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记:
我是那种“谈寒色变”的人,天气一冷,我的手脚和全身就会特别凉,夜里盖两床被子还是觉得冷。我找了一个貌似中医的人给诊了脉,说是身上有寒气,让我吃中药。晕,那个中药的味道可想而知。不想吃——太苦,更不想闻。我一直就这样受着,默默地忍着,没想到刚30岁,身上的毛病还挺多,纠结、无助、茫然、压抑……此刻,我深深体会到了那句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啊,女人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拥有一切,否则家产、金钱全部是男人和“小三”的,就连孩子也得跟着受罪。作为女人,下手要狠,要学会保养自己;吃好、喝好、穿好,美丽、年轻才是最好的通行证;要善待自己、爱惜自己,更要保养好自己的身体。
天气一冷,很多女性也马上变成了“冰山美人”,四肢不温、手脚冰凉,即使家里有暖气,空调开到足够大,依然每日每夜跟寒号鸟一样不住打哆嗦。
西医认为,手脚冰冷主要是由于末梢循环不佳,整体循环变差导致的。末梢循环不佳,手脚就发出感到寒冷的讯号,提醒身体要做一些改变。
中医则认为,手脚冰冷其实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当身体出现气虚、血虚、气滞、阳虚等问题,加上气温降低,使得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出现手脚冰冷的现象。
在冬季手脚冰凉这个问题上,西医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中医则可以辨证施治。习惯上,人们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冬季进补以振奋身体阳气来纠正手脚冰凉,但是,中医专家提醒,冬季进补要根据体质进行,体质不同,补法也不一样。
体质不同补法各异
1.偏冷体质:热补法
冬天人体温度较低,若是体质偏冷,如气虚、血虚、阳虚等,就容易有手脚冰冷的情况。这些人适合使用一般的温补法,可以多吃一些性平、性温热的食材,少吃让身体发冷的寒凉食物,并搭配适量的药膳,慢慢调养成气血顺畅的好体质。
2.偏热体质:温补法
如果体质比较燥热偏阳,四肢不容易感到寒冷,再采用温补法的话,会越补火气越大。
这类体质的人一般不需要进补,只要加强补气的食物即可,如羊肉、牛肉、枣子等都有很好的调养补益效果。
此种体质的人如果想吃冬天常见的姜母鸭、麻油鸡等食膳时,建议搭配凉性的食物中和一下。至于平常,只要吃一些平、温性的食物以及热呼呼的汤汤水水即可暖暖过冬喽!
中药暖身“四大名补”
一、阴虚——冬虫夏草
食谱:虫草全鸭。
取老公鸭1只、冬虫夏草10克。鸭去毛及内脏,将鸭头顺颈劈开。将冬虫夏草数枚装入鸭头和鸭颈内,再用棉线缠紧,余下的和生姜、葱白一起装入鸭腹内,放入盆中,注入清汤,用食盐、胡椒粉、料酒调好味,密封盆口,上笼蒸约2小时。出笼后拣去生姜、葱白,加味精。
二、阳虚——鹿茸
食谱:鹿茸小米粥。
鹿茸研末,每次取1克,放小米粥内服用。
三、气虚——人参
食谱:人参茶。
将人参切成薄片,每次取2~3克放入杯内加开水,浸泡1小时后便可饮用,饮完后再加入新水,如此循环。最好12小时内服用完毕,最后嚼服人参片。参须、参花、参叶亦可泡水当茶喝。
四、血虚——阿胶
食谱:阿胶冰糖煲芝麻。
取阿胶500克,浸在1500克黄酒内。胶块散发成海绵状后隔水蒸成液体,再趁热加冰糖1000克,当糖与胶溶为一体,然后加入炒熟的黑芝麻及敲碎的核桃肉各适量,制成黏稠膏体,每日早晚各取1~2匙,以温开水送服。
延伸阅读:天冷别总围在火锅旁
冬季暖身,很多人喜欢吃火锅。就着翻滚着的热气腾腾的锅底,涮几片羊肉或虾丸、鱼丸,既解馋又暖和。然而,凡事“付出总有回报”,很多人天天吃火锅御寒,结果身体闹情绪了,或是拉肚子,或是上火起疖子。经常吃火锅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不利影响,所以,冬季御寒不要总围在火锅旁。
一、引起高脂肪、高血压。
火锅里有多少油大家有目共睹,这个就不必细说了。清汤火锅还好点,如果是川味火锅,那简直就是在喝油呀。这么多的油脂吃进你的肚子里,我说不会引起高血脂、高血压你信吗?
二、胃肠功能紊乱。
荤的、素的,白的、啤的,一股脑儿全下了肚,我们的胃肠可没有分拣功能,不知道哪是“可回收”的,哪是“不可回收”的。最后,不管荤素,全在胃里成了“大杂烩”,如此一搅合,胃肠功能不紊乱那才怪呢。
哪种体质的人不适合进补?
1.如果有面红耳赤、口干舌燥、舌苔厚黄、便秘等症状者,皆属体质燥热、容易上火的人,切忌温补,以免火上加油。
2.有感冒咳嗽、发热症状,以及皮肤搔痒、有红疹情况者,也不宜进补,否则会加重反应。
3.心血管疾病患者、肾脏病、糖尿病、痛风、肝胆疾病的人,补品中的高热量浓汤、肉汁与酒精成分,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4.女性生理期时也不宜进补,以免增加排血量,造成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