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这个字眼似乎有点严肃,联想起古代的“三从四德”,令人不禁感到压抑。其实不然,现代家庭在遵循夫妻平等的原则下,自然也需要一些彼此默许的规则。
“自由主义”VS“马列主义”
琳和老公结婚前已经同居了一年。结婚后,两人总结了一年同居生活的点点滴滴,决订来个家规约束一下。毕竟结婚和同居不同,琳跟老公结婚当晚还真有一纸婚书把两人一生一世牵起来的想法,所以琳和老公都认为订家规势在必行。
只是两人都好自由,被人规定着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总归不太舒服。于是,老公提议,各自给自己订个规章制度。
琳觉得那几天她和老公上班下班都在动脑子,怎样给自己弄份看上去既有约束力又不会“伤筋动骨”的家规。琳喜欢管钱,喜欢购物,喜欢烧菜,不喜欢洗衣服,不喜欢所有跟洗有关的事情;老公喜欢玩游戏,喜欢上网,不喜欢跟家务沾边的事情。
琳给自己定了每个月购物的次数和钱数,老公也给自己定了每周上网玩游戏的次数和时间。双方还约定琳管钱,条件是每年让钱至少有10%的增值。而家务,想来想去还是准备出钱包给钟点工。
执行家规前几天,琳把卡刷爆了,老公也狠狠玩了一个通宵游戏。两人都说这是最后的疯狂,彷佛是最后一个单身日。家规执行当天,两人好好在外吃了一顿,说是庆祝家规的顺利执行。回到家,两人看着电脑打印出来的家规,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爽——都是自己心甘情愿订出的,实施难度也不大。这份家规,从此成了家里的“基本法”——可以修订,但不伤筋骨,一直执行到现在。
解读:人喜欢把自我无限放大、无限美化,在家庭中也会有这种倾向:最好对方样样顺着自己来、跟着自己的节拍走,那些“坏家规”最好给对方规定100条,限制得死死的。可是,这样的家规没有尊重,没有平等,怎么可能施行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都懂,与其定家规的时候去给另一半约法几章,还不如大家都来个自我约束。这样,只要家规定出来,就能施行,施行后矛盾也会少。
锦上添花VS釜底抽薪
敏的老公有自己公司。他是个喜欢交际的人,朋友一大堆,常常今天见这个朋友,明天会那个客户。
敏的心里就不大舒服,她老觉得她在和很多人分享老公。有一周,老公又是好几天都晚回来,敏就发狠给老公订了3条家规:回家不能晚于7点,一星期出去不能多于一次,朋友电话不能打到家里。敏是老公当初很用心追来的,既然爱老婆,他能忍则忍了。
但这样的家规在天性面前实行起来就会走样。老公可以不为朋友出去,但客户总不能不见。有几天,老公为了一个大单子一连陪了好几天客户,敏就不开心了。当晚老公回家后看到敏睡在了客厅地板上,任老公怎么劝都不睡床上,老公去抱她,手臂还被她抓了很长一条痕。
老公也生气了,不理她。这样睡了两天,敏感冒发烧了,可她还坚持睡在客厅。老公实在不忍心了,叫来敏的父母做劝说工作。于是,敏的妈妈给女儿出了招。
敏给老公重新订了规矩:以后老公出去必须带着敏。这样敏本来无聊的生活倒也添了乐趣,和老公一帮朋友的交往时她还帮公司接了两个单子。
解读:一般订苛刻规矩的那个往往是家里比较弱的一方。由于缺乏安全感,弱势的一方往往需要通过家规约束另一半来获取安全感。但订家规是为了让生活锦上添花,如果只为剥夺彼此的乐趣,家规订得咄咄逼人,不仅施行难度大,更有可能伤害彼此的感情,使婚姻分崩离析。把家规订得幽默点,或者从易到难把自己的不安坦诚地告诉对方,同时告诉对方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安心,然后由对方去订约束自己的家规,如此家规才会更有效。
激赏机制VS恶言相向
丁磊的妈妈是名教师,颇懂心理学。丁磊在妈妈的鼓励下考上大学,跨进著名公司,娶了能干的贤妻。今年年初他被升任为总监,事业和家庭一样都没拉下。
丁磊深知鼓励的力量。和何颖结婚时,他对自己立过一个不成文家规:一切以鼓励为主,宽容宽容再宽容。
何颖刚开始时会对丁磊吹毛求疵,说他只知道加班,不管家里;说他没有情趣,周末没有节目。丁磊总是主动承认错误,尽量把工作带回家做,周末也会尽量抽空陪何颖会朋友。
何颖闲话少了,丁磊马上表扬,说何颖现在真好,“知道老公辛苦,懂得支持老公工作了”;或者说何颖真体谅人,周末懂得让自己在家休息而不是拉着自己让陪东陪西了。刚听到这话,何颖也只当耳边风,还说丁磊给她灌迷魂汤。时间长了,成了习惯了,何颖反过来夸丁磊了,说他顾家,会赚钱给老婆花,疼老婆。
两个人夸来夸去,都发觉关系更好了,对方身上原先的那些小缺点也一个个消失了。
解读:几乎每个家庭都或多或少地有些家规,有些家规可能并没成文,只是一些两人之间的潜规则。所有的家规,在执行过程中鼓励是最不可或缺的,一旦对方在严格执行家规,另一方就得嘴巴比蜜甜、夸赞不离口。这样,对方就有了继续执行家规的动力,而且你会发觉实际他/她可能做得比你想要的还多。如果只是一味盯着对方执行不到位的地方,冷嘲热讽或者恶语相向,这样的家规不订还好,订了只会把两人的关系往死里拉。
奖惩分明VS无效家规
倩倩和老公是大学同班同学。结婚一个月后,倩倩就发现老公花销很大。刚开始时她也没当回事,认为老公都是请朋友,朋友多好办事么。但几个月下来,她发现两个人的工资根本不够用,已经开始动用她的陪嫁钱了。她对老公说,老公也没在意,不过还是跟她一起拿纸列出了上个月所有记得起来的花销。结果,两个人发现很多钱都是没必要花的。于是她给老公规订了每月1000元的零用钱标准,还给老公规订了每星期至多只能请一次朋友。老公一口答应。
但豪爽惯了的老公怎么可能说收手就收手!一星期过去,他已经把1000元零用钱花得所剩无几。老公把剩下的一点钱买了几个倩倩爱看的电视剧光盘。老公小算盘打得很好——这些光盘100元不到,却可以让老婆看得天昏地暗,哪管他什么时候回来?而且乘机还可以讨好倩倩,再讨得一点“活动经费”。果然,那天倩倩又给了他500元。一星期不到,500元也所剩无几了,老公又软硬兼施地从倩倩那儿讨得500元,最后老公问同事借钱来请朋友客。第二个月,老公的工资到倩倩手只剩下三分之二了。
为此,两人大吵了一架,还动了手。最后,倩倩回了娘家。后来,倩倩吸收闺蜜的提议,规订老公每月交到家里的钱不能少,每个月增加到1500元的活动费用,花超多少,罚款多少,罚款当做倩倩零用。同时,每星期老公请客次数不变,若增加次数则上家来。倩倩自己不想受累,请了个钟点工。结果,老公每月的那点罚款从一开始可以给倩倩买名牌护肤品,到最后倩倩只能买买油盐酱醋。而老公的朋友都说倩倩大度,可以请朋友到家来玩。其实倩倩心里想,在家里再怎么闹总比放他出去要安全。
解读:既然制订家规,就得执行。若订了家规不执行,或者执行了也只是敷衍了事,不如不订。婚姻中的家规不是婚姻中的法律,得有奖惩制度,但奖惩可以幽默点。像罚买礼物或者倒立几分钟之类的,即增进了感情,也锻炼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