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坡的守护神

2012-04-29 00:00:00贾巴尔且
新西部 2012年4期

四川百草坡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东南部的金阳县境内,地处云贵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是盆周边缘地区与川西南山地地区的分界地段。

百草坡是以林麝及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2.3万多公顷,草木茂盛,境内各种资源丰富、动物资源有苏门羚、青猴、水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金钱豹、稚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植物有乔木类、川滇野杉等76科357种。有虫草、贝母、天麻等800余种药材;自然旅游景观独特,奇山秀景,有云雾袅绕的巍巍狮子山、古猿人头像,辽阔的湿地风光,神奇的燕子洞、石姑娘山,更有让人津津乐道的10多万亩索玛花海。

1975年,当地人开始在百草坡试养牦牛。 1979年9月,阿苦史体一参加工作,就在百草坡放牧。1980年,“国营金阳县百草坡牧场”正式成立,引进甘肃、青海等地的良种牦牛、藏系绵羊在百草坡“安家落户”。到90年代中期,百草坡的载畜量达到7000余头,年纯收入几十万元,在金阳县财政收入中占了半壁江山。

“牛羊肥了,百草坡却瘦了。”阿苦史体告诉记者,过度的放牧以及对森林的伐戮,使百草坡一片狼藉。特别是一到冬季,饿得嗷嗷叫的牦牛只得用角和蹄子刨草根、竹根充饥,使百草坡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以至于发源于百草坡、狮子山的“母亲河”—金阳河,每到雨季下暴雨时,挟泥裹石呼啸而下,而每年冬春之交,金阳河又干涸得让人担忧。

阿苦史体看到这种情况十分难受,于是收集了很多资料,给上级部门和领导反映。1998年3月, 为了让百草坡重披绿装,金阳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尽快采取措施停办百草坡牧场》的提案。1999年,金阳县开始实施百草坡停牧还林还草,将几千头牦牛、上千只羊进行了处理,择其良种进行小型养殖,有的则作商品牛羊宰杀。牧场的20多名干部工人被重新安置,只剩下阿苦史体一个人留下来。管护百草坡自然保护区,一个牧羊人,从此变成了植树人。

为了保护好百草坡,阿苦史体以牧场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踏出了30多条路,每天选一条路走,最远的要走十多个小时,最近的也要走6个多小时。他每天在山上巡逻,确保没有人生火、砍树、挖药材、偷猎等。

用燕麦做成的炒面是阿苦史体在百草坡的主要粮食,因为食用方便,直接用冷水冲泡就可以吃了。2008年1月,山上下了一米多厚的一场大雪,阿苦史体断了粮,一粒米都没有了,惟一的一只鸡让他度过了八天八夜。

2006年,百草坡边缘的雷波境内发生火灾,阿苦史体得知后,背上炒面就出发了,从下午3点一直走到晚上8点才到达火场,用了4个多小时才将火扑灭。他怕在山上过夜不安全,又打着手电筒返回牧场,谁知刚睡下山火再起,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再赴火灾现场。那一场火灾,让他在野外度过了三天三夜。

“那年我走到这个地方的时候,突然上边好像有人在走动的样子,我抬头一看,是一只狼,绿幽幽的眼睛气势汹汹地看着我。”好在那只狼与阿苦史体相持了几分钟,竟大摇大摆地走了,让阿苦史体捡了一条命。

因为常年在山上,很少回家,阿苦史体的儿子孙子跟他都很“陌生”。“他在山上身边又没有什么人,出什么事我们都不知道,我叫他回家算了,家里又不是没吃没穿的,他说他死都要死在百草坡,我也拿他没有办法。”阿苦史体的妻子抱怨道。

一个人的孤独,一个人的寂寞,使阿苦史体沉默寡言了许多,他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经常说说笑笑的人,每天晚上除了空荡荡的几个房子,冷冰冰的空气,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台收音机,成了他最好的伙伴。

在阿苦史体的管护下,百草坡重新焕发生机,2008年升为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打造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

金阳河两崖山清水秀,索玛花又盛开在漫山遍野。因为10年如一日忘我工作,阿苦史体先后被评为牧场先进职工,植树造林先进个人,州、县党代表,四川省、凉山州“优秀共产党员”。前不久,他还成为“感动凉山2011年度人物”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