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单词、句子、段落的架构过程,更是一个受到诸多文化因素制约的交际活动。写作的整个思维过程融入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观念,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渗透到写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如词汇、句子结构、语篇组织、表达方式等。很多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时往往词不达意,有时甚至闹出笑话,主要原因就是通常用母语的思维习惯来表达,忽视文化差异,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维。因此,在英语写作中要想正确地表达和有效地交际,必须进行文化移情。
一、文化移情原则
由罗勃特·费肖尔提出,后经立普斯完善和谷鲁斯进一步发展的“移情”最早是一个美学范畴,是指人们在观察外界事物时,假设自己处在该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的有生命的东西,即把自我的内部活动移入到对象中去。1987年,日本语言学家库诺首先将其用于语言学研究中,指说话人与其所描写的事件或状态的参与人或物的关系的密切程度。
按照顾嘉祖教授的观点,移情除了指觉察并认识他人的情绪状态、情感外,还包括对他人的情绪状态、情感做出正确的反馈或反应。因此,文化移情指的是交际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为保证不同文化间顺利沟通而进行的一种心理体验、感情位移和认知转换,即有意识地超越民族本土语言文化定势的心理束缚,站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中进行思维。它要求交际者尽可能摆脱本土文化的影响,用对方文化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从而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切换,找到二者的文化契合点。
英语写作的各个环节都渗透了文化移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自觉使用文化移情原则,注重中英思维及表达上的差异,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不仅能够强化英语的综合应用,还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文化移情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1.词汇方面的影响
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和联想。在英语写作时,由于缺乏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忽视词汇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没有进行文化移情,很多学生出现各种错误:词义不对等、词汇搭配不当、语用失误等。
(1)词义不对等
由于缺乏对词汇的准确理解,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将汉语词汇直接译成英语,写出典型的中式英语句子。如,Tom is looking at his book.(looking at his book对应汉语的“看书”,英文表达应为reading his book)。英语中很多词汇在语义的内涵、外延及用法上都不可能和汉语一一对应,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差异,学生在使用英语词汇时也会出现错误。如,汉语中的“龙”被看成神物,中国人以龙为尊,但在英语中dragon一词却代表邪恶和祸祟。
(2)词汇搭配不当
在英语表达中,词汇搭配有语法搭配、固定搭配、习惯搭配等多种形式。在英语写作时,如果不能把握这些搭配习惯和汉语搭配习惯的不同,也会出现很多错误。如,汉语的“打”在“打篮球”、“打人”、“打电话”等短语中的搭配,在英语中应分别使用“play basketball”,“beat somebody”,“make a phone call”等搭配来表达。
(3)语用错误
很多学生在记忆英语词汇时,只记词汇的表面意义,忽视词汇与语境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词语蕴含的文化意义,因而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语用错误。如,The government must carry on active propaganda for environment protection.(“宣传”一词在英语中的意义为“传播带有偏见的信息”,具有贬义的色彩,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在此语境下,应使用promotion to)。
2.句法方面的影响
汉语是意合语言,由象形文字组成,句子的构成由内部的逻辑关系来完成;英语是形合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在人称、数、时态、语态等方面存在多种变化,句子的构成依赖于人称、数以及时态和语态的变化,体现各种语言形式的结合。
(1)句子结构的误用
汉语句子的意合特点在句子结构上体现为汉语大多数句子是主题结构。作为形合语言,英语句子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以主谓结构为中心,层层搭架各种反映形式关系的介词短语、动名词、分词、动词不定式等,形成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空间构架。很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忽视这两种句子结构的差异,用汉语表达来代替英语表达。如,He asked the question in a loud voice,no one answered.此句中的并列句应用but连接,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是汉语表达惯用逗号来连接句子,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也大量使用逗号来连接句子。
(2)连接词的误用
汉语的意合特点体现一种隐性的连贯,因此汉语很少使用连接词。而英语句子的构成依赖于大量连接词的使用,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介词、关联词等等。由于这种差异,在英语写作时,学生如果习惯于使用母语的表达方式,会造成很多这方面的错误。如,Because he is not old enough,so he is not allowed to go to school.在英语表达中,because和so只能使用其中之一。
3.语篇方面的影响
英汉思维模式的不同突出表现在写作的语篇结构中。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万物皆有联系,可以从各个相关方面切入主题,因此,汉语的篇章结构呈螺旋形,往往缺乏明显的主题思想,需要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而西方的思维模式将人类活动看作是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逻辑和理性,是直线型的思维模式。因此,英语的语篇结构也呈线型,段落通常以主题句开头,辅以佐证的例句,结构清晰。在英语写作中,很多学生的文章,意思简洁,在用词、语法方面都没有错误,但读起来仍像中文,主要原因是汉语的思维模式影响到语篇结构,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缺少连贯与衔接。
三、英语写作中进行文化移情的有效对策
1.把握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准确使用语言
(1)把握词汇内涵
根据语言学家莱昂斯的观点,每一种语言在词语上的差异都会反映这种语言的社会习俗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在文化方面的显著特征。在英语写作中,不仅要了解词汇本身的涵义,更应准确把握词汇蕴含的文化底蕴。运用词汇的过程也是学习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习俗的过程。只有了解了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才能准确掌握词汇的用法。
(2)对比英汉句式
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英语表达多变化,汉语表达多重复;英语多长句、从句,汉语多短句、分句。在英语写作中,要注意英汉思维表达上的特点与差异,通过对比,领悟两种语言在句式上的差异,学会使用正确的英语句式进行写作。
(3)分析语篇结构
写作要求表达清晰,不仅要熟悉词汇和语法知识,更要提高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针对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文章结构散乱、衔接手段缺失、句式单一等问题,在进行英语写作训练时应侧重语篇分析。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段落结构、语篇的整体布局等,对比英汉语篇结构模式上的差异,并有意识地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自觉使用英式思维模式和篇章结构进行英语写作。
2.形成有效的思维策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写作的过程需要运用思维驾驭语言,因此,写作实践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文化移情,对比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形成有效的思维策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3.培养跨文化意识,自觉进行文化移情
在英语写作中,应有意识地培养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层次即文化移情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进行文化移情,不但有利于交际双方的沟通和理解,更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了解文化差异,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就能够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自觉进行文化移情,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永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与培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
[2] 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立浦斯.论移情作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