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聚焦环渤海

2012-05-04 01:36撰文金希摄影屠强
海洋世界 2012年12期
关键词:渔业资源渤海强国

撰文/金希 摄影/屠强

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聚焦环渤海

撰文/金希摄影/屠强

11月22日,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和河北省海洋局共同主办的第六届海洋强国战略论坛在石家庄市隆重召开。本届论坛以“保护渤海环境,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提出举科学之力、聚专家之智,共同探讨海洋强国的战略内涵,探索决策海洋强国的理论,寻求建设海洋强国的政策,走向海洋强国的路径。全国政协环资委副主任、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王曙光,中国太平洋学会会长张登义,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宏等出席了论坛并讲话。

王宏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刚刚胜利闭幕,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推进海洋事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海洋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战略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在我国实现和平发展伟大进程中的位置更加关键,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围绕“建设海洋强国”,王宏指出:一是要进一步从战略上把握海洋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海洋与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海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经略海洋的能力,强化履行建设海洋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来自中国海洋学会、各涉海机构、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关注海洋环境保护的人士参加了本次论坛。领导、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针对渤海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渤海的战略地位与重要生态功能、环渤海产业发展与综合管控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做了大会专题报告。

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宏在强国论坛上讲话

渤海地区污染严重

渤海地区目前仍处于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受到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中国工程院丁德文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一步解释了渤海地区污染的原因。他谈到,渤海是我国差不多就快封闭的一个海湾,渤海海域内的水体交换速度比较慢,浪潮和渤海所处的风位,使污染物只往里进,出去的很少,所以就越积越多。另外,渤海海域的污染基本上都在近岸。涨潮污染物就上来了,退潮就下来了,就在周围这么晃荡,基本都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这三大湾里。由于特殊的封闭性,造成渤海里的自净能力和交换能力非常差。此外,渤海沿岸地区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污染的比较早,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加上近年来重工业和石化企业上马很多,造成了渤海污染特别严重。

河北省海洋局局长王保民谈到,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强度加大,海洋沿海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岸线的资源、海域贡献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海洋生态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大。渤海的生态、功能的净化问题日趋严重。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也指出,目前渤海污染严重,水域污染、陆源污染、污染事故、富营养化等问题使得渤海污染严重。承载主要海上交通运量,钢铁、能源、重化工等产业和大量人口加快向渤海沿海地区高度聚集,沿海产业结构和密度发生重大变化,也导致渤海的环境压力更大。

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王曙光在强国论坛上致辞

渤海污染如何整治?

针对渤海地区污染问题,专家们也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思考。在保护渤海渔业资源方面,赵兴武谈到,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农业部认真组织黄渤海区渔政局、环渤海地区三省一市渔业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扎实开展渤海渔业资源养护,加强渔政执法管理等工作,对有效恢复渤海渔业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环渤海各省市也根据工作实际,陆续颁布了《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天津市渔业管理条例》、《河北省渔业管理条例》、《辽宁省水产种苗管理办法》、《关于辽东湾北部渔业水域石油勘探开发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法规、规章,为恢复和增殖渤海渔业资源,保护和改善渤海渔业生态环境提供法律依据。此外,积极组织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浅海底播、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建设、水生野生动物救治保护、保护区建设等一系列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渤海作为承载沿海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区域,其渔业资源问题已超出了渔业生产的范畴,成为影响渤海生态安全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而在生态环境改善方面,王保民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是展开海陆联动控制入海污染物总量,以海定陆,科学确定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加强海陆统筹,建立陆海一体的海洋污染防控体系。第二是保护优先,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并确保底线,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强化标本兼治,恢复受损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第三是综合治理,提升海洋资源利用价值。第四是防治结合,降低海洋灾害损失。第五是示范引领,提升海洋生态文明水平。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栾维新对渤海环境污染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沿海社会经济活动对渤海环境影响的机制是破解“渤海难题”的关键。将渤海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转向陆域社会经济活动上是解决渤海环境问题的高效途径。栾维新建议,通过调控环渤海地区陆域社会经济发展,减缓和改善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状况,首先环渤海地区的环境治理最根本的就是促进海洋的净化。其次要从治理改善环渤海开始。环渤海这个治理不是某一个项目的也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工业、农业、居民生活、城镇共同努力。

丁德文院士则把渤海污染治理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生态文明的建设。他认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突出的资源与环境制约,突出表现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这有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制度机制方面原因,还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原因。从源头上,从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坎,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而保护渤海环境,也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等。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思想理念、本质特征、国策方计、途径方法、重要目标和根本目的六个方面。

参与论坛的其他专家学者,也围绕着渤海环境这一主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中国工程院丁德文院士作《人类文明的伟大实践——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

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渤作《海渔业资源亟待养护》的报告

猜你喜欢
渔业资源渤海强国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纺织强国再出发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关于北冰洋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问题探讨
河北沿海焦氏舌鳎资源现状分析
基于渔业生态足迹广东海洋渔业生态可持续利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