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综合症

2012-04-29 00:00:00
新西部 2012年4期

日前,在电视媒体上获悉,安徽怀远县和上海崇明岛菜农种植的大白菜严重滞销,每斤0.1元都找不到买家。为缓解“菜贱伤农”的情形,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杨浦区分会联合上海某企业,收购了上海崇明县部分菜农滞销的7万斤大白菜,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向上海市区居民免费派送。慈善基金会工作人员在现场向媒体表述:为了体现“爱心与慈善传递”的理念,大白菜免费派送现场同时组织了为杨浦区一名重症患儿募捐的活动,领取白菜的市民可以自愿捐款,“我们

绝不强制募捐,也没有过多的提示和要求。”从电视画面中我们看到,不少市民排起蜿蜒的队伍有序领了白菜,顺便自愿向围栏旁的一方募捐箱内投入二五八元、三六九角,百元大钞亦不在少数。但遗憾的是,画面中,一名媒体记者突然持话筒追着领走一颗白菜的老伯质问:大家都捐钱了,您为什么不捐呢?看得出该老伯怒从胆边生:为什么非要我捐?白菜不是送的吗?捐款不是自愿吗?别人捐我就得捐吗?你捐了吗?一边在走,一边在追问;一边是道义的话筒直逼而去,一边是愠怒之气反唇而来。好好的一件善事,就这么让人仿若米饭里吃出个苍蝇。

我们无意贬低慈善行为,但在我们身边,怎么一经和慈善搭上关系,就总会变得不那么纯粹,总会给人有种讨价还价,甚或顾左而言右的感觉。我们甚至有理由质疑,倘若不是为了此次募捐,该慈善基金会还会组织这场“免费送菜”吗?当然,我们更无意诽谤募捐这一善举。然而用彰显的捐款箱,在众目睽睽之下考量人们的慈悲之心,总觉得有点不地道,有点别有用心。既然你是免费派送,能力所及,因人而异,除非你是挂羊头卖狗肉,否则有什么权利让那位老伯捐出“买菜钱”?这种以慈善为名,巧要捐款的行为方式,我们姑且称其为“慈善综合症”。但愿我们的慈善机构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纯粹,越来越自信。慈善倘若变成买卖,没有不完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