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文段】
傣家竹楼(节选)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据说竹楼有利于防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每幢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堆柴禾。竹楼由20至24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篾,将楼房隔为两层。以前屋顶是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来大都改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做客,走进竹篱,登上梯子,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间宽大的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人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傣家竹楼建筑结构一般比较简单,但十分宽敞,别致美观。室内通风也很好,坐在室内,只觉清风徐来,花果飘香。
建造竹楼,是傣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再立柱架梁。一幢竹楼最主要的是中柱。中柱一般是8根。选择中柱是件严肃而隆重的事情。中柱从山上运进村寨时,大家都前去迎接,并泼水祝福。
(选自《各具特色的民居:傣家竹楼》)
【课外文段】
北方四合院
北方院落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北京四合院坐北朝南,多有外、内二院。外院横长,大门开在前左角即东南角,称“青龙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宅门不设在中轴线上也有利于保持民居的私密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迎面有砖影壁一座,与大门组成一个小小的过渡空间。由此西转进入外院。在外院有客房、男仆房、厨房和厕所。由外院向北通过一座造型玲珑,相当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为全宅主院。北面正房称堂,最大,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正房左右接出耳房,居住家庭长辈。耳房前有小小角院,十分安静,也常用作书房。正房前主院两侧各有厢房,是后辈居室。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和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廊边常设坐凳栏杆,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或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正房以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作居室,或为杂屋。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庭院方阔,尺度合宜,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是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遇婚丧大事可在院内临时搭建大棚,以待宾客。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互相渗透,增加了層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创造了亲切的生活情趣。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规模适中,利于冬季多纳阳光;北京以南地区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以减少阳光;西北甘肃青海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
北方地区民居除北京外,山西商人的大宅水平也很高,规模甚至超过北京,木雕等装饰也更多,如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
读后思考
1.傣家竹楼和北方四合院各具有哪些特点?并折射出怎样的地域文化?
2.两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共同点?
3.同学们,你的家乡有什么样的特色民居呢?写出来介绍给大家吧!我们的邮箱是xx6zwz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