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画点滴杂谈

2012-04-29 00:00:00程多多
中国收藏 2012年9期

我从小在家里跟随家父及在艺术学校里跟随绘画老师们学画。因为周围环境的关系,主要学到的都是传统风格的中国绘画艺术。虽说在画插图或连环画等创作中,也会涉及到不少国外古典或现代绘画艺术的理论及技巧,但毕竟总还是围绕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范畴内,顶多肤浅地接触一下外国艺术作品的表面,从不会去深入探讨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问题,更不会去系统地学习西方绘画及理论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有机会能去国外深造。临行前父亲很坚决地对我说:“你是应该出去看看的,去学学外国的绘画艺术。换一种学画的环境,这对你大有好处”。

于是我就去了美国旧金山,跟随父亲的好朋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教授高居翰先生学习。在他的指点下,我又转校进了旧金山艺术研究院攻读洋人的现代美术。这是一个完全用新的概念来进行绘画教学的艺术学院。用现在的流行词汇来描述,是一所非常“摩登”的学校。表面上看起来,学院内外好像与别的艺术院校没什么大的差别。但在具体的教学和学生的作品上来看却是另辟蹊径的。这对我这个从小就受传统中国画熏陶的中国学生来说,冲击之大可想而知。而高居翰教授认为我就是应该接受这样的冲击,因为我所学的太过传统。直言不讳地说,他真的很关心我,不仅是在生活上,在学业上也是如此。光凭选学校这件事上,我后来逐渐切身感受到受益匪浅。他真是一位好老师。

而在他的东方古典绘画教学的课堂上我又接受到了另外一个冲击。那时,他经常邀我列席旁听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硕士生的课程。就是在那些课堂上,我居然可以学到另外一种研究中国传统古典绘画的途径。

这是一种德国式的研究方法,我能感到其理论基础非常科学。更令我感动的是,作为外国人,对我们的传统艺术竟然如此着迷以及了解得如此透彻。比如他(她)们可能对中国的草书认字并不多,却可以通过研究其用笔、气息、布局等等得出结论是某位古代名家所写的,而且能做到八九不离十,真使我惊讶不已!同样,他们对中国古典绘画作品也研究得极其到位。

当然,我所指得这些洋人是对中国艺术怀有特殊感情者。我想,他(她)们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真可以说胜过不少中国人。这并不是认为大多数洋人懂和了解中国艺术,而是大多数外国人对中国真正的传统艺术是好奇和喜欢的,并且在正确引导下可以做到非常能欣赏的。问题就在于,看我们自己如何引导了。我有一次在美国中部的丹佛市参加该市中国文化周活动,内中的重头戏是有一个国内来的中国绘画作品展览会,由国内有关权威单位和丹佛市政府一起合办。我因为由丹佛市的邀请也有作品参展,所以还临时协助充当翻译。一天在交流活动中,某位画家兴致勃勃地一定要当场表演画葡萄,为了显示了得,20多分钟就涂好了一大张宣纸的葡萄,观众就如看了一出杂技表演,当然也不乏叫好者。这时有一位洋人老太太将我拉到边上,问我:“他那么快又潦草地完成了的一张作品居然要卖2000美金?”我一下语塞,结结巴巴中我就这样回答了:“您不要看他那么快地完成了他的作品。那是因为他的熟练。而为了练得那么熟练,他整整花了20年的功夫⋯⋯”

洋人老太迷惑不解地点点头,笑了。