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陕西省澄城县农业局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总揽,以市县重点工作为引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稳步抓好粮食生产,着力打造百万头生猪大县,强势推进生猪产业标准化、农村建设生态化、农民培训广泛化、设施蔬菜规模化、合作组织提升化、农资产品安全化等方面的工作,促进了全县各项农业工作持续、高效快速发展。
一、粮食生产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稳定面积,科技引导,提高单产,增加总量”的总体工作思路,澄城县农业局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推广旱作农业适用技术,实施高产示范工程,成效明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6万亩,总产达到24.9万吨。面对去冬以来小麦作物遭遇冬春连旱及频繁低温灾害,提早动手,提出实施方案,细化技术方案,及时信息预警,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指导,抓好点上工作,推动面上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促使高产创建、弱苗转化等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确保了夏粮产量的稳步提高,夏收粮食面积34万亩,总产达到6.78万吨,较上年增加9%,其中小麦33.27万亩,总产6.67万吨,平均亩产达到200.5公斤。根据实际,他们通过专题会议安排、多种媒体宣传、行政强力推动、优惠政策助力、成立技术专家团、技术干部驻点包联指导等多种形式,以县北8乡镇为重点,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技术,全面开展春玉米提升行动、科技入户活动,实施高产示范工程,提高技术到位率,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全县春播玉米面积27.69万亩,其中地膜玉米16.9万亩,建立旱作农业示范田面积5万亩。同时以县南抽黄灌区和县中具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为主,夏收后抢时赶播,积极扩种中晚秋作物,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全县秋粮面积达到40.6万亩,总产达到18.1万吨,其中玉米面积34.1万亩,总产17万吨,成为粮食生产主体。
二、生猪产业迅猛发展。
2011年以来,市场生猪价格一路上扬,在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推动下,广大群众的养殖积极性空前提高,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县新建重点村、规模养殖场75个,其中,建设生猪重点村34个,存栏500-1000头的生猪养殖小区32个,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9个,在建商品代种猪场34个,组建生猪专业合作社34个,新建成标准化圈舍23.25万平方米,生猪存栏70万头、出栏90万头,家禽、牛、羊存栏分别为138万羽、2.5万头、4.9万只,出栏分别为85.3万羽、6200头、1.79万只。禽蛋产量1.2万吨,肉类总产6.5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8亿元以上,完成全年指标的141%。在工作中,他们强化行政推动,着力实施2011年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作。适时召开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推进会议,明确县乡村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通报工作,有效推进了工作的顺利进展。
为了强化技术支撑服务,保障圈舍建设质量与水平,他们组织素质较高技术干部,驻村包联示范村,严明工作纪律,现场技术指导,严把技术关口,为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标准化圈舍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全面推行区域防疫承包制,与各基层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分片包干,明确责任,全县共进行活体免疫注射367.5万头份,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达到了100%,有效防范了各种疫病的发生。并通过电视讲座、培训会、澄城农业信息网、澄城生猪网、《生猪简报》、发放技术传单等方式,以生猪标准化养殖、奶牛科学饲养、饲草饲料开发利用、牛的冻精改良、猪的人工授精等畜牧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培训为重点,积极进行养殖知识培训,累计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各类培训120余场次,培训1.5万人次,推广使用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了畜牧科技含量和养殖效益。全面加强检疫监督工作,强化对屠宰场点、肉食市场和畜禽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积极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活动,设立了3个检疫报检点,全年共检疫活畜活禽23.2万头(只),检疫肉品100吨,处理违法案件6起,处理腐败变质肉0.2吨,保障了肉食品市场安全。大力实施生猪示范村建设专题推进工作,由领导带队,抽调20名技术干部进驻养殖场、村,严格按照《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种畜禽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健全生产记录、免疫程序、无害化处理等档案资料,督促生猪示范村建设,各项工作得到明显提升。在良种繁育工作中,他们始终坚持以畜牧良繁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提高基层改良队伍,有效推进县种公猪站(供精中心)建设,积极实施国家生猪良种、奶牛精液补贴项目,全县确定18家供精单位,年内完成能繁母猪改良 92000头,供应精液184000份,黄牛冷精改良430头,奶牛冻精改良156头,义务提供各种冷精12000支,液氮1160立升,保障了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设施蔬菜建设积极推进。
以塑棚发展为重点、生产管理为基础、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引导带动全县设施蔬菜发展,全县各类蔬菜产值达到1.53亿元,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524.9亩,其中大棚1018亩,日光温室1506.9亩。他们多次召开塑棚发展动员会、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进行全程技术服务等措施,消除群众顾虑,积极落实设施蔬菜发展面积。仅刘卓、东富庄已建成日光温室200多亩,韦庄东白龙、南伏龙等村发展大棚冬枣380亩,带动全县超额26.2%完成下达目标任务。
根据生产实际,加强力量,驻点包联,深入到示范点进行指导,及时聘请市蔬菜专家来澄培训,不断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效益,先后开展了“西红柿春季管理”、“大棚冬枣春季管理”等技术培训30场2000人(次),举办电视讲座3期,成功应对了“3·13”风灾、“5·26”雹灾、9月强降雨带来的灾害,解决生产难题,减轻了灾害损失,增加了菜农收入。他们通过与有关部门联系,争取财政扶持,争取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投资力度,先后为农户发放小额信贷资金400余万元,一定程度缓解了群众建棚资金紧张状况。示范园建设工作进展顺利,郭家庄大棚樱桃、交道镇樊家川设施果树、韦庄镇东白龙大棚冬枣、赵庄镇樊家洼村及安里乡西峰村设施蔬菜等5个示范园集中连片、设施先进、技术到位、成效明显,郭家庄大棚樱桃亩均效益是露地的5倍;安里翟卓温室西红柿棚均效益4.5万元左右,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四、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2011年,澄城县农业局围绕生猪、苹果两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新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9个,目前全县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24个,重点扶持培育新农福、四亚、凯马、龙丰、家富、天鸿、恒鑫等一批示范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对群众致富增收中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积极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审核,配合有关部门对2010年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进行审核,审核通过了190家,村级财务移交完成96%,达到255个村。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整理编写了《澄城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手册》,确定庄头、安里乡为土地流转示范点,统一印制了土地流转合同标准文本(4种文本),积极指导试点乡镇规范签订流转合同,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促进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五、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在强化农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农资市场专项治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维护了正常的经营和秩序,组织全县180余家农药、化肥、种子经营人员召开业务培训会,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累计出动执法车辆240辆(次),执法人员660人(次),检查农资市场17个,营业场所及门店260余家,共抽检农资样品112个,营业场所及门店260余家,取缔1个无证兽药经营门店,立案查处违法农资产品14起,有力打击了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净化了农资市场,维护了正常经营秩序。与此同时,依法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剂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6家蛋奶工程中标企业进行了检查,3家供蛋企业的饲料进行了抽样报检,未发现违禁产品。蛋奶工程产品监测全部合格。
六、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村一品发展得到新的提升。
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户致富增收的能力,采取争取政策、上门服务、项目支持等多种措施,促使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增多,目前全县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0余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增加到52家(包括正审批),省级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超过6.94亿,销售收入10.8亿元,与此同时带动农户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的功能也进一步增强,订单关系农户2.6万户,平均每个龙头企业带动750户,户均增加收入520元左右。
一村一品发展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通过科学规划、抓点示范、规模发展、培训提升、规范管理、品牌效应等多种有效工作措施,全县一村一品示范村数量不断增加,省级示范村达到32家(包括正在公示的3家),涌现出郭家庄红樱桃、樊家川大棚金寿杏、小河西苹果、彭家河土布等示范村,成为发展村域经济的先进典型,“真仕佳”樱桃、“柳林”花椒、“兴水”苹果、“三友”土布、“富思源”生猪等品牌效应也初步显现,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示范村群众纯收入普遍达到6000元以上,有效带动周边群众的致富增收。
七、项目建设、信息服务等工作进展良好。
立足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共计争取各类中央投资和省级财政资金建设农业项目21个,到位资金累计达到5067.4万元,在具体实施项目中制定个性化督促检查办法,量化进度、跟踪管理,资金使用专款专用,统一核算,促进了在建项目建设又好又快实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同时积极与大企业联系,陕西多来米食品公司投资6000万元建设糯香高端肉猪种猪扩繁场项目,已经建成5000平方米圈舍,总投资6亿元的陕西正大食品有限公司新建50万吨饲料厂项目和20万吨玉米仓储项目已进入选址阶段,到位资金达到2900万元。
信息化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信息服务工作以提升覆盖率,服务农业生产为目标,拓宽信息采集渠道,初步建成了以澄城农业网为核心,集农业专业网、涉农企业网、重点种养户为一体的澄城农业网站群,采取多种媒介,针对性地加大信息发送频次,促进群众科学务农水平,及时更新“澄城农业信息网”、“澄城生猪网”等8个农业专业性网站530余次,发布天气预警、灾情信息、技术服务等1500余条,制作、播放《农业视窗》栏目36期,有效指导了农业生产。
在此需要提及的是,作为局长,渭南市人大代表,多年以来,弥康民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澄城县的农牧事业中。为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全县农牧业的发展壮大,为了广大农民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争资金、跑项目,坚持经常深入各乡镇农牧业生产一线进行工作调研,现场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多年来,他为澄城县农牧业争取到的项目多达几十个,争取资金达两亿多元,他为全县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了市、县有关领导和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他连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获渭南市“十一五”畜牧业发展的带头人荣誉称号,受到表彰奖励。
多年来,澄城县农业局坚持不懈地抓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通过破解发展制约瓶颈,健全产业发展链条,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打造澄城生猪品牌,有效提升了全县生猪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澄城县被渭南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畜牧工作先进县”澄城县农业局先后被省农业厅评为“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农民群众满意站所”、“全省先进农业局”、“全省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澄城县也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生猪)”,受到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