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日前公布的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中,“国酒茅台”的商标赫然在列。业内认为,茅台如此钟情“国酒”,意在强化其行业老大地位,同时提高国酒门槛。(据8月2日《深圳晚报》)
从2001年到2010年,贵州茅台先后9次提出“国酒茅台”商标的申请,其中5次被驳回。此次从申请到通过初审,也经历了两年。茅台酒为何如此执著地走“国”字化道路?无非是“利益”驱动。国酒应是最高级别的酒。一旦“国酒茅台”注册成功,茅台就名正言顺地成为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其品牌效应无疑会给茅台带来“滚滚财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白酒行业极力反对茅台注册国酒商标,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一旦茅台拥有了“国”字招牌,成为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其他白酒就只有低三下四、俯首称臣的份儿了。
前几年,山东人提议将泰山定为“国山”,安徽人首先不干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比泰山厉害,要定“国山”当定黄山,而不是泰山。此次茅台注册国酒商标,山西汾酒就站出来证明,汾酒才是新中国成立时第一次国宴用酒,如果定国酒应该是汾酒,而不是茅台。其他泸州系列,如国窖1573,据说也很不服。
但是,假如“国酒茅台”商标注册成功,后果也不会太严重。像五粮液以及泸州系列同样走高端消费路子的白酒,价格并不比茅台低,卖得也不比茅台差。而走低端消费路子的白酒,因为各有各的消费群和市场,就更不会与茅台争了。广大消费者虽然比较认同知名品牌,但更看重的是商品的品质以及市场号召力。就算茅台成了“国”字号,如果企业不能坚守品质第一,不能维护自身社会形象,消费者也不会买它的账。当年“三鹿”奶粉算是“金”字招牌了,又是国家免检,又有名人代言,但企业自己不争气,没能做到洁身自好,还不是说毁就毁了?
所以,对于“茅台国酒”商标注册一事,应理性看待。就算注册成功了,也说明不了什么。其他白酒企业没必要诚惶诚恐,提心吊胆,经营好自己的品牌最要紧。倒是茅台酒自己应该多自省自警:即便是披上“国”字旗,也不要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不要“让普通百姓喝得起茅台酒”的承诺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