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成长。
小时候,我喜欢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的经历为幼小的我插上一双翅膀,一只叫想象,一只叫良知。
长大后,我喜欢曹文轩。《草房子》和《青铜葵花》的故事以干净纯美的文笔告诉我,有一种心灵的触觉,叫感动。
后来呀,我喜欢唐诗宋词。寒蝉凄切里黄花堆积,大江东去中金戈铁马,原来有一种永恒穿越千年,却犹在身边。
而现在,我喜欢余秋雨。踏上《文化苦旅》《寻觅中华》,熬得《千年一叹》,沧桑岁月累积着层层古老的文明,古老的文明又时时拷问着我的心灵。
——成浅之(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时间是个巨大的车轮,总在永不停息地转动。每一朵花苞绽放的声响,每一缕浮光闪耀的光芒……都值得凝为永恒。时间的流逝让我惆怅,更给了我无限思索。正是基于自己对时光的独特感悟,记录自然摄人心魄的美、生活中时时洋溢的爱,将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黄茜(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虽已初三,但忙碌的学习却隐不去我对书籍的热爱。课余时间,我总爱到书海中稍稍游弋,拓宽视野、放松心情、寻找快乐。高尔基说,人扑在书上,应像饥者扑在面包上:而我认为,人与书不应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应是知己的关系。
书如吾友,理解方为善之善者。读书时我总是并摘抄、赏析、仿句为一体的:知书之精华,并引之为自己的精华;通书之情感,并引之为自己的情感:明书之内涵,并引之为自己的内涵。于是,无论是作文,还是日常对话或上台演讲,我都能表现自如,灵活机动。而这一切,只因为我对书的理解。
我爱读书,我一直将书视为朋友与老师,与其对话、研讨,在书海中,我不知不觉被润泽,被感化,渐渐成长起来。
——蒋子健(姜堰市励才实验学校,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都说写好文章就是要情感细腻,那么,我这个大大咧咧的人能把作文写得有些生动怕就要数书的功劳了。仿佛成了习惯,无聊时,我总爱翻上几页书。所以,无论是床上、桌角、厨房,乃至厕所,全都有我钱某人“刻苦用功”的证明——书、收了又放,放了又收,老妈也只好望书兴叹,听之任之了。
我对书总有种不满足感,即使书橱里早已堆满了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书,仍四处搜罗,淘我喜爱的书。有时望着自己的书橱,小小的,却满满的,觉得自己就像是一只蚂蚁,因为每一本都是自己一次次衔回来的。
——钱欣艺(靖江市第三中学,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苦闷的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哥哥和他的单车,载着我往返于城市的大小书店之间。哥哥在楼下,我在楼上,和书一起消磨一下午的时光,然后在落日敛金的时辰回到家里并排挨母亲一通骂,但下次依旧秉性不改。
谢谢那段单纯洁白的时光,不爱美食不爱脂粉,唯爱书卷。感谢爬不上单车后座的尴尬,耳旁呼呼掠过的风,黄昏时的车水马龙,还有书店架子上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带给年幼的我的刺激,甚至时隔多年我仿佛依旧能感受到当时自己局促的呼吸、手心的汗渍和目光中直直的迫切,
——吴恩琪(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我总认为写作并不仅是写作。
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三国演义》和《悲惨世界》是对我影响最深的两部作品。《三国演义》感染我的不仅是大浪淘沙、金戈铁马的豪气,还有看淡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平常心。若无一颗平常心,又怎能看破那片纷纭,看到历史的伟岸、天道的永恒?而《悲惨世界》则奠定了我的悲悯情怀。
阅读优秀的作品在我看来还只是选择模具,真正的好文章是在生活中。秋末的鸣蝉表现着生命的顽强,母亲的车藏着绵绵的亲情,老师的离开连着浓浓的师生情……好文章好似一把精致的木椅藏在良材之中,你只是将它打制出来而已。
先阅读,再写作,最后品生活。这便是我理解的写作。
——张仁杰(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曾幸运地获得了“全国亲近母语大赛”一等奖,我很开心,这是阅读带给我的喜悦,这是阅读送给我的收获,我尝到了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中,我看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我体味了一个个诗一样的人生,是书,让清泉流淌于我的心底,让烈火燃烧我的热情。
读书像是在品茗,不仅仅是为了解渴,更是为了陶醉于那近乎苦涩的清香。书带给我的是知识,更是精神的寄托、灵瑰的抚慰。我爱文学,因为书的宁静与充实,因为那诱人的缕缕书香……
——颜珺彭(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我读书不算多,只是在闲暇时间消造消遣罢了;我读书亦不够深,仅仅是看得懂而已,不求甚解。也许你对我不能认同,但我就是如此,我就像泰戈尔笔下睡在尘土里的小花,我知道我不出众,但我不会放弃,我依旧会寻求蝴蝶走过的路。
我看书没有固定的形式,却认真。或许在书桌旁,或许在大街上,或许在田埂边。记得少时,曾捧着一本图画册在田野里漫步,走着走着,竟渐渐没在了成片的莱花丛中,发觉时已然是满身金黄。
我喜欢看童话,看故事,中国没有安徒生,也没有格林兄弟,但是有他——曹文轩。喜欢看曹,先生的书,为那高雅清远的意境美,为那真挚深沉的情感美,更为那心与心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最爱《青铜葵花》,从中悟到的不单是感人肺腑的亲情,从那温润如玉的咏叹中,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爱的花环、
——任吴珂(常熟市实验中学,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我有一本小本子,专门用来记些随感以及在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一这样、多年后,翻开,旧时的一切又将重现,就像我从未走远一般。总觉得这个花季,有太多说不完笑不尽的事。如果不记下来,遗失了多么可惜回忆,会因太多而无法整理,因太多而容易忘记。平时,偶尔写写诗歌,宣泄一下心中小小的惆怅总觉得,青春是文字写不尽的。
小学时。我并没有接触很多名著或是诗歌散文,反倒是看了很多侦探小说。那时候,心里盛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许多天真的妄想。也许是看了太多侦探小说的缘故吧,心里就多了份深邃,多了许多感动。于是,我渐渐发现用心写作文,写最真心的话,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喜欢上了这样的感受,便热情不减地写。
看了泰戈尔的《飞鸟集》。飞鸟飞过,不留一些痕迹。我愿做一只飞鸟,悄然地飞过。即使没有彩虹的迎接,即使我隐没于天空。但我仍然在飞,飞得那样高,那样精彩。
——谢嫣兰(常熟市实验中学。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书像一面镜子,它以另一种手法折射出世间影像,让读者欣赏、思考。书的魅力不正在于此吗?所以,我爱书的世界。
书,的确是宝藏,它珍藏着数以万计的哲理、真谛与感情凝结的“宝石”,使我迫切地想汲取它的营养。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冰心文学奖系列作品、纽伯瑞文学奖系列作品……是我丰富的精神食粮。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拥有几百本书,它们大大小小,内容也长短不一,但每本书中都蕴藏着精华待我再去发现和品味。它们组成了五光十色的精神世界,在我无聊时安慰我,在我快乐时陪伴我:感情的波涛一次又一次洗刷我的心灵,哲理的光辉一次又一次照耀我的思绪。于是,在阅读中,我不仅仅学会了品味书中的内容,我也学会了品味生活,书只是生活的影子罢了。
在这弥漫的书香中,我学会了品味
——鞠星语(靖江市实验学校,本次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我是一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女孩。我同所有花季女孩一样,梦想过成为一个舞者,在舞台中央展现华美的身姿;我跟所有学习刻苦、追求上进的好学生一样,都爱沉溺在书海。说我文静,那是在书中;说我张扬,那是在梦里。无论如何,我都是一个内心温暖而又细腻的女孩。我能看见忙碌觅食的蚂蚁在奋斗,我能听到凌寒傲雪的腊梅在微笑,我能感觉到随风飘扬的蒲公英在播种希望……我的生活中充满了美丽,而这些美丽也吸引着我用心灵的笔描绘下来,在我看来,在某个岁月静好、阳光灿烂的午后,用充满温情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便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有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读书的精神,往往决定了一个阅读者对于书籍的选择态度、对于读书方式的追求、对于读书目的不懈的探寻。我喜欢读书,喜欢读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书,并不断地从书中获取知识,咀嚼其中的精华,品味其中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