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地理探讨课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2012-05-10 02:11韦国尧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多媒体目标

韦国尧

摘要:近年来,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地纷纷以探讨课的形式汇报、交流自己的成果。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由于对新课程把握不准,对新理念解读有误,使地理探讨课教学在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出现教学目标定位空洞;生搬硬套别人教学形式;多媒体整合舍本逐末;合作探讨注重形式;评价过于草率等问题,给地理探讨课有些失真的困惑。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地理课堂探讨课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关注的是知识而不是能力

地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关注的是教了多少知识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因此出现教师讲的多而学生参与合作少的现象。二是教师关注的是备教材、备教法,而如何备学生(包括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如何指导学法等方面则有所忽略,因此课堂没有真正体现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地理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使我们的教学行为真正实现“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学目标应从知识技能、认知策略和情感态度三方面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设计,应本着“基础的”且“有用的”知识为学习内容,关注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地理课应以生活地理知识传授、地理能力发展、地理思维训练、生态伦理培养作为基本目标。如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分析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原因等,就是有用地理的表现。

(2)“认知策略”的目标设计,应尽可能反映具体的活动过程和活动质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整理、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并将地理信息应用地理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3)“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切记空洞,课堂可以达到应设法达到的目标。

地理教师在课堂落实教育目标时,不能只从表面上去理解,不能只从形式上去改变,我们应根据地理教学实质,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才有可能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二、小组合作定位不准,关注的是活动而不是实质

地理探讨课中有些老师为了迎合新课程,普遍存在搞花架子、走秀、不注重合作学习实效性,出现了许多弊端。

(1)过分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和结果,轻视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有些老师误认为讨论越多越好,从而忽略了所讨论问题的实质,似乎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所学的知识。

(2)情境的创设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忽视合作学习中学生质疑的主体性。

(3)淡化了教师的课堂的主导性,在一些探讨课中,教师没有体现出课堂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成为课堂的旁观者。

针对以上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建议注意以下问题:课前精心备课,吃透教材,钻研教法,能从容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课堂讨论的问题得到实质的展开;精心提炼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问题”,简化教学过程的讲授,合作学习的次数要适当,留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规律让学生去发现,学法让学生去总结,真正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体念和经历,重组教学内容,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与能力,使学生在探讨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

三、“表演”的成分太浓,探讨课的真实性有所失真

在以往的地理探讨课中,地理教师由于过分地进行精心包装,又经多次的实战演练,课堂中所提的探究性问题,包括学生的回答,都经过反复的推敲和操练,学生回答问题显得完美无缺,听课的教师往往觉得无可挑剔。这种看似“没有问题”的探讨课,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并无多大的意义,因为问题的解决并非真实地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所得的,这样的教学反而容易掩盖学生思维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

当然,有的老师上探讨课,需要借班上课,教师和学生不熟悉,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做些准备也无可厚非,但应有个度,离开真实的课堂,教学研究将没有任何价值。

四、辅教手段定位不准,关注的是气氛而不是效果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的应用。因而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就成为评价地理探讨课教学成果与否的依据之一。因为其与传统的教学形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毕竟只是辅助地理教学,不能过分地夸大其作用。我们在地理探讨课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为课堂的摆设,忽视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3)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4)在演示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5)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的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认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适当、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要注意在“辅助”二字上狠下功夫,要明确多媒体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功能,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而不能“先宾夺主”,舍本逐末。

总之,地理探讨课教学模式的教学应淡化形式,注重实效,我们广大的地理教师确实应该高度重视对地理探讨课的研究和反思,要真正做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期盼地理探讨课教学模式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挑战下,在教学的舞台上重换异彩。

猜你喜欢
新课程多媒体目标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