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21世纪课程探析

2012-04-29 00:00:00马艳乐
世界教育信息 2012年1期

21世纪以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各国开始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这一趋势下,澳大利亚政府采取了具体措施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澳大利亚21世纪课程改革的背景

受联邦体制的影响,澳大利亚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实行校本课程,州政府和学校在课程开发中具有相当大的决策权,为改善这种决策权分散的局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两个方向进行尝试,以加强国家对课程的管理,适应多元化时代的需要。

2000年5月,澳大利亚课程组织第七届全国大会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理念——全球化课程(World Class Curriculum),提出未来课程的设置要有全球化观念[1],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思考教育国际化问题,重新构建本国中小学课程体系,使学校教育适应21世纪信息化时代发展的需要。这一课程理念的提出也标志着澳大利亚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

2007年,澳大利亚国家教育专业协会课程常务委员会(The Curriculum Standing Committee of Nation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CSCNEPA)颁布《为所有澳大利亚学生开发21世纪学校课程》(Developing a Twenty-first Century School Curriculum for All Australian Students)。这一文件为澳大利亚国内一直存在的有关课程实施运用国家方法的争论提供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它系统阐述了国家方法对学生成绩所产生的作用,并且提出了21世纪课程应该使所有澳大利亚学生具备哪些素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

在全球化背景下,21世纪课程的制定也要考虑澳大利亚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社会学者所提出的当今世界的特征阐释了21世纪课程开展的国际背景[2]。一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力量将更多地集中在中国和印度。澳大利亚公民需要认识到其国家在21世纪所处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二是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企业家和雇员都要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三是能源短缺、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全球化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因此公民需要具备有关世界环境和国家环境的知识,并且愿意为了可持续发展而改变生活习惯。四是国际安全。公民要有参与国家和国际安全事件的能力,理解建立同盟国的必要性,并清楚国家之间产生冲突和不信任的原因。五是劳动力国际化。移民人口的增加使工作人员来源多元化,面对来自不同文化、国家的工作伙伴和工作对象,公民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意识、较强的外语能力和复杂的人际交往能力。六是知识经济成为更多财富和工作机会的源泉。以上背景也表明,21世纪课程应该帮助年轻一代掌握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更好地开展21世纪课程指明方向。

二、澳大利亚21世纪课程的目的

从国际角度讲,21世纪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国际背景下,通过在校学习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澳大利亚国内背景下,21世纪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加强社会文明和民主参与,促进公民个人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并为学生的世界公民身份做充分的准备,这些目的立足于教育必须确保所有学生能为21世纪生活做准备的基础之上。

21世纪课程应该使所有学生能够对形成社会经济和社会信仰体系的因素有所了解,并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个人的技能和能力。然而,21世纪课程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在课内外的经历,包括课堂参与的情况、高质量的教学过程以及21世纪课程对促进平等、社会公平和社会参与、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美德的贡献程度。也就是说,21世纪课程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因此课程的设置要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以适应多元化需求。

由于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所有学生都有获得学习相同课程内容的权利。基于公平的需要,21世纪课程的制定考虑到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边远地区的学生、母语非英语的学生以及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同时,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学生所学的课程应该使他们具备以下能力[3]:一是能够接受和表达书面或口语形式的复杂观点,且能够具备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和使用多种媒介展示不同形式信息的能力;二是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帮助他们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建立一个包容他人、维护自己和他人幸福的价值观框架;三是可以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类社会中的心理学知识和哲学知识;四是通过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哲学史、科学和技术对世界的影响来理解科学和技术;五是熟知文化和艺术,并了解对文化生活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六是具备全球化视野,将自己看作世界公民,能够熟练运用第二语言,并认可其他社会文化;七是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责任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实施21世纪课程的目的是要使所有的学生成为喜欢学习、有所成就的成功学习者;成为能够享受安全健康生活的自信个体;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三、澳大利亚21世纪课程的实施

澳大利亚实施21世纪课程所采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分享,包括分享材料、资源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二是合作,即州政府、少数民族地区和联邦政府在对符合21世纪需要的正规课程中的概念界定上达成一致;三是国家课程的开发,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有关部门致力于合作开发国家统一课程以分享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这三种方法都体现出国家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然而,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的一项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实施21世纪课程采用的方法对高年级课程内容和标准的制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课程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工具和学习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态度、技能和价值观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帮助学生成为有思想的公民,并促使他们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1世纪课程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为满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需求,澳大利亚在课程实施中关注学生所处的学龄段和课程本身的性质。

具体而言,在小学阶段,课程内容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学习工具,而且要理解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同时也要关注自身态度、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中学阶段,课程呈现多样化趋势,学生需要发展深入的知识和技能、创新能力、灵活思考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国家开发和实施课程的方法必须满足这些能力发展的需要。

四、澳大利亚21世纪课程的特点及启示

(一)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统一

面对新世纪国际竞争的压力,世界各国纷纷进行了课程改革。澳大利亚实施的21世纪课程真正实现了联邦与州之间课程的相互合作与认可,国家制定的统一的课程框架得到了大部分州的支持,虽然在国家对课程的决策权方面存在争议,但经过国家课程开发者的努力,最终形成了分权型、民主化的管理体制格局。

澳大利亚实施21世纪课程,也显示了国家在课程开发中愈加重要的作用,克服了校本课程在设置和实施过程中的分散、脱离社会实际需要的特点,实现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一。

在我国,由于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面对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改变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体系,将权利适当下放到地方和学校,鼓励学校根据自身需要和学校特色开设具有特色的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要做到课程设置的统一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统一

在历次的澳大利亚课程改革中,虽然联邦和各州的具体目标各不相同,但是国家和州始终将课程改革目标定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以学生能力为主线成为澳大利亚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目的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社会中,并促使教育和政治经济的紧密联系。澳大利亚21世纪课程对学生的能力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除了要具备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个人态度、技能和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竞争的需要。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公民,也要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国际公民。这一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现时与未来之间的矛盾。

在我国,虽然国家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对基础知识学习外的其他劳动技能课程的学习作了规定,但是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在课程实施中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大多数学校开设了技能课,但是这些课程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因此,要加强对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并加强国家对课程实施的监管力度,以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五、结语

澳大利亚21世纪课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规定了所有澳大利亚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以及如何实施21世纪课程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目标。国家则在21世纪课程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扩大知识面。21世纪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为澳大利亚未来的课程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的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筝

参考文献:

[1]冯生尧.课程改革:世界与中国 [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3]Developing a Twenty-first Century School Curriculum for All Australian Students [EB/OL]. http://www.acsa.edu.au/pages/page506.asp,2011-12-1.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张力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