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东坡是一个未被人熟知的地方,直到2001年我国政府才首次组织科考人员和记者,对它进行科学考察。珠峰、马卡鲁峰、高原草甸、高原湖泊、冰川、原始森林、兰花……在这条环线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艳丽的杜鹃花、巨大的柏树、浓密的沙棘树,时隐时现的飞禽走兽以及瀑布、湿地和湖泊,无限风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美妙而奇异的自然画卷。山谷内景观资源极为丰富,以徒步生态科考旅游为主,并与尼泊尔巴隆国家公园相连,成为世界一流的环珠峰跨国旅游极品线路。当然最大的诱惑,是在山谷里可以从东坡看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及洛子峰和马卡鲁峰的壮丽景观。蔚蓝的苍弯下,雪峰格外醒目,美丽的旗云景观犹如平视。由于角度、距离的差异,珠穆朗玛峰显得秀美、洛子峰显得娇柔,而马卡鲁峰则壮丽异常。
接近雪峰
从珠峰北坡大本营出发,乘车去往曲当乡,那里就是珠峰东坡徒步的起点。一路都是荒凉的大山,河谷越来越宽且深,每当一片绿色出现,那就是几户人家的村子,青稞泛着波浪,油菜花鲜黄耀眼,彰显出的生命力与黄褐色的荒凉形成鲜明对照,令人有种很奇异的触动。
大约三小时后抵达曲当乡,住在珠峰招待所,一个很大的院子,房间设施很简单,但对于徒步者已经足够。边防检查出了点问题,要求一定要写曲当或者卡达乡,只写珠峰大本营不行,最后通过我们的向导扎西跟曲当乡的关系,由乡长出面做了担保才得以通过。
睡醒一觉就要开始真正的徒步了,司机送我们到几公里外的村子,从那里租了牦牛和马匹,把所有装备行李从车上搬下,再一一放到牦牛背上,我们轻装前进,只背自己的随身小包。
这是轻松的一天,中午11点出发,爬过一个缓坡,大约下午3点到达宿营地—一片平缓的草场,扎西说这里的名字叫“热布”。午后的阳光明媚灿烂,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天的阳光是多么宝贵,只是很奢侈地坐在折叠椅上,泡茶、午睡。晚饭上来的时候我们都惊讶地大叫,扎西做了三菜一汤!徒步之后,能有这么丰盛的热菜热汤吃,一边户外一边享受,简直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晚餐!我们吃得盆干碗净,饭后大家坐在餐厅帐里泡茶聊天,听领队讲他的登山经历和各种古怪的故事,钻进帐篷之后还有人探出头来看星星……这种种浪漫的感觉好像跟珠峰徒步这样的字眼完全不搭界。
马卡鲁与兰花谷
徒步的第二天。夜里下了雨,山谷里一直云雾环绕,好像是对前一天轻松路程的补偿,今天的路走了很长。
9:30就出发,爬过第一段缓坡,不久就看到名为晓乌措的漂亮湖泊,因为风景太美,留恋不前,我们几个落在后面的队员决定在美景中吃路餐,还喝了老聂带的威士忌,我们的原则就是:面对美景一定要有美酒佐餐!
等我们享受够了,准备启程才发现,我们已经走到晓乌措的尽头,前面无路可行了!领队和老聂上山探路和观察地形,我们突然听到扎西在对面的山坡上呼唤,同时我们也从地图上看出两个湖之间的小路,于是兵分两路向扎西靠拢。
接着开始攀爬大陡坡,几乎要仰视才见的那种角度,用了整整一个小时才到达经幡飞扬的垭口。回首俯瞰晓乌措和不知名的小湖,仿佛挂在天边,牦牛队正在陆续上山,与湖水相映无比壮观。过了垭口开始一路下坡,往峡谷直插下去,大约两小时后到达谷底,在浓雾散开的一瞬间,马卡鲁峰如从天降,露出一角,峡谷对面的峭壁猛然撞到眼前,俯瞰脚下峡谷如临仙境。
沿着谷底石滩又前进了两个小时才到营地,一路鲜花盛开,一直在各种石头上跳跃行走。营地四周开满了二月兰,溪水边的黄色野花也鲜艳着,因为我们大约是第一队在这里露营的徒步队伍,我们决定将这里命名为“兰花谷”。
雾里探雪峰
早晨起来雨终于停了,收拾起潮湿的一切。第四天的路程短,将近11点才出发,不久路过一个美丽的湖,湖边鲜花盛开,松林层层,完全是一番尼泊尔珠峰南坡的景象,和北坡简直判若两山。湖边有块牌子,从这里我们要开始上山,如果沿着沟谷一路下行就是著名的嘎玛沟,而我们走过的路是嘎玛沟的上段。
从4100米到4600米,先是穿越松林,然后是平缓的草坡,植物变化显示着海拔的提升。上到坡顶,我们看了向导旺增手机上的图片,如果没有云雾,我们就已经站在一列雪峰对面,马卡鲁、洛子峰、珠峰一字排开,著名的雪山就耸立在峡谷的对岸,但一切都止于幻想,雾又浓了起来……短暂的下坡后又是一个高山小海子,碧绿可爱,然后又是上坡,过了高点就是今天的宿营地——夏浓,在一片平整的草场上,雪峰依然隐藏在云后面。
晚饭后去了附近牧场的一户人家,给他们送了吃的和一些药品,让扎西帮忙翻译。夫妻俩养了几十头牦牛,每天都要给牦牛挤奶,所以牛奶和酥油是他们的主要食品。帐篷里只有一个火塘,女主人煮牛奶和茶给我们喝,三个孩子很听话地围坐在旁边,小女儿长了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明亮地闪着,我们的队员晓莉把自己的紫红色围巾给她围上,简直太美了!
第二天一早,终于见到了久违的蓝天!甚至阳光都出现了,帐篷也终于完全干燥,感觉很舒服。随着一个又一个缓坡的上升,每一次回首都能看到那些路过的小海子,好像漂浮在云中。中午12:00我们站在了马卡鲁和珠峰的观景台上,4700米的汤湘。不负我们苦心的等待,依仗昨天送医送药的好人品,马卡鲁峰巨大的身姿终于出现在眼前!如此之近,如此巨大,它脚下的山谷向着无限远延伸,那便是珠峰东坡大本营的方向。云雾像捉迷藏一样与我们周旋,一会满山满谷,一会又消散殆尽,让我们这群人一会儿失望,一会儿尖叫。一直盘桓到下午两点多,才不舍地离开。
一路在4600米左右的高度上上下下,走着走着,突然冰雹打下,大如黄豆,一阵紧似一阵,而且越来越大,并且开始雨水和冰雹交织,因为出发时以为是晴天,没穿防水衣物,很快就被打湿,裤腿也变得泥泞不堪。就在狼狈时看见一个身影打着小花伞走来,原来是老聂雨中送伞……
扎西带着马夫们走得快,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抵达营地——措学仁玛,当我们到达时已经看到支起的帐篷,赶紧跑进去挂起淋湿的衣服。等一切安顿下来,静下心来四周一看,我们的营地又是如在仙境,前面一列雪山,背后一片湖水,彩色的帐篷安然在雪山之下!
今天扎西做了三大盆菜,高压锅里米饭的热气还没散尽,就被一扫而光,我开始还在不停拍照,突然发现形势不对,同学们毫无谦让美德,赶紧放下相机,抢得一碗,再看盆中已所剩无几,恶劣的天气原来可以增加食欲!风子索性捧了个盆盆坐在餐厅帐外的石头上独自享用……扎西走进帐篷时完全惊呆了,几分钟之内所有盆盆都见了底!也难怪,扎西真是个好厨师,在4500米以上的海拔能烧出如此美味。
翻越垭口
第六天要翻越5300米的垭口,是徒步以来强度最大的一天,而我们就在小雨中出发了。一上路就开始无尽的攀升,上升500米之后开始有隐约的头疼,用小步慢行的方法,倒也并不很辛苦。从高处回望我们的营地,最多的时候能一眼望到五个海子,如天湖一般,算一算我们已经经过了11个大大小小的海子。
登上垭口是12点整,雨停了,巨大的岩石上经幡飘扬,大家在玛尼堆和经幡下进行各种组合各种姿势的合影。在垭口的背风处吃了路餐,然后开始下山,又开始雨水相伴,路是又长又陡的碎石坡,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可以避雨的半山洞,大家鱼贯而入进去避雨,并命名为“山顶洞”,吃掉背包里的巧克力,轮流喝了威士忌,这次可不是因为好景需要好酒配,而是太冷了。
休息一个小时后雨小了一些,明明看到远处坡上有阳光明亮的影子,我们头顶上却永远是雨水。下午六点半终于到达宿营地,一片干净而平坦的草坪。需要擦拭帐篷里的每个角落,用水瓶灌上开水当熨斗用,烘干淋湿的睡袋。晚餐时老聂拿出从昆明带来的新鲜火腿,加上扎西做的四菜一汤,这一顿实在太丰盛了!我们坐在河谷边青山下,风景如画地共进晚餐,回想路上虽然辛苦,虽然下雨,但依然有令人惊艳的风景,这样神仙的日子即将结束了。明天我们就要返回日喀则,每个人都开始幻想热热的洗澡水了……
最后一天,两个小时的轻松路程后,我们回到出发的起始点,车已经在等待。上车不久,跟随我们的一个小背夫就开始晕车呕吐,在整个徒步路上,两个小背夫一直欢蹦乱跳,高原上长大的藏族孩子,爬山路、赶牛马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路上跟我们跑前跑后,到山上河谷里去寻找走丢的牛马,他们完全没有辛苦疲劳的感觉,可一坐上车就不适应了……有个家伙很得意地说:“原来他们也有弱点啊!”
在曲当乡和马夫们告别,虽然我们之间的语言交流不很顺畅,但一路上多亏有他们带路、赶牛、照顾,无论对于成功的登山者还是普通的徒步人,他们都是默默作着贡献的无名英雄。
徒步行程攻略 D1 | D2 | D3 | D4 | D5 | D6 | D7 | D8 | D9
从拉萨出发可顺便游览羊卓雍错、卡若拉冰川、日喀则,两天时间抵达珠峰北坡大本营,同时进行高原适应,第三天徒步五公里至5200米的登山大本营拉练,然后乘车来到徒步的起点曲当乡。
D1:曲当乡(海拔3700m)—优帕村—营地(4200米),适应性徒步,三小时。
D2:营地(4200米)—小乌错—-小乌拉山口(4900米)—兰花谷(4000米),7至11
D3:兰花谷(4000米)—夏浓牧场(4200米),可以看到壮丽的马卡鲁峰(8490米)。
D4:夏浓牧场(4200米)—俄嘎(4600米),约七小时。
D5:俄嘎(4200米)—白当(4600米)—珠峰东坡大本营(5200米)—白当,约七小时。
D6:白当(4600米)—俄嘎—汤湘观景台,六小时。
D7:汤湘—措学仁玛(4900米),五小时。
D8:措学仁玛—朗玛拉(5344米)—伦朱林营地(3900米),6~8小时。
D9:伦朱林营地—伦朱林村—优帕—曲当乡,六小时。
从曲当乡乘车,两天时间回到拉萨。
户外探险提示
1.线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多变,物种丰富,人迹罕至,极具魅力。由于东坡线路目前走的人不多,全程没有补给,一定要请向导和马帮,跟随有组团能力的俱乐部或领队。
2.徒步需6~9天,徒步距离约120~150公里,最高海拔5400米。
3.最佳季节:每年6月初到10月底。
4.特别提醒:因路况复杂,有诸多不确定因素,建议预留1~2天的机动时间。
5.关于装备:要准备大小两个背包,大包可交给背夫,小包随身装食品和水等。准备羽绒睡袋、轻便的羽绒服或羽绒内胆;冲锋衣裤、抓绒衣、舒适的登山鞋、两到三双厚户外袜、抓绒帽和太阳帽、手套;登山杖、防晒用品、墨镜、头灯、小刀及常用药品。相机要带够内存卡和备用电池,山上充电比较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