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据报道,因半岛电视台驻北京记者未能获延签证,该台英文频道“被迫”关闭驻京办公室。外媒由此猜测、指责中国政府钳制舆论。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实际上,因半岛电视台报道偏离真相,多次引发所在国不满乃至被明令关闭,其被封杀程度远比中国这次严厉。近年来,沙特、科威特、约旦、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国都曾因半岛电视台报道或关闭其当地分社,或召回驻卡塔尔大使。这一现象耐人寻味。半岛电视台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非西方国家知名媒体,理应为诸多非西方国家代言,但其新闻报道却鲜受当地政府欢迎。尽管不少国家“家丑不愿外扬”,但更多是半岛电视台报道口味存在问题。
半岛电视台明显受到西方新闻理念的熏陶,出资创办半岛电视台的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长期在英国接受教育,崇尚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这种思想倾向无疑极大影响了半岛电视台的价值观确立。该台许多工作人员来自BBC,至今仍定期派记者去BBC培训,对西方民主制度充分肯定。进一步说,这种依附性价值观的形成,还与卡塔尔的地缘环境有关。海湾国家中,除沙特外,其他5个海湾小国总面积不过42万平方公里。可以说卡塔尔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价值观上,都表现为一种依附性生存方式。体现在价值观上,由于这些小国不能自行承载政权安全、经济自立、军事自保等对主权国家至关紧要的诸多重任,因此其价值观甚少在“霸权/反霸”、“安全/独立”、“民族/国家”等宏观层面叙事。只能退而求其次,集中在国内政治层面,使用“民主/独裁”、“自由/压制”等西方主流媒体惯用的叙事方式。
半岛电视台“民主/专制”等话语体系的局限性,使其既容易忽略阿拉伯国家和民众的真正诉求,也容易掩盖西方干涉中东事务的霸权实质,因而无形中成为西方话语霸权的传声筒。
中东剧变后,半岛电视台抱着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和“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态度,不断进行鼓动性报道,助推“阿拉伯之春”蔓延。然而如果不顾国情和发展阶段催生民主转型,只会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行动能力,使其因孱弱而不得不听命于西方。尤其在阿拉伯世界更是如此。伊拉克的战后“民主改造”以及当前利比亚政治转型乱象等就是鲜活例证。愤怒的叙利亚民众认为半岛电视台对叙利亚问题报道偏颇,在半岛电视台驻叙办事处外墙刷上“谎言,谎言,还是谎言”的标语,以嘲讽它自我标榜的“真相,真相,只有真相”。2012年3月,该台多名记者因不满这种歪曲报道愤而辞职。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却赞赏该台报道的是“真正的新闻”。这种反差说明,半岛电视台所宣扬的话语体系,客观上是对实现西方国家利益有利,而对阿拉伯国家自身弊多利少。
如果半岛电视台眼睛盯着西方,抱着某种抽象原则不放,无视他国和中东地区的现实,其新闻立场和价值观自然容易出现盲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没有方向感或错误的方向,会害人害己。在信息过剩乃至泛滥的时代,思想匮乏反而成为通病。这个时候,媒体更需要擦亮眼睛,提高鉴别能力,更要学会“接地气”,对此,半岛电视台自身需要反思。▲(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环球时报201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