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当了“红薯王”

2012-05-08 05:17阿呆
中国铁路文艺 2012年1期
关键词:红薯妈妈

阿呆

今年29岁的张晓玲是安徽临泉县张新镇人,临泉是贫困大县,人口不少,资源却非常贫乏,不仅没有任何工业和集体经济,连好田好地都稀缺。张晓玲有兄妹8人,自己排行老三,家里一共只有2亩多耕地。在童年的记忆里,饥饿的痛苦总是伴随冗长的日子,能够吃饱一顿玉米粥和红薯饭都是十分惬意的事情。

在上小学的一个暑假里,张晓玲下地帮父母干活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硕大红薯,足足有十多斤重,当时,她和妈妈高兴得手舞足蹈,妈妈甚至把大红薯抱在怀里当做宝贝亲了又亲:“三娃啊,要是咱家的红薯每个都这么大就好了!”一家人舍不得吃,硬是把这个超级红薯存放了一个冬季。读中学以后,张晓玲帮助家人收红薯的时候更多了,但每次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怎样才能让地里的红薯个个都是那10多斤重的大家伙呢?那样就能让母亲灿烂的笑容永驻了!这个念头的反复闪现,深深烙印在了她生命的记忆里。

生活的艰辛让张晓玲意志弥坚,刻苦发奋的她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担任班干,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由于贫穷,她的读书导致了几个姐姐的失学,所以,小小的张晓玲与压力动力同行,成为全村乃至全镇同龄人的学习楷模,这让在生活重压下没有屈服的坚强妈妈陶乐荣倍感欣慰!1999年,张晓玲不负众望以优异成绩被重庆西南政法大学录取,这不仅让张家沸腾了,也影响和改变了方圆100多公里人们忽视女孩子教育的偏颇态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了对女孩子的培养……进入大学的张晓玲孜孜不倦,表现更出色,相继获得了经济法学士、刑事诉讼法硕士的学历,毕业后,还如愿进入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当了律师。凭借深厚的法律知识和扎实的职业素养,经过四年多的历练打拼,张晓玲在合同纠纷、债权债务、婚姻继承、房產、刑事辩护等领域建树不凡,很快成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和北京市律师协会会员,并被数家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财团聘为常年法律顾问,渐渐成长为首都司法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但是奇怪得很,这位来自贫寒农村的姑娘始终放不下另一种爱好,就是农业方面的科技发展情况。由于自己单位离中科院较近,她平时最喜欢的业余活动就是去向专家们请教一些农业方面的知识……如何种出大红薯的情结已经悄然执著地在心里生根发芽,在有了经济实力后,她萌生了付诸行动的冲动。于是,她四处不停地收集和参阅相关资料,她想,即便能在一亩田里实现比普通红薯翻倍收成,也未必能解决像自己家这样的困难户,得发明出产量超出数倍的新品种来。2006年冬天,母亲的一次北京之行,加速改变了张晓玲的人生轨迹。

那是2006年春节后的一天,母亲按捺不住思念,来到北京看望女儿。晚上妈妈在出租房给闺女做了顿可口家乡饭菜。张晓玲一打开电饭锅就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香味:“啊呀,红薯!”吃着收了浆的甘甜红薯脸上笑开了花。妈妈看着她却叹了一口气说:“今年旱灾收成差,许多乡亲明年都不准备种红薯了。”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把张晓玲的记忆,拉回了饥饿的童年,她明白母亲和乡亲们的日子依然过得很差,眼眶湿润了,一个念头却油然而生:我怎么才能让妈妈和乡亲们多一点欢乐和远离贫苦呢?晚上,她辗转难眠中又想起童年收获的那个大红薯,心想家乡人多地少,能否把研究红薯高产的课题搬回老家去做?虽然这样成本加大一些,但可以带动乡亲们调整产业结构,成功了能让父老乡亲脱贫啊!想到这,她一拍大腿起身弄醒了已睡着的妈妈,告诉了她这个天方夜谭般的突发奇想。妈妈惊讶得圆睁双目,沉默了好一会才转头说:“孩子,这是科学家干的烧钱活,可不是闹着玩。你要想好,千万别影响你的正事!”“放心,妈妈,我会安排好一切的。”她的回答表示了一种义无反顾的深思熟虑。

从此,张晓玲在繁忙的职业律师诉讼之余,给自己定下了另一个铁定任务:每天看红薯种植专业书籍50页,这是她千方百计从北京国家图书馆借阅到的“宝贝”。看着她走火入魔般的投入,男朋友担忧地提醒她:“小玲,这是专业技术很强的一个活计,也许是一个权威农业专家一生也无法实现的梦想。你是个刚刚起步的门外汉,职业律师这个专业又要求你不能分心,所以,一定要权衡一下,说不定付出很多却得不偿失的!”“付出不一定成功,但敢拼才会赢。人总得做一两件影响一生的有意义事情,即便不成也不枉此生!”张晓玲没有退缩,北方人特有的坚韧与耐力迫使她摈弃一切杂念发誓:无论如何都不放弃,为了心中那份渺茫但坚定的希冀!

2006年6月,在中科院几位朋友的帮助指导下,她带着辗转买来的高价优良品种红薯苗开始回老家择地种植,这品种是在别人的优良品种上再行组合的,精中取优才有望高产。张晓玲在母亲自留地里的旮旯悄悄植了6棵苗,用塑料薄膜和小竹竿撑起一个小棚保温,因为北方日暖夜凉的温度太难控制了。回北京前,她调制好有机肥叮嘱母亲如何定期施肥,然后一边做律师挣钱,一边两天一个电话询问薯苗长势。即便这样她还不放心,每月都要回老家一次,一趟硬卧车票花298元不打紧,关键是很难买着,然后还要包车颠簸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家。一年10余趟两地奔波,时间、旅费、种植科技研究的支付相当大,还需要把苗子的成长过程及病虫害情况等等画面拍摄记录下来,再请中科院和农业部的专家进行施肥、培土、除虫等等方面的指导……张晓玲几乎把代理官司挣来的钱都投入了这“不务正业”之中。

遗憾的是,由于肥料营养元素没掌握好,她实验种植的红薯竟然只疯长叶和根,却不长红薯,第一次的摸索就这样无可挽回地彻底失败了!

倔强的张晓玲没有屈服,她横下一条心发誓:认准的路就一定走下去!不弄出点名堂绝不收手!

2007年初夏,她又花高价托人买来种苗和肥料,回老家播下再度重新组合的希望苗子。可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几株天价红薯苗由于管理不善,相继患上茎线虫病和根腐黑斑病死亡了!两年的辛苦劳作和10多万元的资金投入换来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张晓玲终于病倒在了妈妈的床上。“三娃,别闹腾了,要不,咱到这就收手吧!”妈妈真的心疼了!她早就听到了无数冷嘲热讽:一个律师不好好打自己的官司却去搞什么红薯种植科研,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瞎折腾!可是,张晓玲依然不肯罢休,她艰难坐起紧紧拥握住妈妈的手,嘶哑着大声高喊:“妈妈,女儿的努力绝对会有眉目,你祝福我吧!”

为了能实现自己梦想,2008年春节结婚的张晓玲在老公的支持下,决定暂时不要孩子,让业余时间更全面集中地投入到红薯科研种植的事业中去。2008年,她的培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验室结出的红薯的确比普通红薯普遍大一些,曙光总算初现了,但和理想还存在相当远的距离。不过,一个科学结论却得出来了:太硬的土质是不适合红薯生长的,即便成倍增加肥料也没用,选择松软一些的泥沙土种植最好!还有,生长阶段什么时候使用何种肥料搭配灌施最好,什

么时间为最佳种植期等等,张晓玲的心里也都有了初步经验,她已经听到成功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

“我是农民的女儿,让天下种红薯的妈妈们都能收获大个红薯宝宝,”这就是张晓玲的动情企盼,此刻,已化作一种激情澎湃的责任和力量敦促她前行!

2009年5月初,张晓玲第四轮将一批经过筛选优化的薯苗下到地里:第一次下苗被冻死了,第二次下苗又全部被人偷了。为了给红薯找块安全生长地,张晓玲在自家门前菜地里专门开辟了一分地,并搭建一个棚,雇佣当地2个亲戚,以每月1800元的报酬整日整夜看护薯苗宝宝们。这次下苗后,张晓玲从北京赶回老家的密度变为一周一趟,通常是在火车上一边办案,一边向专家在线请教解决红薯生长的难题。当红薯成长的最关键时期到来后,张晓玲从北京每赶回一次,一般一待都是四五天,亲自照料这些宝贝。于是,乡亲们经常会在菜地里看到一位头上瀑布般披肩长发、身上一袭黑裙和高跟长筒靴搭配的“农民”在田间地头除草、杀虫、施肥……两个多月后,她侍候的红薯藤已覆盖了土地,叶为深绿色,叶脉为紫色,叶柄基部为浅绿色,茎蔓粗壮分权性特强,表现出了耐肥耐涝耐旱耐瘠的特性。8月底的一天,当张晓玲顶着酷热掀起蓬松健壮的红薯藤时,只见一个个硕大的红薯已经呈现,这些红薯果实一半深入地下,一半却裸露着红皮身子显现在地面上,张晓玲心头仿佛被电击了一样愣住了:“天呐,芝麻终于开门,奇迹出现了!”张晓玲仰起头,发现蓝天白云温柔依旧,可是头皮在一阵阵发麻发炸。她做了一次深呼吸,喜极而泣的泪水扑簌簌从眼眶里滚落……她立即给丈夫打了个电话报喜,然后飞奔到屋里向妈妈报告了这个天大好消息:“妈妈,女儿的努力终于快成功了!”顿时巨大的豪迈成就感将张家堂屋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弟妹们个个群情激奋,抱成一团,相拥而泣,任幸福的泪水肆意飞扬。“三娃,妈妈太开心了,这比你当初考上大学妈妈还高兴!”“妈妈,我会继续努力的!”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让她感受到了无比的幸福。此后,张晓玲每到地里去一次,那些红薯也跟吹了气变魔术似的个头一天比一天大。张晓玲请妈妈严格加大看护力度,棚里必须24小时保证有人在,不让任何闲人和动物接近,并在红薯地四周围上密密铁丝网并挂上铃铛,防止动物偷吃和好吃懒做的人晚上偷窃。

收获的时节终于到了。2009年10月2日,北京到阜阳开通飞机首航。10月21日,激动万分的张晓玲从北京坐飞机回家收红薯。为防止水分被蒸发,21日晚上张晓玲请来几个亲戚起获出土大红薯。在一片片惊讶啧啧称奇声中,一串串比冬瓜还大的巨型红薯被壮汉们挖出抬起陆续过秤,最重一株为74,5斤,单个最大重54斤,单株最小的也重42斤,这些红薯呈纺锤形,结薯集中,薯块膨大光滑,就连红薯的根也特别粗大,最粗的主根直径约有12厘米。这次收获的红薯共有五串,而让张晓玲遗憾的是一共种了六株,其中有一株最大、估计超过百斤的红薯还是被人偷了。张晓玲的母亲陶乐荣当即掰开一个红薯,只见肉是白色,里面白乎乎的,用手一摸捏捏,有种粉状物的柔和细腻感。当晚洗净2根小薯蒸熟后吃时,大家先感觉口感香润甜美,几乎都说太“噎”人。张晓玲笑了,说“噎”就是含粉量高,要的就是“噎”的效果,她保守估计大红薯淀粉含量应在35%-45%,而普通红薯的含粉量最好的不超过20%。这说明,此红薯虽不太适合人直接食用,却有良好的深加工用途,如做粉丝、粉条、薯片等食品……很显然,红薯个头在这里创造了新纪录,但张晓玲依然不太满意:“这与我的初衷设想还有着很大差距,因为我的希望是单株总重在一百斤左右,所以这次并不算完全成功。”

“张晓玲家种出超大神秘红薯了!”爆炸性的消息迅速传遍了附近的大村小庄,一时间方圆百里的人们都扶老携幼前来瞧稀罕,摩肩接踵的人把张家门前屋后挤得水泄不通。“乖乖,这红薯‘成精了,我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红薯。”村里一位须发皆白的80多岁李老汉兴奋惊奇感慨不已,“玲妮子啊,俺们明年全用你这苗,还不发大了啊,哈哈!”“晓玲闺女啊,你这苗明年赶快卖点给我们吧。”“谢谢乡亲们的支持,目前这个技术尚待政府鉴定,在技术没成熟前,一切保密,但大家别急,很快会有结果的!”张晓玲笑着说,“得留点悬念,我还指望这红薯发家致富呢。”张晓玲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实验室种植,可以精心培育能保证个个长得很大,但大面积种植的时,产量虽然可能会缩水,但按照保守最低数字一亩一千株、每株产十斤红薯计算,春薯亩产量至少将突破一万斤,夏薯亩产量也不会低于七千斤,这与普通红薯亩产3000斤左右还是天差地别。最难得的是,新品种主要用有机肥,成本不高,符合生态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趋势潮流。至于种植的条件需求,仅仅要求土地达到一定松软度,藤蔓也不需剪修,比成长期要经常翻藤剪藤的普通红薯省很多人力。根据当下八毛左右的红薯市价,每亩去掉成本可净增收五千元左右,对农民自然有着十分大的吸引力。因此,临泉县农委信息中心得知消息后,立即迅速来到张家验证,面对巨型红薯除了吃惊之外,表示将马上向县市领导汇报申请专家鉴定,一旦确定基因对人体无害后便着力推广。

张晓玲现在给自己制定了新一轮产业规划:“我不卖技术,但会努力在全国推广这一新品种,实行对红薯的历史变革。所以,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免费赠送薯苗给老家的乡亲们,产生了市场效应后再通过卖苗扩大面积种植,然后进行深加工,因为进入终端市场才是我最大目标。我希望,这个探索能改变世界。”她还说,“现在出土的品种比较单一,但我基本上掌握了科学习性,接着会多试验几个品种,以便更迅速推广。”这是指日可待的,但最担忧的是手头案子多,在老家待不长,如果省市不能迅速做出安全检测,她就得找农业部了,因为红薯出土时间长品质会影响检测结果。

为了检测自己种植出的红薯基因是否发生变异、是否属于转基因作物、是不是存在对人体有毒有害,在2010年春节前的几个月里,张晓玲一有空闲便驾车奔波于中科院的专家和农业部工作人员的办公室研究所,请权威們对红薯成分进行全面科学的鉴定,得到的答案是都说没问题。为了慎重起见,张晓玲还花钱委托“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做了相关鉴定,结果一切指标再次表明全部符合规定!终于成功了!沉浸在幸福喜悦中的张晓玲此时头脑格外清醒,现在有不少朋友要请她去别处投资或转让技术,她都没答应,她只希望自己的这个研究成果能真正的造福自己的乡邻。张晓玲认为,这些超级红薯是小面积精细化栽培“开小灶”的成果,真正表明自己的技术成熟还得用家乡广袤的土地大面积栽培来验证,她现在急需在老家找一处基地搞好育苗,好有望在今年大幅推广。

2010年4月,张晓玲和家人整合周边的

田地,组成了80亩的示范田开始栽种秧苗。张晓玲的父母干脆在田边搭个小棚吃睡在田头,按照女儿提供的施肥方案细心呵护。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照料,2010年11月2日,再次收获的日子到来了。

上午9点多,记者在临泉县张集行政村张晓玲父亲张超玉的红薯地里看到,一串串红润硕大的红薯在拖拉机铁犁下冒了出来,捧着这些鲜嫩的大红薯,张超玉开心地说:“乖乖,个个有1斤半还多,一般一株5、6斤。”地里还有几个人正拿着卷尺测量株距,称算这些红薯的重量。他们是从北京专程赶来的农业专家,正在对红薯进行鉴定和估产。为了见证评估红薯产量的科学性,这次张晓玲特意从北京和安徽请来了一个测产与质量鉴定专家组,成员由农业部老科协、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振雄高工,中国农产品专家咨询评价中心秘书长王建新,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专家、国家甘薯产业体系阜阳综合试验站站长范泽民等。专家们在不同的位置取了8个点,分别测算了垄距和株距,并以10株为单位,比较在相关单位内红薯生长的密度。通过一系列的测量和现场估算,中国农产品专家评价中心秘书长王建新宣布:“经过我们现场测试,新品种亩产是6162.84公斤!”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专家范泽民分析道:“臨泉县是阜阳市种植红薯大县,每年种植在15万亩,红薯一般亩产在3000斤左右,像张超玉家种植的改良新品种亩产达到12000多斤,这跟科学育种、科学种植和科学田间管理密不可分!”专家组的评价令张超玉喜上眉梢:“咱以前在生产队时,麦茬红薯每亩地产2000多公斤就算高产了,今年咱这80亩田地是由周边散户的土地拼凑在一起租来的,地势、地块都不同,应该说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亩产过5000公斤,是非常成功的。”

张晓玲告诉记者,有关品种定性和能否进一步推广,还有待专家组的再鉴定。但对于这次丰收的红薯,她计划将很大一部分储存起来,把苗子提供给附近的村民,让周边乡亲都种,感受一下这种红薯的高产量。张晓玲还向记者描绘自己的近期规划蓝图:“我们想成立一个公司,明年计划种植3万亩,在安徽蒙城、内蒙古、山西等地都打算建立起基地。…‘为了天下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我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父老乡亲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之路!”我们期待张晓玲梦想成真……

猜你喜欢
红薯妈妈
挖红薯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红薯喂猪 注意四点
蒸红薯,学一招
坚强的红薯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