料皮采访本,里面记着借款的账目,记着每月柴米油盐的支出,记着孩子过生日煮鸡蛋的事。在这方小本里,还有妈妈工工整整抄写的《绣金匾》的歌词。在呼和浩特市中山东路办事处怀念周总理的演唱会上,妈妈一改羞涩的性情,登台高唱此歌。她音色质朴、情真意切,歌声、泪水交融,拨动了台下一根根心弦。顿时,我觉得妈妈那么清秀,那么真诚,那么善良,又那么伟大!

妈妈热情、贤惠、坚强,更有人格魅力。她有胃溃疡,痔疮还很严重,可她从不随意休息片刻。她的身影总是忙碌的,她的脚步总是轻快的。怎能忘,她每天准点为我们做好饭,又走街串院检查卫生,走家串户抓计划生育。晚上,她坐在炕头不是纳鞋底,就是做棉衣。她真忙,又真高兴。她属于我们,属于社会,也属于大家。然而,劳累和操持最终让她病倒了。那是1981年4月底,我陪她去内蒙古中蒙医院检查。大夫说,需做胃肠造影。熟识我的挂号员顺手用我的医疗证给她办了检查手续。谁料,她持单入室检查时,发现是用我的公费医疗手续,马上回身对我说:“儿子,妈是家庭妇女,不是国家干部,这便宜咱不能占。你若没这5元钱,妈就不查这病了!”妈妈轻声说着,眼里却闪出严肃的神情。我愧疚,满脸通红,又跑去重办自费手续。发生在医院走廊里的这段“插曲”,竟成了教育我几十年的人生一课!

妈妈病了,一病不起。她连连呕吐,口苦得就想吃樱桃,可当时根本就没有樱桃上市,急得我落了泪。在焦急和呼唤声中,妈妈还是在1981年6月1日凌晨去世了。她在生命弥留之际,喃喃地留下两句话。一句是:“我的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做个正直的有出息的人。”再一句是:“端午节快到了,妈不在,叫邻居刘大娘替妈给你们包粽子,咱家木桶小绿袋里装的是江米。”她就这样静静地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嘱托、眷恋、慈爱。我和弟弟妹妹为她换衣服,只见她一条秋裤补了5块补丁。这5块补丁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牢牢补在我的心头,让我永远心痛,永远也补偿未及啊!

日月轮回,往事如烟,唯有妈妈是我心中一道不落的彩虹。屈指数来,妈妈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20年在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可在我的生活中是漫长的,因为我是在期待和顾盼中度过的。20年来,我一天都没有忘记妈妈,经常在梦乡里与她相逢,经常在春风里与她对话。妈妈是我们生命的保护神,妈妈是我们心中的一盏灯。她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希望,给了我们学业。她付出了那么多爱心,可一天福也没有享过,一次让我们表示孝心的机会都没有给。她劳碌一生,奉献一生,竟连有暖气的楼房都没有住过,没看过彩电,没用过煤气和洗衣机,临走时想吃一颗樱桃都未能如愿。妈妈可知道,风雨20载,社会发生了沧桑巨变,现代物质文明早已走进了百姓生活。她割舍不下的儿女也都长大成人,分别当了高级记者、厅级领导、院校教授、药剂师、外交官、武警中校,连她唯一见到的长孙也在北京上了大学。然而,在举家团圆的日子,我们总在为失去她这位家庭的“顶梁柱”扼腕叹息。如果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那么遗憾却是心中的痛、无言的苦,让人长歌当哭,一生不宁!

妈妈一定知道,眼下我的年龄都比她走时大了一岁,可我永远是她的儿子。每逢大年除夕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的时刻,我就禁不住望着窗外飘飞的雪花纵情遐想。多盼她蓦然翩翩而归,穿的还是那件毛蓝色的涤卡衣服,披一条紫红色的毛围巾,坐在我们中间,叫着我们久违的乳名,尽享天伦之乐。届时,我要告诉妈妈,1998年夏我去莫力达瓦采访,在尼尔基镇恰遇樱桃上市。那一篮篮、一盆盆的樱桃,晶莹鲜亮,红似玛瑙。我从达斡尔族老大妈的柳筐里买了10斤红樱桃,又径直来到嫩江渡口,虔诚地把樱桃撒入江中。我知道,妈妈从不讲迷信。但,我是在还愿,在还她临走前没吃上樱桃这个愿!

而今,历史已经翻开了新春的扉页。看,妈妈从乌兰浩特的洮儿河边走来,又向大草原深处走去。她的身影多么熟悉,多么亲切。我们看见了,她在遥远地凝视。她的目光是那么温热、那么慈祥。我要说,草原的路有多长,妈妈对儿女的牵挂和祝福就有多长。无论妈妈走到什么地方,其实,永远没有走出留给儿女的母爱的毡房……

又是丁香花开时,花香袭人,花色迷人。此间,妈妈是一首甜婉的歌。听,“生活中正因为有了您,我们的生命才有意义”。这不是诗人浪漫的格言,这是儿女心底的回声。伴着儿女轻声的呢喃,亲爱的妈妈早已回来了。瞧,她不正微笑在紫丁香的花丛之中吗?

(青山绿水摘自《内蒙古日报·北方新报新周末》2012年4月22日)

猜你喜欢
丁香花樱桃儿女
小樱桃(7)
匆匆太匆匆
丁香花
惦念
美丽的丁香花
家有儿女欢乐多
丁香花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儿女不孝老人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