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浩
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思想政治课“煽情”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真理、追求真理的过程。所以,思想政治课应善于“煽情”。
一、思想政治课“煽情”的作用
1.有利于增强政治课堂的“磁性”效应。在课堂中,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不是等待着被填入知识的“容器”。缺乏激情的政治课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因此政治教师要讲究授课的艺术技巧,把情感教学艺术“嫁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用情感优化政治课堂教学结构,精心设计生动的情感教学情境,从而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
2.有利于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學,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赞可夫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的。”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政治教学既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活动。现代研究表明,情感是智慧的高级组织者,对思想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调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政治教学要善于以情激趣,“煽情”促思。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煽情”,让课堂充满激情,以有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观念内化。观念内化,是指在自己的思想观点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的基础上,自己所认同的新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会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学只有做到观念内化,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的观念内化需要外部刺激,外部刺激促使人的内部意识产生变化,使其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情感刺激是外部刺激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学习行为因受到积极情感体验的影响而得以巩固,即为正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因受到消极情感体验的影响而获得改变,即为负强化。运用情感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产生积极的社会动机。
二、思想政治课“煽情”的方式
1.以理激情。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情绪表现逐步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情感体验的过程。促成这一转化的关键因素是“明理”。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情感认识及情感共鸣时,教师要及时点拨,把这种情感引入到理性思考之中。这样,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基础上激情,情中有理,情理交融,就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我们的中华文化”相关知识时,可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2.以情激情。没有情感,即使运用优美的语言,也会给学生留下冷漠、呆板、缺乏吸引力的印象;有了情感,则会使一句极普通的话顿时富有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调、手势、体态和真情,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激起学生的共鸣。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动情,使情感刺激者和情感感受者的内心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即师生的感情共鸣。教师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感应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时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才能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以情激情”教学,是一种动态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实施“以情激情”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这一良好境界,促使学生多角度思维。例如,在学习“实现人生价值”时,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丛飞等模范人物的故事,赞美他们为社会作贡献的高尚行为,使学生通过教师这一情感中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到感染、熏陶,激发学生对良好思想道德行为的强烈追求之情。
3.以境激情。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情感是思想政治课“煽情”的主要手段。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因此,在政治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教师应尽力创设适合教育教学内容的情境氛围,通过以境育情、以情激趣来促进学生思考,激活课堂。在创设情境时,可以通过言语描述、图画呈现、视频播放、音乐感染、学生表演等方式进行。
思想政治课“煽情”的方式还有很多,政治教师可以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每一位政治教师都应积极研究“煽情”教学方式,并积极运用,以便把思想政治课引向震动灵魂的理想境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