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产业支撑 加快农业强优 努力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2-04-29 00:00:00李丹峰
新西部 2012年4期

近年来,陕西省洛南县始终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壮大洛牌特色产业为支撑,全面实施农业三年强优计划,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11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5.25亿元,同比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4719元,增长27.2%。

一、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农业发展思路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从山区农业县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方式,坚持用工业发展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坚定不移地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之路,推动农民增收由依靠传统农业向依靠现代农业转变,由单纯依靠一产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二、做强特色产业,壮大农民增收支柱

一是狠抓洛牌产业规模扩张。2011年,“洛猪”突破双百万,实现产值7亿元,“洛桑”面积11.6万亩,跻身全省前十位, “洛果(核桃)”发展到45万亩960万株,位居全省第一,“洛烟”面积7.5万亩,产烟叶18.7万担,单产分别位居全省第二和第一,“洛薯”发展到10.7万亩,总产22.7万吨,产值2.2亿元。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坚持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财政资金,以奖补方式大力扶持生猪、核桃、蚕桑、烤烟、薯类、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1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累计达到252个,其中省市级示范合作社17个。同时从资金投入、技术改造、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等方面落实扶持措施,稳步推进九州缫丝厂、成华公司3万吨马铃薯精淀粉加工、财安公司百万头生猪综合深加工、天玉公司核桃深加工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基本实现了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企业的目标。四是完善金融保险服务。金融支农力度加大,2011年底“三农”贷款余额16.6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全部贷款余额的60%。截止目前,投资7750万元的古景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园区已全面建成,被列入全省2012年10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鹿池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全面开始规划实施,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三、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

一是大兴农田水利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1年完成水利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40.8%。建成张坪水库导流洞、临时供水洞等设施。保安、灵口、石门水毁堤防修复工程竣工,修复河堤7.6公里。建成石坡桑坪等78个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万人饮水困难。全县新修农田1.02万亩,改造提高农田2.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节水灌溉面积各5000亩。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天保工程造林、退耕还林造林、一般社会造林7.7万亩,三大战线绿化1494公里,栽植、扦插杨柳1182万株,花果型庭院建设栽植楸树、银杏121.2万株。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2011年新建沼气池1860口,建成养殖沼气项目和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各10个,全县累计建成沼气池17688口。

四、统筹城乡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推动工业率先发展。坚持工业强县、以工促农不动摇,以实施工业赶超计划为抓手,着力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提效益,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二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积极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1.7万人次。完善县、镇、村、组四级劳务输出网络,动员县镇干部职工带领农民工外出务工,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2011年全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2 万人,创收7.3亿元 。三是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按照“三位一体”思路,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规划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36个,实施移民搬迁3026户,其中10个安置点建成,2139户房屋主体建成,搬迁入住439户。实施扶贫重点村续建项目44个,完成投资1400万元,投放小额到户扶贫贷款、扶贫龙头企业贷款1.2亿元。贫困人口人均增收790元。四是加快城乡建设步伐。坚持把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实施,全县城镇化率提高到40%。启动建设新农村示范村15个,完成投资980万元。

五、强化机制保障,激发农村工作合力

一是夯实目标责任。坚持利用年初全县农村工作会等有关会议,与各镇各部门分产业、就重点单项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夯实责任。二是坚持抓点示范。对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移民搬迁、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行“抓点示范”制度,把各级领导的责任落实到包工程、包项目、包企业、包镇村、包农户上,聚集力量,重点突破,示范推动。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强化对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半年一考核,对连续两次处于末位的,及时约谈主要领导进行问责,评比结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增强了各镇各部门抓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