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牟雪江
莫北/图
7月1日,欧盟对伊朗石油禁运正式生效。有媒体公布,伊朗6月的石油日产量为320万桶,为1992年初以来的新低,比1999年的低位还要低—那一年欧佩克成员国曾大幅减产来支撑油价,当时油价已降至每桶10美元以下。
但是,这次伊朗的遭遇似乎更为严峻,禁运实施不到半月,有数据显示,其石油产量较6月更进一步下滑。船运数据显示,驶离伊朗主要石油出口终端哈尔克岛的油轮数量低得出奇。7月头3周的数据表明,伊朗7月的石油日出口量降至约110万桶至130万桶。伊朗炼油能力为每日160万桶。这表明,伊朗的石油日产量可能会降至300万桶以下,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首次。
由于销售量的下降,伊朗已被迫在海湾地区囤积卖不出去的原油,航运人士表示,伊朗7月的石油存储将可能达到至少8300万桶,这一规模是6月份的两倍。禁运制裁对伊朗的经济的确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作为全球第四大产油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来自欧盟的制裁压力让伊朗不得不面临每月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巨额损失。
那么对于每天缺少了100多万桶伊朗石油供给的全球石油市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半个月来,情形也是出乎意料。巴克莱银行的警告,“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且夏季需求上升将使油价显著上升”的预言并没有出现。相反,油价近来却出现了持续的下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3月份一度突破每桶125美元的高位后即一路下跌,4个月里一度跌破80美元/桶,只是在禁运前的6月29日出现了反弹,但后续因沙特阿拉伯已经将其日原油产量提高至1010万桶,以填补伊朗减产带来的石油供应缺口,也使得伊朗石油出口减少的利多效应被大大削弱。
俄罗斯能源战略研究所所长维塔利·布舒耶夫认为,业内夸大了伊朗石油在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形成中所起到的影响作用。他说:“在最近的一年半时间里,石油市场上不会出现任何大范围的波动,石油价格将在每桶85美元到110美元之间徘徊。能够对石油价格产生影响的要素不仅仅是伊朗问题,而且伊朗问题也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如果说伊朗石油能够产生影响,那么,也仅仅是短暂的、每分钟的波动,所影响的程度最大也就在3到5美元一桶的范围之内。”
事实也是如此。在伊朗禁运和欧盟峰会的利多影响下,6月29日,纽约原油期货主力8月合约大涨9.36%,收于每桶84.96美元;布伦特原油期货主力8月合约上涨7.05%,收于每桶97.80美元。之后,受到美国、欧洲和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投资资金从风险资产中撤出,回流至国债市场,法国国债收益率破天荒出现负数的局面,原油价格承压下跌。就伊朗禁运对欧盟的影响而言,英国进口伊朗石油仅占其石油总量的不足1%的份额,因此受到石油禁运的影响相对较小。虽然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进口的伊朗石油超过其进口量的10%,受到影响相对较大,但是由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深化,以及欧盟整体经济陷入轻度衰退的形势,在一定程度上石油消费增长乏力,因此在禁运前夕,多个国家成品油价格不升反降,显示禁运对油价提振效果早已消化。
低于预期的经济增长、能源效率不断提高、欧美石油需求持续下降,加上沙特等OPEC国家原油供应持续增长,抵消了伊朗禁运和其他非OPEC 国家的供应冲击,使原油市场从2011年年底之后出现了过剩的局面。
另外,由于美国完全不从伊朗进口原油,对于伊朗石油禁运,对于美国的石油供应安全几乎不产生什么影响,除非伊朗切断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有数据显示,美国国内不断增加的原油产量和下游疲弱的需求导致原油商业库存创22年来新高。欧佩克最新分析认为,今年下半年,国际石油需求的不确定性将会更加明显,下半年石油需求可能出现明显下降。
伊朗石油禁运前夕,国际油价如同坐过山车忽悠了一回。上半年,油价先扬之后又急速下跌,第二季度猛跌22%,创下2008年以来最大的跌幅。如今真的禁运了,油价却没有出现年初暴涨的情形。原因之一是投机行为在面对全球经济不振、石油消费增长乏力的事实面前,虽然有理由与之前的利比亚危机、欧盟公布禁运伊朗石油来炒作,但是随着国际石油市场总体呈供求基本平衡的态势,和中东一些国家的增产措施、利比亚原油出口较快恢复,已经导致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而“无计可施”。
一方面,在7月1日欧盟即将正式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的最后一刻,美国宣布给予中国和新加坡制裁豁免权。至此获得豁免的国家达到20个,石油禁运实际效果已经大打折扣。除韩国宣布中止进口伊朗石油外,亚洲其他石油消费大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减少进口伊朗石油,转而增加进口俄罗斯、沙特等国石油;日本获得豁免后,允许国家为进口伊朗原油的海运公司提供担保,以减少伊朗原油进口锐减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也有专家表示:“欧盟石油禁运令所产生的影响已不用过分担心。”
另一方面,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是在东亚和南亚。这一事实也限制了欧盟打击伊朗的能力。在西方国家收紧对伊朗贸易和金融制裁的情况下,预计伊朗不仅出口会更多地面向亚洲市场,其消费品、资本设备进口也会更多地取自东亚,而不是欧美。同时,欧美金融制裁鞭长莫及的某些金融中心将因此赢得一定机会,伊朗传统的巴扎(市场)及其地下汇兑网络业将获得更大空间。
从全球经济发展视角来看,在欧债危机未见好转的情况下,虽有西班牙将获救助等利好消息短时间内提振市场,但作用十分有限。欧债危机不仅加剧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形势恶化的担忧,也直接打击了人们对未来世界石油需求的预期,压低了油价。在美国,经济走势依然疲软,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如金砖国家等,其经济增速也出现放缓的势头。
油价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目前经济疲弱的态势,直接反映在近期的油价走势上。业内人士表示,因欧债危机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得到彻底解决。故而,从长远来看,国际原油价格仍然缺乏足够的上涨动力。英大期货投资咨询总监兼研发部总经理蓝天祥认为,欧盟各国对债务危机的响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具体将要延续的时间仍是个未知数。
据路透调查显示,受经济疲势加剧影响,今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将以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的最慢速度增长,中国放缓的石油消费增长预计只能勉强抵消发达经济体需求的减少。虽然整体石油需求仍预计出现增长,但今明两年的增速预估较1月调查估值大幅下调,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很多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程度加深,有数位分析师预计石油需求增速预估还将下调。
目前的观望态度与2008年金融危机伊始主要石油消费主体的表现如出一辙,当时油价从每桶接近150美元的历史高位下跌到45美元的低点。石油消费者担心,目前主要由于石油消费大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导致的油价下跌只是一次油价大幅“跳水”的开端。今年沙特的石油产量已经增加到了30年来的新高,进一步压低了油价。
可以说,当世界缺少了伊朗的石油供应,对世界油市影响并不会太大。但是如果是沙特阿拉伯那就非同小可了。据欧佩克公布的数据看,伊朗石油生产和出口减少造成的缺口显然已被其他中东国家、尤其是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国沙特阿拉伯所填补。据欧佩克估计,今年第一季度,沙特的石油生产已接近日均1000万桶,为近30年来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