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创新重在管理创新,学校如何将创新理念纳入学校管理之中以提高学校效能与教育品质,是学校管理者必须慎思的重要课题。创新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理论的研究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对学校管理现状的理性超越[1]。它强调运用突破性思考创造活动新的价值,不仅包含了革新的策略与过程,更强调创意在其中的发展与应用,意指学校为提升教育绩效,营造能激发成员创造力及创意的环境与文化,鼓励且引导成员参与创新活动,将富有原创性及教育性的创意或点子付诸实践,使创意得以形成、发展,从而建立学校特色及促进学校效能的达成。具体而言,学校创新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创新、课程教学创新、资源运用创新、学生活动创新、校园环境创新五项[2]。本文以自贡市为例进行调查,探讨中小学学校创新管理的现状、实践的困难和可能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学校进行创新管理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四川省川南地区中小学教师为研究样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从川南地区公立中小学中抽取30所学校,每所学校选取10位教师,进行问卷施测。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9份,问卷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261份,可用率为87%。其中,男性教师97人,女性教师164人;兼行政职务的教师35人,兼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的68人,兼班主任的121人,科任教师37人;小学教师178人,中学教师83人;24班以下小型学校教师133人,25~49班中型学校教师42人,50班以上大型学校教师86人;任教学校校长为男性的教师198人,任教学校校长为女性的教师63人。本研究数据管理和处理都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
一、学校创新管理的实施现状
1.学校创新管理现状总体状况分析
如表1所示,在261份有效问卷中,中小学教师对创新管理现状的知觉勾选“良好”的人数最多,其次是“一般”,之后是“优异”,最后是“欠佳”。进一步观察四点量表得分状况,课程教学创新得分最高,资源运用创新得分最低。整体来看,学校创新管理现状大致呈中上程度。
本次调查中的各中小学在行政管理、课程教学、资源运用、学生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管理,且在实践中收到了一定成效,教师对学校创新管理的现状表示肯定。其中,教师最肯定课程教学创新方面,该项平均得分最高,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4]。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加大了课程教学创新的力度,就川南地区中小学而言,近十年来围绕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方式改变主题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大幅度增多,各校在结合本校优势发展特色课程上均有尝试,部分学校成效显著,已有极具特色的学校校本课程。教师参与其中,对学校在课程教学方面的创新管理体验深刻,并给予了肯定评价。但调查同时显示,学校创新管理仍有需要努力的空间,资源运用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自贡市属西部中等城市,总体而言,所辖学校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具体观之,以教学设备资源为例,即使是市区重点学校,也还未实现间间教室有多媒体设备,不少农村学校完全实施的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资源有限是学校资源创新管理的最大限制,学校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分配已有资源、发掘利用资源是未来资源创新管理的突破点。
2.不同背景变项下学校创新管理的差异情形
数据显示:(1)在受试性别背景变项上,男性教师的平均数得分高于女性教师。经由t检验,显示除了课程教学创新、学生活动创新外,男性教师在知觉行政管理创新、校园环境创新及资源运用创新项均显著高于女性教师。此结论与林文胜2006年的一项研究[5]结论一致,但为何出现这种差异,还有待进一步探究。(2)在受试担任不同职务背景变项上,经由单因子变异数分析,除了校园环境创新外,其余各项创新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再以谢斐法(Scheff’emethod)进行事后比较,结果除了在行政管理创新方面,兼任行政人员的教师知觉显著高于兼任班主任的教师外,其余均未达显著差异。而教师若兼任行政职务对学校创新经营的肯定度亦较高,这一结论在不同研究中均得到验证[6] [7],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担任行政职务的教师对学校创新管理参与更高、知情更多,所以对于管理创新尤其是行政管理创新的感受会高于未兼职行政的教师。(3)在不同学校类别背景变项上,经由t检验,小学与中学在行政管理创新及学生活动创新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课程教学创新、校园环境创新及资源运用创新方面,则小学显著高于中学。小学各项创新管理得分普遍高于中学,其原因可能是中学阶段有升学压力,因此在课程教学、校园环境及资源运用等各项创新管理之表现显著低于小学。(4)在不同学校规模背景变项上,经由单因子变异数分析,学生活动创新达显著水平,但进一步以谢斐法进行事后比较,未达显著差异。整体而言,教师知觉不同学校规模的各项创新管理其差异未达.05(p<.05)的显著水平。这表明学校创新管理较少受学校规模的影响。(5)在校长不同性别背景变项上,经由t检验,各项均未达显著水平,表示不同性别的校长在学校创新管理现状上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学校创新管理较少受校长性别的影响。
二、学校创新管理的实践困难
1.学校创新管理在人员方面的实践困难
该向度共计10个选项,即成员心态保守、成员的惯性思维、成员不重视、校长未能积极推动、成员创新知识背景不足、学校成员的创造力未能激发、成员忙于例行事务无暇创新、成员工作压力过大、组织缺乏创造性人才、成员害怕改变、其他。统计表明,教师在学校创新管理人员方面的实践困难部分勾选的次数上有显著差异存在,多数受试教师勾选“成员忙于例行事务,无暇创新”,其次是“成员的惯性思维”及“成员工作压力过大”。
调查显示,成员工作压力大,例行事务多是创新管理实践的突出矛盾,随着频频改弦易辙的教育改革及各种方案的推动、社会及家长期待的提高,教师的工作量日趋增加,若是加上创新策略的配套措施不足,从创新理念的架构到执行、评估都要由教师亲力而为,使其难以承受负荷而转为保守消极,维持原有的惯性思维。
2.学校创新管理在组织方面的实践困难
此向度共计9个选项,即经费不足、未建立奖励制度、学校过于传统缺乏创新动力、科层体质僵化的影响、学校环境过于安逸、未能建立学习与创新团队、学校缺乏创新气氛与文化、没有专责机构、升学压力、其他。统计显示,教师在学校创新管理组织方面的实践困难部分勾选次数有显著差异存在,半数以上认同“经费不足”、“未能建立学习与创新团队”是学校创新管理在组织方面的实践困难。
推动一项重大改革除了成员能在态度上的清楚认知外,亦需要财政的支持。调查显示,中小学实施创新管理的最大难题就是经费不足。中小学的经费来源主要还是仰赖教育主管机关的补助,但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普遍现象又是现实问题,学校能争取的经费直接影响学校创新管理的资源。教育组织的资源,尤其是经费预算的减少,很可能会迫使学校采取开源节流的非常手段,故学校创新管理常流于空有理念,却因资源不足造成无法付诸行动或无法持续推动的遗憾。此外,在现代组织中,团队是创新的最佳单位,是组织学习的小单位,并且将团队学习的共识转化为行动,进而将团队学习技巧与风气向其他团队推广,促成整个组织学习、创新。中小学如果能调整应创新变革的组织,例如组成“任务型团队”或“自主性团队”等,结合学校行政的充分授权与各处室的支持,在校内达到有效推动,那么这个团队对校长和对学校而言都是相当重要的力量。但调查显示,大多中小学“未能建立学习与创新团队”,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忙于教学事务,习惯单打独斗,忽略了组织协作,另一方面的原因源自学校行政,有些学校未意识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未能加以引导和组织,也有学校建立了团队却忽略了团队学习,尚未建立学习组织。
三、学校实施创新管理的有效途径
1.营造创新管理环境,鼓励成员积极参与
创新管理环境包含学校组织气氛和校园环境。组织的气氛即所谓的“一体感”或“归属感”,一个团体的气氛由该团体的心理环境所形成,也是该团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所产生作用的结果。只有全体成员的共同关注、参与才能凝聚创新管理的合力,而在本研究中发现不同性别以及担任不同职务的教师在知觉学校创新管理成效上有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学校在推动各项行政作为及创新时,宜多与女性教师和班主任进行沟通,让女性教师及班主任多了解学校各项创新作为。此外,从本研究得知,成员普遍对校园环境创新有明显知觉。中小学应更努力地创新校园环境,设置教材园、生态区、科学角、网络分享网站等有益创新的环境,营造让学生惊喜与感动的生命校园,让教师能充分运用校园发挥潜在课程、环境的高附加价值,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学校气氛,将加速带动学校创新管理。
2.优化创新管理资源,提供创新管理保障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校本位管理愈加重要,但一般受限于学校规模、资源、时间、人力及经费,因此,学校创新管理应协调所属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将相关创新管理资源整合运用。就人力资源而言,本研究发现创新管理的实践困难在于教师“忙于例行事务,无暇创新”、“工作压力过大”,妨碍了各项创新管理的推动与实践。这主要在于中小学教师除了教学外,部分教师还得兼职行政工作,一方面要教学,另一方面也要忙于行政事务,难免无暇于实践创新或思考如何创新,因此,建议在经费许可下,宜扩大教师或行政人员编制,以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与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致力于各项创新,进而提升教学及教育质量。从物力资源而言,多数受试教师认为“经费不足”是创新管理实践之困难,因此,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多提供经费补助学校进行各项创新,学校须思量学校各层面的优先次序,以将经费运用效率极大化,在有限经费中分配合理份额用于创新管理。
3.建构教师创新社群,促进团队学习成长
学校创新管理是集体参与及合作的结果,有赖于成立学习与创新团队,充分运用教师在团队学习中的专业知能,然而教师往往在学校中因工作繁杂,缺乏共同分享交流的时间与机制,教师之间互动少,彼此之间甚少专业交流。尽管创意可能来自个人的创造力或灵感,但不可否认,个体创造力的培育,创意的实践皆会受到学校文化与环境的影响,因此,通过成员共同的参与和合作,不仅能使成员获得同伴的支持与协助,同时有助于营造学校创新的氛围,激发成员的创造力以及突破现状、接受挑战的意愿与能力。营造自由的、开放的沟通气氛与生活文化,提供教师间对话机会,例如实施工作坊,探讨教学课程问题,推动读书会活动,提升成员专业智能等。此外,教师应打破孤立文化,放弃传统独自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设法转型为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一起合作学习。教师群体中可以成立“学习社群”,对所任教课程及教材、教学技巧和教学效果,不断研究与改进,营造知识分享的学习文化。
4.建立创新资讯平台,通过知识分享提高创新知能
调查发现,不正确的观念是学校创新管理不可忽略的困境,鉴于创新管理观念是引领学校教育人员创新管理的动力,因此,学校有必要积极开展各项研习与训练活动,制定学校本位的教师进修计划,以提升成员在推动创新管理过程中所应具备之各项知能。研习进修内容则应包含创新管理基本学理概念、设计创新的课程教学、信息创新设备的操作能力、观摩绩优创新管理学校、实务经验相互分享交流等。从深层次意义上讲,观念的不正确源于教师是否有合理的观念来源途径。本研究显示,不少学校尚未有创新管理的专责职构,如科研室等这些有助于明确创新观念的组织。因此,建议学校设置专职机构或人员整理搜集最新讯息与分类索引,并提供咨询服务,有效运用创新管理资源建立特色,提升其竞争力;也可以固定举办教学创新与行政革新之论坛或研讨会,在研讨过程中,不分资深或资浅、没有上司与下属,去除阶层权力,纯粹讨论创新议题,如此,可以激发成员想出许多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或行政效能的创意,将所得创意储存在“创意银行数据库”中,作为进一步研发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程振响.创新管理: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发展研究,2000(12).
[2] 秦梦群,濮世纬.学校创新经营理念与实施研究.教育研究与发展期刊,2006,2(3).
[3] 吴清山,赖协志.国民中小学学校创新管理现状、阻力与因应途径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2006(141).
[4] 徐瑞霞.台北县校长领导行为与学校创新经营之研究.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5] 林文胜.桃园县国民小学校长转型领导与学校创新经营关系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育行政与评鉴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6] 林虹妙.台北市高职学校创新经营之调查研究.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
[7] 姚欣宜.台北县国民小学学校支持创新经营与学校创新气氛之研究.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
(责任编辑:付一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