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庆把建设结算型金融中心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是新加坡金融中心。重庆现处于建设结算型金融中心的初期阶段,离金融中心到底有多远?这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更是差距的问题。本文重点在于运用城市综合环境竞争力这一软指标体系来分析重庆金融环境现状,并且对比新加坡金融中心这个“成品”,发现两者之间的差距,研究重庆在建设金融中心的道路上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金融中心城市综合环境竞争力重庆新加坡
一、前沿
在政府的引领下,重庆明确提出向新加坡学习建设结算型金融中心。直观的数据显示,全球城市综合竞争力2009-2010年度排名中,新加坡排名第八位,上海排名第十五位,而重庆排名第303位。①在市场自发条件下金融中心的形成是一段漫长的过程,而在政府的引领下,却可以大大缩短这一时间。可是第八和第三百零三的差距摆在这,如何缩短这之间的差距是重庆要努力的方向。金融中心的建立不仅仅是金融机构的集聚,机构数量的增加,更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1)指出,在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服务水平、综合环境五项指标重要性比较中,综合环境排在首位,说明金融机构的集聚越来越看重的是目标区域的综合环境。于是,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和新加坡的金融软指标——城市综合环境竞争力,来寻找两着之间的差距,然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重庆金融中心建设的相关建议。
重庆处于建设金融中心的初期阶段,新加坡金融中心已经是形成阶段,因此对比重庆与新加坡金融中心需从两方面对比。其一是从同一阶段,对比两个金融中心发展的起点;其二是从同一时空,对比两个地区的综合环境竞争力。
二、金融中心发展起点对比
新加坡提出建设金融中心的时间为1968年。背景是:新加坡1959年在英联邦内获得自治;人均GDP为440美元;城市破旧,75%左右的居民住在贫民窟或窝棚里,浪迹街头的失业者比比皆是。1968年10月,新加坡政府抓住机遇,创建了亚元市场。从提出建设金融中心到1985年金融中心初具规模,直至1996年联合国将新加坡升格为发达国家。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新加坡成功的从一个金融业基本不存在的城市华丽转变为国际金融中心。
相比之下,重庆2007年开始提出建设金融中心。背景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着巨大的金融需求。重庆政府挖掘金融需求,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以加工贸易为基础的新型离岸金融结算市场,把重庆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了“前沿”。
起点的共同点是金融业薄弱,在政府的引领下抓住机遇,虽然经济发展程度还没有达到金融中心形成的阶段,但是都是走金融业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再支撑金融业再发展的道路。但是从建设初期的起点来看,重庆的起点比新加坡高,经济基础更扎实。
三、城市综合环境竞争力对比
关于金融中心的指标体系还没有一个标准或通用模型,以及可信的衡量方法。运用指标体系对金融中心进行分析的重点是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角度的问题。鉴于综合环境是影响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金融机构集聚的首要因素。本文综合选取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的综合环境指标以及全球城市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分析影响金融中心发展的软环境。
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中的综合环境指标包含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开放程度三个子要素,和12个细分指标。而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利用75个指标,对全球110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计量与评估。本文结合两者,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形成本文的城市综合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整体竞争力、人才教育、基础设施、商业环境、金融制度五大块,具体有十七个子指标。
表1重庆和新加坡城市综合环境竞争力数据
数据来源: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http://www.gucp.org/index.asp
从城市整体竞争力看,重庆排名108,新加坡第46名,存在很大的差距,也说明重庆又很大的前进空间。从子指标具体来看,数据显示,仅有经济增长和金融体制的稳定性两项指标,重庆优于新加坡,其他方面都落后于新加坡。重庆的经济增长和金融体制稳定性很大程度是在中国整体环境优越的条件下发展的,因此存在一定的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吸引力,但这远远不够。
人才教育方面,世界上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人才竞争力差异根源于人才环境的差异。人力资源、教育支出和覆盖面以及研发投入方面,新加坡都做的非常出色,而且效果显著。新加坡建国以来不惜动用大量的预算在教育发展上,新加坡政府在教育领域的干预和介入是最大量和最直接的。新加坡政府的教育是“有計划、按比例”发展的。如新加坡大学招生是在严密计划指导下的有比例的发展。先由政府的财政部和贸工部对未来几年的人才需求作出预测和计算,看公、私营单位会出现多少个“坑”,然后再决定大学里不同科系要生产多少“萝卜”。
基础设施方面,交通、运输和信息基础设施都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以及金融中心辐射作用的发挥。重庆地处内陆,在天然上不存在优势,但是经过这些年政府的努力,大力发展物流业,实施“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坚持铁运、陆运、水运和空运并举,打造立体交通枢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和新加坡天然地理区位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但是可以看到差距正在慢慢缩短。
商业环境方面,新加坡商业环境排名第四,重庆排名一百。商业环境包括经营自由、经济开发度、企业信用和信息、中间业务服务活动。这些都是影响金融机构的微观经济因素,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运营以及金融体系的发展。
金融制度发面,总体上重庆金融体制比新加坡稳定,但是在法制方面还存在不足。著名国际金融法专家刘丰铭(1996)认为,能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其地位如何,主要是凭法律环境而非经济实力。境外专家认为,健全的法律制度、强大的执法体系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四、结论分析
重庆处于建设金融中心的初期阶段,与新加坡综合环境竞争力对比之后,更加明确了政府在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商业环境以及金融制度方面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和程度。
首先,在人才方面。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经验,从人才吸引和人才培养两方面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公共支出,有方案性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经济结构的转型指导高效对各类人才培养的比例,尤其是为建设金融中心所需要的金融人才。并且支持产学研基地的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以及创新文化。此外给予优惠政策,提供比沿海地区更好的人才吸引政策,吸引金融人才来渝。
其次,基础设施方面。重庆建立金融结算平台,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更高。重庆对外开放,建设内陆高地,通畅的交通基础设施也至关重要。新加坡在这些方面都十分具有吸引力,重庆近几年的发展和建设也是颇有成效的。因此在保持这一发展速度的同时,减少面子工程的建设,使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
第三,商业环境的完善。完善的商业环境可以方便金融机构的运营,并且减少金融机构运行成本。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是对金融机构运行的配套支持,其中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良好的企业诚信文化,使信息更加透明化,健全企业征信体系和规范会计审计制度,可以有效增强交易双方之间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此外,提高政府效率,不过于干预市场形成,改善政府治理,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企业与政府打交道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总而言之,完善硬件配套设施的同时,提供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
第四,金融制度的完善。从中长期和短期两个目标来有针对性的保持金融制度的稳定性以及灵活性。其一,长期稳定的金融制度能够明确的引导企业行为,企业对政府的良好预期能更好的吸引金融机构的聚集。其二,灵活的金融优惠政策能够有的放矢的随着金融中心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发挥最大的作用。与国际接轨的法制环境,法律制度和产权的进一步完善,能够加快重庆金融业的国际化进程。
注解:
①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http://www.gucp.org/index.asp
参考文献:
[1]刘煜辉,中國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9-2010)[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2]潘丽英,国际金融中心:历史经验与未来中国[M],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姚洋、高印朝,金融中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 2007,(05).
[4]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http://www.gucp.org/index.asp
[5]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1)
作者简介:刘艳,女,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