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宁
遥想当年看今朝,沧海桑田话巨变。作为一名宁波人,对灵桥的情结是怎么也抹不去的呀。无论是“老底子”的宁波人还是新宁波人都知晓宁波有一座标志性的建筑物——灵桥。
灵桥——这一座宁波人心目中的标志物,与宁波这座不大的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络,宁波人对灵桥的情怀无处不在哟。而我本人对灵桥的记忆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记得大概是在1971年春节前光景,那时还处在“文革”期间,我随在外地工作的父母来宁波老家探亲。有一天想与表姐一起去找工作在江东的阿姨,于是我们两个小丫头,从当时地处海曙区咸塘街的阿姨家出发,过马路,然后经灵桥准备去在那里附近的阿姨所在工厂玩……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两人还没走到灵桥的中段时,只见两位“红卫兵小将”上前拦住了我們的去路,有一个还对我们说:你们胸前没佩戴毛主席像章,不能过桥,快回家去将主席的像章别在衣服上才能过……可我犟着想乘机溜过桥去,因表姐比我大几岁,她比较懂事,无奈我们只好打道回府。弹指一挥已过去了40余年,想想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发生的这一幕,如今看来真有点滑稽。
1980年父母调到宁波工作,初到宁波,我们住在江东。一次我和妹妹还有爸爸下了火车,搭乘一辆人力三轮车,载着行李,前往当时还属于郊区的靠近宁穿路一带的新家。当车行至灵桥,要上坡了,由于负载太重,那位车夫请我父亲下来一下,父亲就在后面帮那位师傅推着车,这下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当时妹妹刚到宁波,还只有六七岁,且第一次看到灵桥,觉得很兴奋,很有趣;等父亲上了车,她嚷着要下车:爸爸让我下来吧,我要去看桥下的鱼嘛……是呵!当第一次见到作为宁波标志物的灵桥,该是一件多么开心又多么难忘的事。
当年我在天封塔附近的一所中学里念书。30年前地处奉化江两岸的海曙与江东之间只有一座历经沧桑的“老江桥”——灵桥作为彼此连接的通道。除此之外,还有渡轮及后来的浮桥,但我主要还是以走灵桥为主的,这一切历历在目,至今难忘,感到特别的亲切和感慨。
说到灵桥,还要提一件小趣事。2002年6月份我刚刚考出驾照,属于“本本”族。因为是新手上路,所以驾驶技术非常稚嫩,但我又很想上手过过开车的瘾,于是向一位朋友借了一辆小车,准备上路去溜达溜达。朋友说,你如果想在技术上有所长进,一是要多开,另一方面最好上灵桥去体验一下才好。如果能顺利过灵桥,那么你才会有资格真正成为一名驾驶技术过硬的司机。
我说干就干,于是朋友就在旁边做起了我的“陪练”。起先本人自我感觉很好,自认为直路开开蛮可以,但当我途经灵桥那会,有点发怵了,尽管身边的朋友一直在为我讲解注意事项,有时还会帮我来挈一把方向……由于当时车流相对较大,我驾的车刚巧行在上坡的位置,当前方车辆停下时,这下轮到我手忙脚乱了,脚忘了踩刹车,车要向后倒了。情急中朋友说:快拉手刹……
等前方绿灯亮时,车可以起步了,于是我脚踏油门,却忘了将手刹放落。好家伙,车不动了,朋友马上提醒将手刹放下,我的双脚又不听使唤了,左脚快速一抬,车熄火了,啊!车要向后溜了,这下坐在旁边的朋友急了,喊:“快刹车,重新做上坡起步……”此刻的我反而清醒了许多,用驾校师傅教的方法试了一下,终于成功了!是呵!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没有过硬的驾驶技术,怎能在路上行?如果没有经过灵桥的锻炼,我驾车的水平只能永远是属于“新”手中的生手。
虽然当时作为新手的我现在已不再是新手了,也早已买了属于自己的车,对于开车也驾轻就熟了许多,但每当想起当初作为新手上路的那一幕时,还是会令我记忆犹新的。
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大多会将灵桥当作宁波市区的代名词。记得我们家的上海亲戚来宁波,如果走迷了路,他们必定会想到灵桥,最终会以“灵桥门”作为“回家”的参照物。
一直以来,“灵桥”是作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而深入人心的,以灵桥为商标的东西很多。就连宁波人说得不咋样的宁波普通话也会被冠以“灵桥牌”,可见灵桥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呵。
今天,宁波交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还有那大大小小的,有的还记不清名称的公路、桥梁等建筑物层出不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早先的解放桥、新江桥,近年扩建、新建的江厦桥、琴桥、青林湾大桥,还有大榭公铁立交桥、招宝山大桥,以及世界级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以及正在建造中的象山港大桥等等,真可谓今非昔比,气象万千。但灵桥作为曾经宁波的标志性建筑终究是是难以忘怀的。
灵桥这座经历了几多风雨的钢铁大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过大修后的不久将来,像天边的一道彩虹,似一轮明月将永远跨卧和照映在三江口上。今天我又路过灵桥,那就让我一次又一次地重温与感受灵桥之美,灵桥之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