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我国旅游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为此,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将“转型升级”和“转型增效”正式确立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指出由传统旅游业向新型旅游业的转变是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使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业界与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概况及现状,并探讨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旅游业转型发展趋势
一、引言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旅游强国之列,全国更有多个省、市将旅游业确立为支柱产业。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1年1月至11月,全国各地区入境旅游人数累计达到1.24亿人次,同比增长1.16%,2011年度全国出境旅游总人数达到7025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22.42%,全国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20.8%。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5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 7680 亿元。
但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也遇到诸多难题,比如旅游业发展的粗放型模式、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资源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上限、风景区建设普遍出现城镇化趋势、旅游行业的运行效益低、旅游开发成本高、市场竞争恶化等等。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仅仅依靠旅游管理部门在战术层面的调整已无法很好地解决现今旅游业发展中的上述问题,我国旅游业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旅游业的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并且刻不容缓。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一些地区诸如宁波、广州等大城市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率先提出“旅游转型发展战略”,并在政府的指导下,将旅游转型发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2008年,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将“旅游转型”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上来。这项战略的提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改革开放 30 年来的历史性转折,对于推动我国旅游产业从粗放型到集约型、数量型质量型转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旅游转型”主要是指由于旅游消费的转型所引起的,促使旅游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旅游转型研究主要局限于发展中国家的旅游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的提升对旅游转型发展的作用,而我国对旅游转型的理论研究比较晚,且研究范围比较广。据我国旅游专业人士归纳分析,旅游转型的主体是旅游业,方向是提高产业效率,实质是促使旅游业的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旅游转型的具体内容包括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旅游的增长方式、旅游布局、结构和政策及旅游的管理等等,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是旅游产品的转型。
二、 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完成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经历第一次转型,即旅游体制的转轨。这次旅游转轨在我国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消除了我国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障碍,使我国旅游的工作基本上完成了从政治接待型到经济经营型的转变。“经济经营型”的旅游模式是一个以推动经济增长为目的,以主要旅游城市和景区为依托,以组团观光旅游为主要方式的旅游体系。进入 21 世纪后,由于社会发展而导致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使得该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国的相关学者开始着手旅游产业的第二次转型的理论研究。研究员马波最早对我国旅游业转型进行了探索性研,她从我国旅游的发展的总体模式、市场供求关系、产业增长方式及组织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旅游业转型存在的问题。近年来,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的规模和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伴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促使我国旅游业开始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规模型向效益型,以及从事务型、观光型向休闲型、体验型转变的第二次转型。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在我国基本形成,大大提高市场在旅游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国家也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能力,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也正由粗放型逐步向集约型转变。尽管旅游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旅游业也同时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发展时期。
(2)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据国国家旅游局统计:2011年我国旅游总收入超过2.25万亿元,比去年增长20.8%,新增旅游直接就业50万人,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业内人士分析,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张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地位的提升,未来几年全国将有超过80%以上的省、市以旅游业为该省、市的主导产业,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分,其重要地位将日益凸显,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大国。
(3)旅游产业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2001年我国正式加盟世界贸易组织,开放程度加大,旅行产业也开始大量引进外资。种种现象表明:中国旅游市场的全球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4)旅游需求的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出游的目的相比以前更加多元化,由以往单纯的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层次的旅游模式转变;出游方式也更加个性化和自主化;旅游空间和频率也大大提高。这些都对传动的旅游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第二次转型。
三、我国旅游业改型发展的現状
(1)旅游市场转型。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既要根据旅游需求的变化合理调整市场营销策略,还要同时兼顾国内和国际市场。有学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以前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战略方针,促使我国旅游业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型。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1年中国旅游总收入2.2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13542万人次,增长1.2%,创汇收入达38.97亿美元,同比增长5.64%;全国出境旅游总人数超过7025万人,增长22.42%。国内出游人数26.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2%,国内旅游收入19306亿元,增长23.6%。
(2)旅游产品转型。 旅游产品的转型一直是旅游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部分。据国内学者研究:我国旅游产品将向多元化、休闲化转型以及创新化、体验化转型,旅游产品的升级转型主要包括产品结构和功能的转型、产品形式的转型和产品开发转型三个方面。在产品结构和功能方面,我国旅游产品的发展正向着多元化和休闲化转型,以前的旅游大多以事务旅游为主,而现在的旅游者更注重休闲旅游;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有能力享受更多的旅游服务,因此也更加注重旅游中的休闲和享受。但是我国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转型方向也将存在区域差异。在产品形式上,目前仍以观光旅游为主要旅游形式,但其已经正在退出旅游市场的绝对主体地位,中国也注重利用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来吸引顾客,比如说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商务和温泉组合等新型旅游产品。在产品开发方面,目前,国内旅游部门正致力于提高乡村和城郊旅游市场规模,加强各景区及相邻景区之间应联系,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旅游消费券和“一卡通”等就是此方面有益的尝试。
(3)旅游企业转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复合型的旅游需求为出发点的,因此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自然是转型升级的主体。我国旅游业最嚴重的问题就是产业集团化程度低。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7年我国1.8万家旅行社总收入仅相当于美国一家企业的收入,虽然近几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业的升级转型上升到战略的地位,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旅游企业小、竞争力差的现状,情况仍不容乐观。中小企业是国家旅游行业的主体企业,但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水平、生产规模和资本积累等方面存在劣势,导致企业劳动生产率低、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差。
(4)旅游人才的培养转型。 旅游业的竞争乃至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如何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动手能力强、思维创新强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是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大批这样的人才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旅游业的现状。目前,国家非常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有很多高校都设置了旅游管理累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旅游人才。但我国的应试教育存在一定的缺陷,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来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加大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其兼具充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既能,有足够的能力应对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
四、我国旅游业改型发展的趋势
(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旅游业依赖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再生产业,它比任何部门都依赖自然环境。因此,在这方面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与旅游部门及环保部门取得密切配合,拟定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和发展计划,着重提高旅游者的文化素质,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走多元化、特色化道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旅游动机将会更加趋于多元化,为了生存于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相应的,旅游产品也应该多元化,并着力开发特色产品。此外,现代的旅游者更加注重追求物有所值的服务,必须同时加大旅游软硬件的配套发展。
(3)全面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注重旅游服务的规范化、个性化和情感化。旅游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六个环节的旅游三大服务必须同时贯彻,缺一不可。其中,“规范化服务”能从整体上协调每个环节,将旅游服务系统化,是旅游服务的质量保证。而“个性化服务”则视情况而定,但总体原则是让旅客得到尽量满意的服务,扩大回头客的客源,同时还可利用游客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情感化服务”包括语言沟通和情感沟通,在服务中要做到对顾客关切和体贴。只有以规范化服务为基础,加强个性化服务和情感化服务,才能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最大限度的扩大客源。
(4) 走集团化道路。前文已经描述,我国旅游产业的集团化发展程度较低,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是现代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除集团化发展外,还应实施旅游企业的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战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扩大旅游景点的宣传效果,加快旅游企业品牌化进程。据业内人士分析: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将是集团化发展,甚至可能出现超大集团。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将以市场经营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新型产品开发突破口的全面品牌化发展。
五、结语
我国旅游业正处在一个战略转型时期,国家旅游局更在2008年将旅游转型确立为国家旅游发展战略。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相关部门必须齐心协力,认真贯彻和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发展,促使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业竞争力的提高,使我国成为真正的旅游大国。
参考文献:
[1] 刘涛. 中国旅游业转型与升级研究综述[J]. 商业时代. 2010(11): 116-117.
[2] 车铃. 促进中国旅游业升级转型[J]. 发展研究. 2008(4): 82-83.
作者简介:李海燕(1973.01—)女,籍贯河南睢县,本科,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高校讲师,研究方向: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