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引进茶树品种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与抗性评价研究

2012-05-10 02:07李华鑫吕立哲袁祖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平阳栅栏绒毛

杜 娟,李华鑫,韩 莹,吕立哲,袁祖丽

(1.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省桐柏县国营茶场,河南桐柏474750;3.河南省信阳市农科所,河南信阳464000)

茶树原产于热带及亚热带,是一种喜温暖、湿润气候的植物.温度、湿度是影响茶树分布和良种引种的主要限制因素.茶树是豫南的重要经济作物.随着茶园面积不断扩大,对优良茶树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引入茶树品种的表现一方面取决于该品种遗传基因,另一方面还与栽培环境密切相关.茶树叶片形态特征、结构特征既与茶叶品质的形成和优劣有关,又与抗寒、抗旱胁迫能力密切相关,且受生态环境制约非常大.茶树叶片特征与内部结构特征不仅可作为茶树生理活性、抗逆性的指标,而且是作为产量、品质的指标和选种的重要依据.束际林[1,2]研究发现,茶树叶片外部形态、组织结构与其抗寒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抗寒性强的茶树具有叶肉组织发达,分化程度高和栅栏组织厚度大、层数多、排列紧密及细胞较小的特点.郭见早等[3,4]认为,叶片较小,较厚,叶面隆起是抗寒性较强的叶片外部特征.李剑等[5]认为,上表皮厚度均大于20 μm,栅栏组织层数多、细胞较小且排列紧密的茶树抗寒性强.李远志等[6]研究表明,叶片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与机体的抗寒性具有一定的关系,且上表皮的作用比下表皮更为显著.豫南是茶树分布的北缘,与所引种茶树品种的原产地(南方茶区)相比,存在冬季气温低、干旱、空气湿度小、土壤pH值高等特点.豫南茶区从引种的茶树资源中筛选出具有抗寒、抗旱胁迫的种质进行推广栽培,可提高该区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因此,本研究对豫南茶区引进的6个茶树品种的叶片形态特征、解剖结构特征及其抗性进行了观察分析,以期为筛选适合豫南茶区栽培的茶树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信阳市茶叶示范园,北纬32°02',东经 114°03',年平均气温 15.2 ℃,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0℃,全年≥10℃的活动积温4 820~4 970℃,年降水量1 200 mm.试验地土壤为黏土,pH 值为6.0[7].引进的6个半年龄无性系绿茶(Camellia sinensis L.)良种分别为舒茶早,白毫早,平阳特早,迎霜,乌牛早,碧香早.舒茶早引自安徽省,白毫早和碧香早引自湖南省,平阳特早、迎霜和乌牛早引自浙江省.引种茶苗于2006-10植入,每个品种的栽培面积为0.667 hm2,大田管理措施相同.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叶片腹面绒毛量 采集刚展开的茶芽第2片叶(倒数第2片叶),切取主脉中部两侧约0.5 cm2叶片,使用捷克TESCAN公司生产的VEGAⅡLUM扫描电镜在高真空、20 kV电压下扫描茶叶腹面绒毛密度、长度、粗度(绒毛1/2长度处的直径)并拍照.

绒毛量=3.14×(绒毛粗度/2)2×绒毛长度×绒毛密度(反映单位面积内的绒毛体积).

绒毛粗度为绒毛长度1/2处的直径.

1.2.2 成熟叶片面积及解剖结构特征 取茶树冠面南向枝条的倒数第4片成熟叶,测量其长、宽,并取主脉中部宽0.5 cm,长1 cm的带主脉叶片,立即用FAA固定液固定,4℃下固定3 d后经石蜡切片测定叶片角质层、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及叶脉的凸起度.

叶片面积=叶长×叶宽×0.7;叶脉凸起度=主脉最大直径/叶片厚度.

1.2.3 叶片下表皮气孔器 取样同1.2.2.固定后的叶片在乙酸和 H2O2混合液[V(乙酸)∶V(H2O2)=1∶1]中60℃下浸泡20 h,取出小心撕下下表皮,1%番红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气孔并用OLYMPUS BX51荧光显微镜拍照.用摄像软件Image Express 6.0的测量工具进行显微计数及测量.

1.2.4 数据处理 以上各测定项目测定有代表性的3株茶树,每株测量3片茶树叶片,求其平均值.试验数据使用Excel处理,DPS 3.01专业版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形态特征比较

由表1可知,各引进茶树品种的叶片大小差异显著.碧香早叶片最长,其长度显著长于其它5个品种;白毫早叶片最宽;叶片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碧香早、白毫早、舒茶早、迎霜、平阳特早、乌牛早;白毫早、舒茶早、迎霜的叶面积差异不显著.6个品种的叶脉凸起度平均值为3.0,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表皮特征比较

由图1,图2和表2得知,各茶树品种间的叶片下表皮绒毛长度、密度、粗度及气孔器大小、密度都存在很大差异.绒毛长度较长的有碧香早、迎霜和白毫早,三者的绒毛长度显著长于其它3个品种,其中,碧香早的绒毛最长,长度达到617.14 μm;绒毛最粗的为白毫早和平阳特早,二者绒毛粗度极显著大于其它品种;绒毛密度最大的是白毫早,最小的是平阳特早,白毫早的绒毛密度极显著大于其它5个品种,白毫早绒毛密度分别是平阳特早、乌牛早、舒茶早、碧香早及迎霜绒毛密度的5.7,2.6,2.4,1.9,1.7 倍.白毫早的绒毛量极显著地高于其它5个品种,白毫早的绒毛量分别是平阳特早、舒茶早、乌牛早、碧香早及迎霜绒毛量的 9.4,4.6,4.2,3.7,3.2 倍.

表1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形态特征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leave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introduced tea cultivars

图1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的下表皮绒毛Fig.1 Density and length of trichomes on the leaves abaxial epidermis among introduced tea cultivars

气孔长度最长的为平阳特早,但其与迎霜、碧香早、舒茶早的气孔长度之间差异不显著.白毫早、乌牛早的气孔长度显著小于其它4个品种;气孔宽度最大的为平阳特早,但平阳特早、碧香早、迎霜的气孔宽度差异不显著,白毫早、舒茶早、乌牛早气孔宽度显著小于平阳特早、碧香早、迎霜的气孔宽度;气孔密度最大的为乌牛早,为225.02 mm2,极显著大于其它5个品种.

图2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的下表皮气孔Fig.2 Size and density of stoma on the leaves abaxial epidermis among introduced tea cultivars

表2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下表皮特征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leaves abaxial epiderm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introduced tea cultivars

表3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ranverse section of leaves among introduced tea cultivars

2.3 不同茶树品种解剖结构特征比较

由表3和图3可知,引进茶树品种角质层最厚的为乌牛早,达6.01 μm,其次为白毫早,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平阳特早角质层最薄,仅为4.64 μm;白毫早上表皮最厚,为24.24 μm,但其和舒茶早上表皮厚度差异不显著,平阳特早的上表皮最薄,仅为17.52 μm;下表皮最厚的为碧香早,但其与乌牛早、迎霜、白毫早、舒茶早叶片下表皮厚度差异不显著,只有平阳特早下表皮厚度极显著地小于其它品种;6个品种栅栏组织的层数为1~3层,舒茶早的栅栏组织为3层,碧香早的栅栏组织为2~3层,白毫早、迎霜、平阳特早的栅栏组织为2层,但乌牛早的栅栏组织仅为1层;海绵组织厚度最大的为碧香早,显著大于其它5个品种;舒茶早的叶片厚度显著大于其它5个品种,平阳特早的叶片最薄;除乌牛早和平阳特早外,各品种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均在0.6以上.

图3 不同茶树品种叶片横切面结构Fig.3 Transverse section of leaves among introduced tea cultivars

3 结论与讨论

植物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越厚,叶片表面的表皮毛越多,抗旱性越强.这是因为叶片越厚,储水能力越强[8~10].叶表面角质层是疏水脂类物质,可阻止水分通过,同时可以反射太阳光,降低叶面温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蒸腾作用,提高叶片的保水能力.发达的栅栏组织既可以提高单位叶面积的光合效率,又可以减少干旱时水分蒸腾.叶片表面表皮毛具有避免叶片表面温度剧烈变化,减少水分蒸腾及减少病虫害的作用[11].气孔密度与抗旱能力密切相关[12],气孔密度大、体积小,抗旱能力强[13].茶树的抗寒性与叶片的大小呈负相关,与叶厚、叶脉凸起度、角质层、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层数及厚度呈正相关[3~6].6 个品种的叶面积及气孔密度、气孔体积特征显示,乌牛早叶面积最小、气孔密度最大、气孔面积(长×宽)最小,且其上表皮角质层最厚,绒毛密度及绒毛量较大,所以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虽然白毫早的叶面积较大、气孔密度较小,但其绒毛密度最大(是其它5个品种的5.7~1.7倍)、绒毛量最大(是其它5个品种的9.4~3.2倍),上表皮角质层最厚,上表皮厚度最大,下表皮厚度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且其气孔器体积较小、栅栏组织较厚(2层).因此,白毫早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而平阳特早虽然叶面积较小,气孔密度较大,但其气孔体积最大,绒毛密度、绒毛量最小,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及角质层厚度均最薄.所以,其抗寒、抗旱能力最差.舒茶早、迎霜、碧香早的抗寒、抗旱能力介于抗寒、抗旱能力较强的乌牛早、碧香早和抗寒、抗旱能力较差的平阳特早之间.因此,在常受干旱、寒害的豫南茶区,抗性较强的乌牛早、白毫早较适宜作为推广品种.

[1] 束际林.茶树抗旱性叶结构鉴定和筛选[J].中国茶叶,1992(3):20-21.

[2] 束际林,徐 颖.茶树叶片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J].中国茶叶,1990(6):18-19.

[3] 郭见早,袁洪刚.茶树抗寒单株筛选研究[J].茶叶,1995,21(1):34-38.

[4] 房 用,李秀芬,慕宗昭,等.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4,22(2):69-72.

[5] 李 剑,余有本,周天山,等.陕西茶树品种的抗寒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1):262-266.

[6] 李远志,赖红华.冻害对茶树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影响[J].福建茶叶,1987(4):6-10.

[7] 王镇恒,王广智.中国名茶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31-452.

[8] 陈席卿.茶树叶片解剖结构与抗寒性的相关性研究[J].蚕桑茶叶通讯,1980(3):11-14.

[9] 张泽岑.茶树品种抗寒性与叶组织解剖的相关性[J].茶叶通讯,1986(2):4-6.

[10]陈豫梅,陈厚彬,陈国菊,等.香蕉叶片形态结构与抗旱性关系的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01(4):14-16.

[11] YANG C X,ZHUO L H,LIU S K.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ship between plant microstructure and ultrastructure changes and its tolerance[J].Molecular Plant Breeding,2008,6(2):341-346.

[12] SAM O E,JEREZ E,DELL A J,et al.Water stress ubdyced cgabges ub abatint if tomato leaf epidermis[J].Biologia Plantarum,2002,43(2):275-277.

[13] DUNLAP J M,STETTLER R F.Variation in leaf epidermal and stomatal traits of Populus trichocarpa from two transects across the Washington Cascads[J].Canadian Journal of Botany,2001,79(5):528-536.

猜你喜欢
平阳栅栏绒毛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n induc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cathode
Masterpieces 佳作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绒毛栗色鼠尾草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雷平阳:行走在故乡云南
围栅栏
DNA甲基转移酶在胚胎停育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绒毛浆市场前景看好
——婴儿纸尿裤是绒毛浆最大的应用市场
嘴巴里的栅栏
经过栅栏外的目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