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生散文二题

2012-05-08 03:24杨永生
北方作家 2012年4期
关键词:李教授瓜州酒泉

杨永生

守护千年佛龛

从瓜州县城出发,一路逶迤穿行90多公里,穿越唐代锁阳城遗址后,就进入位于瓜州县长山子北麓的古河谷中。呈南北走向的80多米高的河谷东西砂石岩上,坐落着20多个石窟,这就是中国西夏石窟艺术的宝库—瓜州东千佛洞所在地。

坐落着东千佛洞石窟的古河谷寂静的让人发慌,在两间陈旧但不破烂的简易洞房前,我见到了两位穿戴整洁、精神矍铄、情态安详、透逸着沧桑超脱的老人,他们是东千佛洞石窟的业余文保员,男的叫张玉林,71岁;女的叫于淑芳,67岁。这对老伴儿在这儿坚守东千佛洞石窟已经整整10年有余。

作为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东千佛洞,又名接引寺,因位于敦煌千佛洞和瓜州榆林窟以东而得名。洞窟始建于西夏时期,清代又有零星修建,现存石窟23个,东崖9窟,西崖14窟,保存有壁画塑像的9窟,存有彩塑46身,壁画面积484.74平方米。壁画内容以密宗画为主,并把《观音变》、《涅槃经变》移到了主要位置。壁画绘于西夏晚期密教盛行之时,充分体现了“西夏人远宗唐法,不入宋初一笔,妙能自创,俨然自成一家”的独特艺术情调和审美观。尤其是第2窟主室后穿道南北壁上绘有两幅4平方米大的《水月观音图》,色彩艳丽,观音悠然自若地坐在金刚宝座上凝思遐想,身边彩云环绕,山后数竿绿竹点缀出仙山胜境的清静妙曼;金刚石座下,绿水荡漾,隔水岸上,唐僧双手合十朝观音膜拜,孙悟空手牵驮经卷的红马,紧跟其后。它为研究《西游记》神话故事在西夏时期的流行,提供了详实的图像资料,早于《西游记》成书300多年,是吴承恩作《西游记》之前最早的形象资料。壁画的色彩和线描极为严谨工整,可以和榆林窟的水月观音相媲美,堪称西夏壁画的艺术精品。

谁曾想,如此精湛丰厚的千年石窟、佛龛、壁画和彩塑,就是由这样一对普通的老人,在苍茫寂寥的大河谷中,默默地守护了10年多。霎时,让我对两位老人充满了由衷的崇敬和感叹。我与老人探究性的对话随之娓娓打开。

大伯缓缓地对我说:“刚来待了一年就不想再干了,每天看着一样的山,一样的河谷,光秃秃的,没有绿色,没有说话的人,加之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寂寞的心发慌。和老伴说话的话题终归是很有限的,时间长了也就没话可说了,心中发急呀。”

我小心谨慎地问大伯:“那您后来为什么又坚守了下来,您靠的是什么力量,或者是什么信念坚守下来的呢?”

大伯微微地舒了口气,继续缓缓地对我说:“后来随着我对洞窟中绘画艺术和佛教故事的逐渐了解,我对这些东西有了兴趣,觉得挺有意思的,慢慢的感觉离不开了,于是就待了下来。没想一待10年就过去了。”

大伯沉思了一下接着说:“这中间我也回到城中的儿女家中短暂地住过,反而感觉城市中待下不习惯了,太吵闹。感觉还是这儿的空气好,太阳暖和,安静养人,烦心的事少。”“同时,时间长了,与这些石窟、壁画还有彩塑都有了感情,感觉这些东西也是有感情的,她们也离不开我们。”老人的叙述朴实直白,充满了浓浓的佛理和哲思。

10年中,两位老人忠实地守望着石窟,日常生活过得简单而恬静。柴米油盐等生活日用品,主要由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下去查看文物安全时顺便带去,再就是节假日儿女们看望两位老人时专程送去。就是这样清苦的生活条件,两位老人还时不时为前往石窟游览的客人无偿提供生活便利。

两位老人住的半洞半房的住所非常简易,但拾掇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里间是简易的床铺、小桌小凳,外间是简单的锅灶和案板,门口支着一个圆形敦实的大磨盘石,下面堆放着老人捡拾的供人玩赏的石头。一次古河谷中发洪水时,差点淹没了老人的住所。有一天傍晚,一只饥饿的狼,隔着简陋的玻璃窗户静静地与两位老人对峙了一晚上,最后失望地离去。就是这样简单的看护和接待设施,却也接待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他们或是慕名探奇,或是进行学术考察研究和专业实习,更多的可能是朝圣膜拜和心灵还愿的,但他们都是行色匆匆的过客,转眼又汇入滚滚红尘中不见踪迹。唯有这老位老者是东千佛洞的“常住人口”,是石窟的“守护神”。

这两位老人默默守护瓜州东千佛洞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一位年近70岁的将门之女的心,那就是共和国的将军耿飚的女儿耿莹,以及由她发起组建的华夏基金会。华夏基金会投资4万多元,为两位老人添置了太阳能光板及转换设备、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器、电视机、电脑、收音机、防寒服等,在东千佛洞实施了“华夏文化遗产公益林”。委托央视《国宝档案》摄制组拍摄了反映两位老人看护瓜州东千佛洞的电视专题片《使命》,在北京、香港等地进行宣传促销,在国家有关会议和瓜州县向国家文物局争取东千佛洞保护加固维修项目汇报会上播放,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国家对东千佛洞实施加固维修的项目资金如期到达。华夏基金会在得知大伯重病在兰州治疗期间,亲自派人慰问,并送去慰问金2万元。我既为华夏基金会的至诚善意之举而感动,更为老人因矢志不渝地守护文明遗迹的行动赢得社会尊重与回报而欣慰不已。

守护东千佛洞的两位老伴,已被佛教的神灵和自身的心智修炼成智者的侧影。当地文物部门的同伴对我说,大伯对石窟壁画和雕塑艺术的讲解也很生动。在老人里间的小方桌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一摞书,我大致翻看了一下,是叔本华的哲学、周国平的哲理性散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书籍。还有几本《佛学文摘》等佛教类杂志,老人在杂志中用几种颜色的彩笔均匀地勾划出了经典性的段落和句子。我仔细阅读了老人勾划出的句子,果然寓意透彻,哲理意味深长。我感觉只有在这样远离喧闹、诱惑和欲望的恬适环境中,经过与佛教神灵和宗教艺术的漫长凝视与共悟,才能真正读懂与践行这些人间哲理。这两位老人就是真正读懂这些哲理的人。

东千佛洞遇到这样的老人,是佛祖善意感化的福祉;老人终年守护着这些石窟,佛祖一定会保佑和普渡老人健康平安的。

谦虚与鼓励

谦虚是做人的基本美德。大家学者的谦虚风范尤其让人钦佩与称道。结识著名敦煌学家李并成教授,让我深刻感怀与铭记的,就是他对人的谦虚与鼓励。

晚秋时节,我有幸接待并陪同李教授考察了肃州区丁家闸5号魏晋壁画墓、西凉王陵,西沟1、2、3号唐墓和4、5号魏晋墓;金塔县东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遗址以及县城周边的金色胡杨林;驱车长途到达佛教圣地敦煌,考察了新建成的敦煌市博物馆、鸣沙山·月牙泉,以及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

实地考察前,我代表市文物部门向李教授带领的考察组专家一行,认真地汇报了全市的文物资源现状、文物保护情况以及存在问题,需要专家们向上级政府呼吁解决的困难问题等。考虑到李教授是敦煌学方面的专家,我在准备市内的石窟艺术、敦煌文书、酒泉简牍等内容时,格外仔细和慎重,以免在专家面前贻笑大方。我在汇报这些内容时,考虑到考察组专家手中已发了书面材料,也就简略进行了介绍。李教授听完我的汇报,不但没提出异议和问题,反而和善微笑地对全市文物保护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我知道这是李教授以专家学者的自谦风范,在鼓励和鞭策我们基层文博工作者。

从与李教授的交流中得知,李教授曾在酒泉师范学校就读,在酒泉生活近25年,也算是我的长辈级的同窗学友。他对酒泉文物博物馆系统的前辈大都熟悉,向我如数家珍,频频称赞他们的治学情况和学术造诣;对现在年轻一代的文博工作者,那怕是稍有成果的文博人员,基本上也都熟知,并不失时机地在我面前给予赞赏和鼓励,也让在场的年轻文博工作们羞于启齿,慌乱中抱拳称谢:“过奖了。”

古人云:“山林不让椒桂,以成其崇;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李教授熟知酒泉年长及年轻的文博工作者,源于他热心探讨与汲取基层文博工作者的点滴成果及建议,悉心鼓励和关怀基层文博工作者热爱学术、钻研文博。让我吃惊的是,李教授相当熟悉酒泉大大小小的文物点,对许多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物遗存点,都进行过悉心的考证和考述,并有学术论文呈现给学界和社会公众,让学界的争议与疑团得以廓清,让酒泉历史的真相本真地还原。这也是酒泉文博工作心悦诚服地对李教授崇拜的理由。

李教授虚岁60,但腿脚不太好,走路拄拐杖。原因是他几十年来考察文物遗迹,走遍了酒泉、甘肃乃至西北的山山水水,走路太多,膝关节劳损出了问题。李教授正是践行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治学之道,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敦煌学专家,他现在还辅导着20多名在读博士、硕士生。

考察中,我对李教授说到了我妻哥吴浩军,李教授赞赏地说:“浩军在学问上作的非常不错。”我将此意见反馈给浩军,他说李教授在国外参加学术活动遇到同行,都还夸赞他,让他深受感动。这是李教授对他从事学术研究的鼓励与鞭策。

在金塔县,地方文史学者桂发荣陪同考察。李教授与桂发荣似是情同手足,亲密无间,一路交谈,一路怀古,时不时对桂发荣给予肯定与鼓励。

我们在去敦煌途中,李教授就询问敦煌市文博学者李岩云,以及瓜州县文博学者李宏伟。到了敦煌,李教授拉着李岩云的手相见甚欢,午餐后还与李岩云在他的房间聊天而不午休。晚饭后,敦煌文化名人纪永元看望他,李教授兴致浓浓地与我们俩人聊天至很晚。李教授对人的情谊、精神和学者风范可见一斑。正也印证了“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的古语。

考察敦煌莫高窟,刚好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毕业的一名女硕士小王联络陪同。李教授并不认识小王,但小王说是认识李教授,因李教授是她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的评委之一。小王说李教授特别平易近人,善于理解人,很谦虚。她答辩时,李教授提出问题和评介回答让她很有信心,不像有的评委和教授,提出问题和评审问题时让人很受挫败,很打击人的自信心。李教授听后,乐呵呵地说:“没关系,小王,你已是敦煌学方面的‘小专家’了,你还可以继续读博士。”小王羞涩地说:“我还差远呢。”

李教授来酒泉时顺便带来了邀请他审阅的《酒泉通史》书稿。据市地方史志办的编辑人员说,300多万字的书稿,李教授审阅了近半年时间,他将书稿从头至尾审阅了一遍,将书中的标点附后、错别字、引文注释错误、历史常识错讹等一一订正了过来。其治学的严谨务实作风,让年轻的后辈们羞愧与汗颜。李教授在敦煌市博物馆考察时,针对文物陈展中出现的错误与瑕疵,都悄声地告知管理人员。对一名文博工作者请教一句古典文献的出处时,李教授轻轻地说:“应该出自《晋书》。”我们还在暗自钦佩时,他已静静地观赏起了陈列室的文物藏品。

明代的赵谦说:“不以所长者病人,不以所能者傲人。”我认为至今不用手机的李并成教授就是这样的人。

猜你喜欢
李教授瓜州酒泉
瓜州的“大地之子”
月映祁连玉,酒泛夜光杯——酒泉夜光杯雕技艺
瓜州品瓜
育槐
利用Landsat影像定量评价土地盐渍化的方法探索
泊船“瓜州”变“呱州”
厨子救人
酒泉藏家推介
别人的眼中
飞天之都 美玉之城——中国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